【观点搬运】有文化、来山西——兼谈宣传口号的提炼方法,提炼宣传口号,山西文化,宣传口号设计

facai369 孩子起名 2024-12-19 1 0
山西青年 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摘要好的宣传口号,一般照顾三个方面,即:主体特点、传播意图和传播现实基础。主体特点,指的是“我是谁”;传播意图,指的是“我要干什么”;传播现实基础包含三点要素:一是“我在别人心中是什么”;二是“我在什么渠道说”;三是“我要对谁说”。优秀的案例都是“三条五点”俱全的,而“三条五点”俱全,一定会形成某种印象深刻的认知,或者改换某种认知。我是谁?我是山西,我是“可以看到的、触摸到的、品尝到的、获得沉浸式体验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山西特长在人文景观,而人文景观的审美有认知门槛,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我们需要承认这一事实。 山西当然应该欢迎全国人民都来,但山西一定只能被一部分人喜爱。 要先精准定位有意愿欣赏人文之美的人群,特别是这一类人群中的青年群体和自媒体群体,进而依靠人群带动人群,逐步扩展到全体人群。“有文化、来山西” 我能提炼出的肯定不是最好的,更希望依靠这个微小的文章、简陋的方法,能够激发出更聪明的你的思想火花,进而归纳和提炼出更好的宣传口号,那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作者:闫光宇 一、方法 我党历来重视宣传口号的作用,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建立了宣传兵制度。不仅“每到一处,壁上写满口号”,还认为“一个标语,抵得一支红军”。在红四军编写的《宣传须知》和《革命标语》中,更是对口号内容、书写位置、字体和落款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之后,在我党历史上各个阶段的宣传口号,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人民服务”“发展才是硬道理”“妇女能顶半边天”等,都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纵览历史与当下、政治与商业,有很多优秀的宣传口号都值得我们学习,它们虽然没有固定模式,也不可能包打天下,但好的宣传口号,一般照顾三个方面,即:主体特点、传播意图和传播现实基础。 主体特点,指的是“我是谁”; 传播意图,指的是“我要干什么”; 传播现实基础包含三点要素:一是“我在别人心中是什么”;二是“我在什么渠道说”;三是“我要对谁说”。 大凡现象级的宣传口号,都回应了以上三点。 (一)“我是谁” “我是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宣传口号中要出现自身名称;一方面宣传口号是自己对于自己的期许,是自身向传播对象精神世界传递的形象。需要注意的是:1.对于自身而言,这个“我”是服务于“我要干什么”的“我”,而不是全部的“我”;2.对于他者而言,这个“我”是强调差异性,拒绝同质化的,回答“我有何不同?”的。 比如:红军就要求写标语加落款:“每条标语写完之后,一定要写出各机关的名义来”,如红军某某宣,否则群众不知道谁写的;再比如如今的“美团外卖,送啥都快”“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拉货就找货拉拉”都是将自身名称嵌入。 比如:我党虽然没有过固定的、基于自身形象的宣传口号,但如果选一句的话,我们总能想到“为人民服务”,也会觉得这个最贴切,为什么?因为这句话回应了我党的“我是谁”问题,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期许,支撑了我党自身向人民群众精神世界传递的形象。如果加上名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则是最贴切的自身形象宣传口号。 比如:汉庭酒店“爱干净、住汉庭”口号。首先口号里边有“汉庭”,强调自身名称;其次,“干净”是自己对自己的期许,也是自身要向潜在客户群体精神世界传递的形象;再次,这条口号完美的服务于提升商号识别率、美誉度,特别是入住率需求,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奔着商业变现去的,而不是单独奔着情怀去的;最后,“干净”强调了自身的差异性,回应了“我有何不同”。 (二)“我要干什么”“我要干什么”是指宣传口号的使用方向,就是说这个口号拿来干什么,是具体的,甚至是阶段性的。除自身形象类宣传口号外,一般不是指自己对于自己的期许,自己的整体目标和最终目标。比如对于我国各地方而言,每一个省都足够大,人口都足够多,行业也足够全面,文化也足够丰富,这就意味着我们提出口号时,要充分照顾“我要干什么”这一点,否则就成了大而全,很难概括完整,很难凝练归一。