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之地2三米影视星辰文艺,寂静之地2: 三米影视星辰文艺

facai369 现代审美 2024-12-18 1 0

寂静之地2三米影视星辰文艺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但凡外出旅行必先在《百度》《小红书》上做“功课”,因而没到蒙自就已知蒙自是云南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对外开放肇始地,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云南第一个海关、第一家外国银行等诸多“第一”先后在这里诞生,被称为云南开埠第一城。2024年10月,和爱人踏访蒙自。   蒙自目则来   蒙自位于红河州东部,有上万年人类繁衍活动史,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置益州郡,蒙自属益州郡24县之一的贲古县,治所在今新安所附近,距今2100多年历史,是云南为数不多的千年古县。   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军事地位,蒙自自古就是边陲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贲古县建置于新安所一带,新安所成为传承千年的军事“要塞”和军屯文化古镇。明正德三年(1508年)在新安所设立守御千户所,驻扎军人,屯田戍边之后,地名一直沿用新安所。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建新安所古城,御城“平地方形,其高丈余,周围二百二十丈,垛四百口,城楼二座,开两门,南曰“御远”,北曰“永安”,坚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所归蒙自县。2019年新安所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安所古建筑群素有千年古镇和中国石榴之乡的美誉,千年岁月孕育了新安所边地、军屯等多元文化,留下星罗棋布的文化古迹,包括明清历史街道5条,军事遗址3处和土寺庙9座等众多物质文化遗产,从明清历史街道到军事遗址,到数不清的古寺庙、古民居、古石碑、古戏台、古商铺、古驿道。城内明清建筑多为三进、四进土木结构古民居,门头额和斗拱上雕有麒麟、凤凰等祥兽,木制门窗上细镂着花草鱼鸟,质朴典雅。城外西北约500米处设有一处校场,为当年御所官兵演武之地。   蒙自之名由来有多种说法,公认的是因县西目则山得名。《元史·地理志》载:“县境有山,名目则,汉语讹为蒙自,上有故威,白夷所筑,即今县治。”而目则山之名,因目则山海拔2739.7米,巍峨高耸,屏立蒙自坝西南隅,举目则见,故名目则。《寰宇通志》卷一一二《临安府·山川》条曰“目则山在县西三十里,即蒙自山也,百里外举目则见”,因名。   蒙自建置始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废目则千户置蒙自县,隶临安路。此后,蒙自名称、隶属几经改变,至1950年蒙自县隶蒙自专区,1961年改隶红河州,2003年红河州治由个旧市迁至蒙自县,2010年撤县设市。   开埠第一城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法战争后,根据《中法续议商务专条》,蒙自成为云南首座开埠通商城市,光绪十五年,蒙自海关落成开关,是近代云南第一个海关,也是近代中国21大海关之一。此后,云南第一个外国领事馆、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邮政局、第一家洋行……先后在蒙自设立。   蒙自海关旧址坐落在风光旖旎的南湖之滨,是一座被红色外墙包围起来单层宫殿式木结构古建筑,是海关税务司署、法国领事府、法国监狱、法国花园、哥胪士洋行的总称,这里还是蒙自大清邮政总局旧址。蒙自海关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19世纪末那段屈辱历史的见证。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于1937年8月南迁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因南京陷落,战事逼近长沙,1938年2月临时大学不得不再度西迁至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因校舍不足,西南联大在蒙自海关旧址设立分校,文学院和法商学院在此办学,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在南湖之滨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蒙自海关旧址前一块珊瑚石上有闻一多“我更爱南湖”的题词,南湖公园内建有闻一多雕像和纪念碑、亭,亭柱联“仰止高亭永忆春之末章粉碎琉璃生奋斗为民主; 长吟遗作忍看你的脂膏泪流蜡炬千秋不息向人间”,表达对闻一多先生“斯人宛在”和“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的怀念与赞美。目前南湖之滨正在建设东大街西南联大主题街区。   南湖原名草海,因位于蒙自县城南,故称“南湖”。明朝时,知府带领民众将湖中淤泥杂草取出,垒成3座小山,分别以蓬莱、瀛洲、方丈命名,从县城十几里外引来酒鸡泉、法果泉等泉水灌入湖中,形成大小两个湖泊。三岛有游路相通,园内广植花木,湖堤种植垂杨。   南湖总面积41万平方米,碧波荡漾,风光秀丽,夜景更是梦幻迷人,亭台楼阁、回廊曲桥掩映在绿荫之中,在璀璨灯火映照下,就像两颗闪亮的巨大明珠镶嵌在城市之中。南湖公园中最高建筑为瀛洲亭,又名揽胜阁,修建于清乾隆庚午年(1750年),后毁于战乱,经几次重修,现保存完好,六角三层重檐,檐角、亭顶铺琉璃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因有文人学士常来相聚,吟诗作赋,攻读诗书,又有“学海”之称。   