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系统(BMS)属于电池包一部分,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核心能量源,为整车提供驱动电能,它主要通过金属材质的壳体包络构成电池包主体。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电芯的集成,通过热管理设计与仿真优化电池包热管理性能;电器部件及线束实现了控制系统对电池的安全保护及连接路径;通过BMS实现对电芯的管理,以及与整车的通讯及信息交换。
一、新能源汽车BMS产业链概述
BMS关联度高的动力锂电池行业,其产业链是一个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晰的产业链体系。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材料厂商为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为锂离子电芯厂商提供原材料。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中游企业为锂离子电芯厂商、BMS提供商、锂离子电池封装厂商。
电芯厂商使用上游电芯材料厂商提供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生产出不同规格、不同容量的锂离子电芯产品;
BMS提供商根据不同规格和容量的电芯产品设计电池管理系统,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
PACK厂商根据下游客户产品的不同性能、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锂离子电芯、不同的电源管理系统方案、不同的精密结构件、不同的制造工艺等进行锂离子电池封装的设计与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的下游应用包括纯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
图表1 动力电池及系统产业链图
资料来源:一览众咨询
BMS行业属于动力锂电池产业链的中游行业。而BMS产业链包括四个环节:上游材料、BMS模块、BMS成品、以及下游应用。
上游材料包括: IC、线束、继电器、机壳等。
BMS生产企业负责研发、生产BMS模块,根据动力电池厂商或整车厂商的具体要求整合所需模块,最终组成BMS成品。
BMS作为汽车动力电池的管理者,拥有车辆运行时动力系统的全部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改进提升汽车动力系统、乃至整车性能都具备极高价值,因而占据了电池产业链的价值高点。
二、BMS企业与下游车企配套模式
在国外,BMS与电池一样,只是整车厂生产的一个汽车零部件,整车厂置于金字塔顶端。BMS从功能定义的设计开始,就由整车厂牵头主导,然后找第三方设计公司进行产品设计,最后找生产企业进行生产,三方共同决定电池包的BMS匹配方案。
同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历工程样件、小批量试生产、大批量生产。在每一个生产过程中,都离不开整车厂与设计公司从中协调、改进、再协调、再改进的往复身影。整个研发时间少则1-2年,多则5-6年。目前戴姆勒-奔驰、宝马、丰田等国际巨头企业均是采用此类体系。
而从中国来看,BMS从设计到量产的数月过程中,一直以来整车厂仅是买方身份,没有太多参与权和决定权BMS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但近两年,这种情况也有所改观,整车厂和电池厂更多地参与到BMS设计及生产过程中。
一览众咨询归纳了国内BMS市场参与者主要有以下几类:
1、动力电池企业
目前国内第一梯队动力电池企业均涉足,且大多是“BMS+PACK”模式,掌握了动力电池电芯到电池包的整套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代表企业有比亚迪、CATL、中航锂电、国轩高科等。
2、整车企业
整车企业对电芯的参与较少,一般通过兼并购、战略合作等方面进入,而BMS则为大的企业重点考虑的领域。国内如长安、北汽、吉利等车企均有专门的研发团队进行BMS的研发,除了核心技术的掌握外,在成本和效率方面较其他企业有较强的竞争力。
3、第三方BMS企业
目前国内第三方BMS企业仍占据主要位置。一部分由动力电池BMS企业,另一部分是传统数码电池及BMS企业转型而来。相对来讲,作为专业的第三方BMS企业,技术积累有天然的优势。目前这类企业参与者众多,但技术相差较大,国内处于竞争前列的企业主要有科列技术、亿能电子、冠拓、力高新能源、苏州妙益等。
4、“PACK+BMS”模式企业
这类BMS企业既经营BMS业务又经营PACK业务。代表企业有:华霆动力、上海捷能、南京创源天地、北京普莱德等。
三、主要BMS企业下游配套情况
针对BMS企业的主流几种供应模式,一览众咨询整理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及下游配套情况。
图表2 BMS配套模式代表企业及与下游配套关系
资料来源:一览众咨询《2018-2022年新能源汽车BMS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