比如:山东文旅品牌形象标识“好客山东”。山东有很多面,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等等。文化方面,“奇观”级别的超级文化标识也有很多,比如孔子、孙子、鲁班、孟子、王羲之、辛弃疾、蒲松龄、泰山、蓬莱、孔庙、鲁菜、儒家、礼仪等等,都是如雷贯耳,很难归纳和提炼,即便是强行择优提炼,也会失之偏颇。因此,山东提炼出“好客山东”口号,明显是紧扣“文旅”需求、围绕山东整体文化进行提炼的结果,里边有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有五岳之首、大海之滨、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整体形象,还有山东人民乐观、友善、豪爽、懂礼貌、有酒量的群像,口号生动、简洁、冲击力强,可谓是宣传口号的顶级提炼。比如:今日头条之前的宣传口号:“你关心的才是头条”,知乎之前的宣传口号“有问题,上知乎”,百度贴吧之前的宣传口号“上贴吧,找组织”,都是基于快速拓展用户群体,这一目标提炼的宣传口号,这些媒体平台能不能玩“情怀”?可以。能不能大而全?可以。但都不是基于快速拓展用户群体的最优选择。这些口号尽管都有瑕疵,比如“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有悖新闻伦理,“有问题,上知乎”容易产生“有问题的人上知乎”这样的歧义,但在企业初创阶段,都是基于那个阶段的最优宣传口号。(三)“我在别人心中是什么”“我在别人心中是什么”是指:1.我在别人心中有无形象?2.我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是否有利于服务“我要干什么”?3.我应该如何调整和应对?比如:茅台以前的品牌宣传口号:“国酒茅台”。这个口号的基础就是,人民群众已经普遍拥有对于茅台酒的基本认知。这个基础就意味着不是随便一个什么酒,就敢用“国酒”冠名。但同时,同等级的酒也有相应的地位,比如汾酒、泸州老窖、五粮液,但茅台先用、敢于抢占,就具备了改换人民群众认知的能力,极大的提升了茅台的美誉度、酒界地位和实际销量。尽管现在已经被勒令停止使用,但效果已经达到。比如:郎酒的宣传口号“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郎酒这个口号的基础是,郎酒在当初虽然有一定知名度,但并不为全国人民群众所熟知,这就需要进行调整,用宣传口号改变人民群众的这一认知基础。因此,郎酒提出“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采取对标茅台,给自己定位的方式,极大的增强了自身品牌形象,尽管现在已经不用,但实际效果已经产生。比如:河南的文旅宣传口号“老家河南”。就历史文化而言,河南人文鼎盛,和山东一样,是我国的文化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老子、韩非子、韩愈、杜甫、岳飞、洛阳、开封、龙门石窟、少林寺……超级文化IP不输山东。能够提炼出“老家河南”,同样是基于紧扣“文旅”需求、围绕河南整体历史文化悠长进行提炼的结果,但同时必然也有改变前十多年“河南人”美誉度问题的固有认知的因素在里边的。毕竟一提到“老家”,人们自然会生出一股温情,同时也与河南作为“最早的中国”相关联,也是宣传口号的顶级提炼。(四)“我在什么渠道说”“我在什么渠道说”,是指宣传口号是通过什么传播介质和结构到达受众。由于宣传口号往往简短直接,所以对于渠道的要求反而最低。但这同时也对宣传口号提出要求:越简短有力,越适用于所有介质和结构;越冗长,越对渠道提出要求。同时,在当前因自主选择、算法推荐双重极化后的“圈层积聚”传播环境中,传播介质往往意味着人群的同质化聚集,也就是要与“我要对谁说”共同讨论。比如:广告界有个著名案例,固安工业园区“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将固安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高度浓缩,可谓惊艳。但实际上,这个广告语依托图片传播效果更佳,在印刷品上、电视上传播效果更好。如果在惜字如金、速度浏览的微博上,或者由文字在新媒体平台单独推广,未必合适。比如:多年前山西太原到长治高速公路途经榆社县出口时,会看到一个巨型广告牌,上面只有四个大字“榆社笨蛋”。榆社县特产为土鸡蛋,也称“笨鸡蛋”“笨蛋”。在车辆飞驰的高速路上,字越少越容易读懂,而且“榆社笨蛋”兼具谐音惊悚、思考的妙用,记忆点极强。即便放到如今的互联网上,也是自黑、自嘲的传播典范。(记忆中不是这块广告牌,那块只有四个字)(五)“我要对谁说”“我要对谁说”是指你想覆盖的目标群体是谁。实际上,就宣传而言,“我要对谁说”非常重要,因为受众自身认知情况决定了你要采取什么样的话语和方式。