在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忽然想,如果西南联大当年没有西迁昆明,在长沙成立联合大学至抗日战争结束,以长沙与3所的渊源,如今分别在长沙设立分校,岂不美哉!   碧色寨芳华   碧色寨是蒙自市草坝镇一个山村,原名坡心,滇越铁路在此设站,改名碧色寨,站、村同名。碧色寨车站是滇越铁路与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交会处,个碧石铁路轨距600毫米,被称寸轨铁路,米轨铁路与寸轨铁路在此换装,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观。   碧色寨车站位于碧色寨村山梁上,滇越铁路建成通车,让这个建在半山腰的寂静山村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有法、英、美等国和国内30多家公司、商号,有云南最早的网球场、酒店等,是云南重要的物资转运中心和贸易集散地,最繁忙时达2万多人,人声鼎沸,被誉为“东方小巴黎”。   碧色寨仍然保存着老火车站、米轨、寸轨、大量法式建筑群等旧时火车站的风貌,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百年前的滇南。车站站房是由法国人设计的一幢红瓦黄墙、房檐用钢架支撑、木质百叶窗的二层法式建筑,有站长室、候车室、三面钟、水塔等设施。当年西南联大师生来蒙自分校,就是在这里下的火车。   碧色寨车站主楼门槛下有一块刻着BM149标记的石台阶,后面有法国工程师尼弗礼士刻的一个图案,据考证,这是地球上最早的北回归线测量标记点。北回归线是太阳光线能够直射地球最北的界线,每年“夏至”正午时分,人在太阳光下会产生“立杆无影”的天文现象,看不到自己的影子。碧色寨因此被云南天文台命名为“北回归线坐标点”。民间传说,年轻夫妻站在这里,面向对方,双手紧扣,持续99秒,就能一生一世相爱永远,还有生双胞胎的机缘。而百年滇越铁路也寓意百年好合,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座老式砖木结构建筑门楣上有一块招牌,从右至左横写着“蒙自大清邮政局”,左侧小字竖写着“碧色寨分局”。1909年滇越铁路通车至此,蒙自邮政总局在此设立邮政分局。蒙自海关也在碧色寨设立分关。   滇越铁路的通车运营,催生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于1915年开工修建。碧色寨站成为米轨与寸轨铁路交会换装站,是研究中国铁路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碧色寨因路而兴,因路而废,虽然如今繁华不再,也依稀能感受昔日的荣光。沉寂多年之后,碧色寨现已成为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碧色寨车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无问西东》《知音》《天下一碗》《玉观音》《西南联大》《芳华》等影视剧的拍摄地。冯小刚执导的《芳华》更是令人回忆起那些过去的芳华……   过桥米线传奇   红河州拥有“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三张文化名片,正是蒙自的真实写照。蒙自被称为“中国过桥米线之乡”,是云南过桥米线的发源地,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过桥米线源自民间流传的一个美丽动人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蒙自南湖公园。   传说,清光绪年间,蒙自某书生性喜游玩,伉俪情深,妻忧道:“好男儿当读书成名,夫终日游乐,不思为家人争气耶!”夫感妻言,遂独居南湖湖心亭中,发奋攻读。书生喜吃米线,妻不计劳苦,每日做好米线送往书斋,书生感铭于心,志益坚,日以继夜,学业大进。   书生妻子每天送饭,因家离南湖还有一段路,途中要经过一座长桥,经常饭一送到就凉了。书生求知心切,往往废寝忘食,常食凉汤冷菜,以致身体日渐消瘦,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用土锅炖鸡汤,做好米线给书生送去。此次到达湖心亭时,发现土锅还烫手,揭开盖子,锅里还冒热气,原来鸡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将热量封闭在汤内,汤不易变凉,妻子喜出望外。书生喟然:“贤妻每日过桥,此膳可称为过桥米线。”   书生妻子从此经常做布满鸡油的滚汤送到湖心亭,书生把生肉片、蔬菜、米线、佐料放在汤中一烫即可食用,鲜香滑嫩,味美可口。因为过桥米线营养丰富,书生身体不断健壮,精力充沛,读书更加刻苦,最后考中状元。书生妻子日做过桥米线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传为佳话,她发明的过桥米线也被人们称为“状元米线”。过桥米线不胫而走,成为云南名膳。   某年与爱人去云南,一位在昆明工作的同乡邀请我们品尝号称“昆明最著名的过桥米线”。坐上桌,面前是堪比脸盆大小的海碗,长条桌中间是几十个装满各种食材、琳琅满目的小碟子,同乡说,过桥米线堪称“一个人的盛宴”,还没吃,心里就已有天下唯我独尊的愉悦。   蒙自过桥米线早已不单是一种美食,而是一种文化。在这里,过桥米线由米线、高汤、拼盘辅料组成,米线是基础,高汤是灵魂,而拼盘辅料是米线的生命,由各种优质肉类、新鲜蔬菜等基本元素组成,为过桥米线的制作提供丰富而优质的原材料。蒙自过桥米线现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蒙自过桥米线传统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授予“中华名小吃”称号。目前蒙自建有过桥米线博物馆和“蒙自过桥米线小镇”。   如果来蒙自,一定要去南湖公园看看当年蒙自书生妻子过桥给送米线的那座桥和书生读书的湖心亭。   【作者简介】   蒋集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