就宣传口号而言,“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本身就决定了覆盖群体,也决定了“我要对谁说”。一般而言,覆盖的人群越广,越要求通俗易懂、口语化表达;覆盖的人群越精准,口号越像“黑话”。在这里,“通俗”是基础要求,“黑话”是精准目标群体的专属,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互斥关系,就看“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来进行权衡。比如:红军在四川时写下的标语:“白军士兵们:你们替军阀当兵得到点啥子啊!扯常挨打受骂,莫穿莫吃,薪饷又被克扣干净,家中还要出款子!来替军阀打仗白白送死,为啥子呢?”看着都能听出抑扬顿挫的辣椒味,可谓传神。比如:德邦快递的广告语“大件快递发德邦”、元气森林饮料的“元气森林,0糖0脂0卡”。德邦主营大件,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发小件;元气森林不见得就不好喝、不解渴,而且在整个社会中一定有人不知道什么是“0糖0脂0卡”,但是德邦和元气森林显然知道自己要向谁说,该怎么说。再比如:河北的文旅宣传口号“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很明显,河北就是冲着隔壁的人民群众喊话,就是在公然抢夺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山东等这些相邻、相近省份的游客。虽稍显冗长,但用语平易近人、朗朗上口,难得的是定位精准、目标明确,不失为一个优秀的阶段性宣传口号。综上,主体特点“我是谁”、传播意图“我要干什么”、传播现实基础“我在别人心中是什么”“我在什么渠道说”“我要对谁说”这三条五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单独存在的。比如“我要干什么”往往基于“我在别人心中是什么”,当没有印象时,就要做最直接的拓展客户,这样的口号往往是简单直接的,比如:京东之前的口号是“多、快、好、省”,简直不要太粗暴。当“我在别人心中是什么”一定的基础印象后,京东的“我要干什么”发生偏转,开始需要做更强的形象树立工作,所以提出了更具价值感的口号:“不负每一份热爱”,进而提升了、丰富了“我是谁”的整体形象。因此,优秀的案例其实都是“三条五点”俱全的,而只要“三条五点”俱全,一定会形成某种印象深刻的认知,或者改换某种认知。比如上面讲的“好客山东”“老家河南”“爱干净,住汉庭”“上贴吧,找组织”“国酒茅台”“大件快递发德邦”等等,还有上面没讲的“七彩云南”“爽爽的贵阳”“怕上火,喝王老吉”“酣客酱酒,盲品更牛”“飞鹤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等等,都是充分照顾了“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在别人心中是什么”“我在什么渠道说”“我要对谁说”这“三条五点”,形成某种印象深刻的认知或者改变某种认知的优秀宣传口号。当然也有“反面教材”,比如“大美”系列、“魅力”系列,可能在当初确实不错,但用多了,就会毫无特点,很难回应“我是谁”;又如某些地方的宣传口号喜欢生造词汇,某些地方的宣传口号喜用书面语,并不近人,就不点名了;还如一些宣传口号,太过冗长,画面感不强等等。二、提炼山西是有很多为人熟知的口号的,比如“人说山西好风光”“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等,之前的“晋善晋美”虽稍逊“好客山东”“老家河南”(用了简称“晋”,而不是山西,不够通俗),但强在成语“尽善尽美”的谐音,刻画了山西人民温厚良善的性格特征和自身的目标期许,也是顶级的宣传口号,无奈已经停用。而目前网上已存在的,最好的是“五千年很远,山西很近”“您给山西一天,山西还你千年”,但还是太长,尚且不如早年口口相传的“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其余的“人文古韵,醉美山西”“华夏印章,人文山西”等等,皆用词生造,太过书面,均不适合。如今要总结出一个与“好客山东”“老家河南”相媲美的文旅宣传口号,实非易事。但总结规律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按照“三条五点”规律逐步提炼、避开雷区,找到适合于山西的文旅宣传口号。综上,我们开始推导:第一步:回应“我是谁”,要有“山西”二字。那山西本身是什么?山西是黄土高原,东边太行山、西边吕梁山,中间汾河,山地、丘陵占 80%,“两山夹一沟”之形;气候上不冷不热,四季分明。山西是煤炭大省、能源大省,每年输出海量煤炭、电量,服务全国人民。同时,山西还是文化大省,这种文化大省所具备的,不只是尧帝、舜帝、荀子、卫青、霍去病、关羽、王维、白居易、元好问、罗贯中……等等留在记忆中的历史文化名人;还有晋祠圣母殿、悬空寺、应县木塔、平遥古城、关帝庙,等等……据统计,山西的古建筑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共有约28万座古建筑,遍及全省。其中元代之前的木构建筑占了全国的75%,全国现存保存较完好的仅存的三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南禅寺大佛殿、广仁王庙、佛光寺东大殿都在山西。此外还有陶寺遗址、夏县遗址、山西民居文化、汾酒文化、老陈醋文化、面食文化等等,这是在今天依然能够扑面而来的文化、可以触摸的文化、可以品尝的文化、可以沉浸式体验的文化,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山西这样一个文化大省比喻为“可以看到的、触摸到的、品尝到的、获得沉浸式体验的历史文化博物馆”。答案:我是山西,我是“两山夹一沟”,我是“煤炭大省”,我是“可以看到的、触摸到的、品尝到的、获得沉浸式体验的历史文化博物馆”。第二步:回应“我要干什么”。当然是为了文旅。既然是文旅就要总结山西文化旅游特点。山西以自然风光见长么?山西固然很美,但相较兄弟省份的大漠孤烟、湖光山色、山海胜景等等,在自然风光方面并不突出。相反,山西作为“可以看到的、触摸到的、品尝到的、获得沉浸式体验的历史文化博物馆”,特长在人文、在历史,以人文景观取胜。因此山西最好不要使用“风光”“胜景”这样的偏自然风光的词汇,必然要和“人文”“文化”“历史”之类的词汇相关联。同时,既然是人文景观,那就是间接的美,有门槛的美,需要仔细品的味道,是多层次的、厚重的样子,而人文景观、人文之美注定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都能欣赏的美,这是基本事实,我们需要承认,也必须承认。答案:山西应围绕人文景观进行推广,进行符号化建设,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不一样,人文景观的审美有认知门槛,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我们需要承认这一事实。第三步:回应“我在别人心中是什么”。通过网络观察得知,提起山西,人民群众的印象往往与煤炭、能源、黄土高原相关联。对于山西人民,基本都以“质朴”“良善”“厚道”“土”为基本印象。近年来伴随着新媒体平台的普及,山西文化符号逐步出圈,古建筑文化、尧舜文化、票号文化、面食文化、酒醋文化、先商文化遗存等逐步进入网友视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答案:山西在人民群众的印象中主体依然是煤炭的黑色、黄土的土色和山西人的老实、厚道,同时,还有深厚的文化感、历史感进行补充。第四步:回应“我在什么渠道说”。当然渠道越多越好,特别是要适合新媒体渠道传播,这就要求我们的宣传口号具备以下三点:一是不仅不能太长,还要非常短,四个字最好,最长不要超过六个;二是要有画面感,有画面才能形成深刻印象;三是如果服务于文旅事业发展,阶段性的宣传口号最好能有话题度,有讨论,有热议。大家要因宣传口号而有所触动,激发其参与讨论、推动其付诸山西之行。答案:宣传口号字越少越好,四个字、五个字或六个字;宣传口号要有画面感;文旅性阶段性的宣传口号有话题性最好。第五步:回应“我要对谁说”。一方面肯定是传播越广泛越好,那就不能用生僻字,用生造词,用书面语,最好是大家平常用的口语。另一方面,基于第一步和第二步得出的结论:山西是“可以看到的、触摸到的、品尝到的、获得沉浸式体验的历史文化博物馆”,而博物馆这样的人文景观的审美有认知门槛,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进而做出推断:山西当然欢迎全国人民都来,但山西一定是只能被一部分人喜爱的,也就是说山西的文旅目前是只适合于某一类人的。答案:宣传口号一方面要通俗易懂,一方面山西的人文之美只有喜爱文化、历史的人民群众愿意欣赏,要先精准定位有意愿欣赏人文之美的人群,特别是这一类人群中的青年群体和自媒体群体,进而依靠人群带动人群,逐步扩展到全体人群,同时,正因为精准针对于这一人群,那么宣传口号的提出,可以在通俗的基础上稍微文一些,但依然不能生造。山西的文旅宣传口号应顺应这一逻辑。综上,如果从文旅角度出发的阶段性口号,那我能推导出的就是:“有文化、来山西”同时推导出的还有“爱学习、来山西”“懂历史、来山西”“看历史、来山西”等等,均为一时之选。这里的“有文化”一方面指的是山西有文化,另一方面也是指来山西的人民群众、青年朋友有文化。“爱学习”“懂历史”同理,其中“爱学习”比较符合青年B站路线,且一语双关,但失于在更广阔的认知中存在的严肃感。“有文化、来山西”虽然不及“好客山东”“老家河南”简短,但也足够短,同时更具话题性和讨论性。一是回应了“我是谁”,我是山西,山西是有文化的地方,是“可以看到的、触摸到的、品尝到的、获得沉浸式体验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二是回应了“我要干什么”,“有文化、来山西”就是要用来推动山西文旅事业的,而且山西是注定在一定阶段内是只能被一部分人欣赏和喜爱的;三是回应了“我在别人心中是什么”,我不仅是能源大省,还是文化大省,是获得沉浸式体验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是有文化的地方;四是回应了“我在什么渠道说”,在最广泛的渠道说,六个字足够少,人文画面感强,最关键的是,“有文化、来山西”具备一定的争议性,容易激发情绪、引发讨论、进而付诸行动。且“有文化、来山西”属于一般性陈述,并不代表“没有文化就不能来山西”,逻辑上严谨自洽。容易引来“杠精”挑刺,进而参与讨论,增加讨论和热度,但实际上真论证起来,“杠精”永远无法驳倒。五是回应了“我要对谁说”,对所有人说,精准推动“有文化”的人来,依靠“有文化”的人带动其他人变得“有文化”,进而树立自身形象,持续拓展更广泛的人群。三、期许如果,这个宣传口号不是用于文旅宣传的口号,而是用于树立形象、自我期许的长期主义的四字口号,我能推导出的是:“厚朴山西”“温厚山西”“厚道山西”(排名不分先后)。用一两个字来总结山西太难,这一两个字要起码要回应“我是谁”,照顾“我在别人心中是什么”“我要对谁说”,因此这两个字既要描述本身,还不能书面、不能生造,更关键的是要在别人心中种下深刻印象,最后成为自我期许。山西属于黄土高原,风土厚重;煤炭钢铁大省,工业厚重;小杂粮的天堂,农业厚重;山西历史感、文化感超强,文化厚重、历史厚重;山西以汾酒、老陈醋、面食闻名于世,酒醇厚、醋醇厚、面食更厚;最关键的是,山西人民质朴、老实、诚信、温和,性格厚重;煤、电数十年供应全国,是为厚道;因此怎么看都是“厚”或“厚重”。但“厚重”在认知上近于“沉重”,一不利于种下美好印象,二不利于进行自我期许,三不便于进行文旅宣传。因此,只好换成“厚朴”“温厚”或者“厚道”。其中,“厚朴”是厚道、厚重、质朴、朴实的意象结合,同时“厚朴”是中药名,味苦、辛,性温,去湿气,再同时“厚朴”的英文谐音为Hope(希望),寓意很好。但短处是较为生僻,需要较长时间的坚持推广,但考虑到山西文化旅游的先期针对人群,或许合适。“厚道”也很好,一方面是“形容词”,表示敦厚、善良;另一方面是形容词+动词,“厚”“道”山西。最关键的是,足够口语化,足够通俗,足够有画面感。美中不足的是这里的“道”字口语与书面发两种音,特别是口语的“厚道”,读起来很奇怪。而“温厚”则相对中庸,在山西,风土厚、人情有温度,古文明历史厚,建筑文化遗存有温度,汾酒老陈醋够厚,剔尖(一种面食)有温度,但其不足之处,也是“温厚”不够那么的口语,同样考虑到山西文化旅游的先期针对人群,也较合适。“忠厚”“仁厚”与“温厚”结构上同理,但字眼上另有他意,或可一备,不过多解释。“厚朴”“温厚”“厚道”三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但都体现着山西方方面面的厚重感,和山西人民温良敦厚、诚信朴实的性格特征,同时,这也应是山西人自己对于自己的期许,这样一种认知期许,会让山西变得更好,让山西人变得更好,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往往你说什么,大家就会向什么地方转变。“厚朴山西”“温厚山西”“厚道山西”虽然不如“好客山东”“老家河南”响亮,但放在一起,似乎也像那么一回事。短期用“有文化、来山西”,长期用“厚朴山西”“温厚山西”或“厚道山西”,这是我能推导出的答案。但我能推导出的肯定不是最好的,更希望依靠这个微小的文章、简陋的方法,能够激发出更聪明的你的思想火花,进而归纳和提炼出更好的宣传口号,那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最后,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任何宣传口号的提出都要有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全民参与讨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检验,也是提炼。一方面要充分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但这就需要充分的讨论,而既然是充分的讨论,就不能急躁,也不能玻璃心;另一方面也要讲求方式方法,不要一上来就扔出个口号,而应该先不做认定,慢慢的在一些活动中、作品中、回帖评论中先用起来,或者先依托民间用起来,在人民群众的逐步接受、喜爱和拥护中前进。 - END -来源:观照大千【版权声明】 本文图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 ◆ ◆ ◆ 责 编:赵 洁 校 对:王玉梅 审 核:王艳兵 “风里雨里,我们在山西青年等你”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