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第242期,沙市中学报第242期

facai369 孩子起名 2024-12-22 2 0

《沙市中学报》第242期

  11月19日,沙市中学举行了庆祝建校83周年大会暨习坎系列奖学金颁奖仪式,校领导与杰出校友共同为学生颁发了多项奖学金。   1版   弘扬习坎精神铸就如水人格   在沙市中学庆祝建校83周年大会暨习坎系列奖学金颁奖仪式上的致辞   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善慧   金风万里送暗香,桃李满园共芬芳。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庆湖北省沙市中学建校83周年。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向情系母校的海内外校友、历届习坎建设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湖北省沙市中学创办于1941年。抗战结束后,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回迁,著名数理逻辑学家、时任院长汪奠基先生将学校新建的办公楼定名为“习坎楼”,虽然现在那栋建筑已经不复存在了,但“习坎”二字已成为沙市中学的代名词,由此延伸出来的“习坎精神”成为沙市中学师生的一种信念,“习坎”所寓指的“水”文化也成为了沙市中学的文化符号。   水依势而流,无形无物,汇涓滴而成磅礴之势,荡微波而掀狂澜巨浪。回顾来时路,沙市中学的发展史是一部水的史书。   沙市中学起于青萍之末,立于连绵烽火,从苦竹寺、藏经阁的新学救国,到1600公里的颠沛迁徙;从童家花园的重新启程,到新时代的薪火相传……一代代习坎人谋势而动,乘势而上,汇聚起学校发展的磅礴力量。83年来,我校先后培养了5名两院院士、3名将军、2名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银牌获得者,近6万名优秀学子。从1996年开始,培养了7名省级高考状元和20多名市级高考状元。近五年来,我校五大学科奥赛平均每年获国家一等奖10人左右,领跑荆州,独占鳌头。涓涓之流,终成江海,无限风光,尽在其中。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云际会,更见勇毅担当。面对新百年、新征程、新使命,新一代习坎师生当从水文化中汲取力量,奋楫扬帆。   水之性至清、至柔、至仁,融汇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为师品格。水流所过之处,无论任何物质,皆可席卷而下,不择良莠美丑;水源涵蓄之处,无论任何对象,皆可冲洗至净,不留片点污渍。悦万物者莫悦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老师当如细雨,润物无声,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老师当如大海,悦纳万物,以包容的姿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水之德为渐、为默、为恒,流淌着“水滴石穿,自强不息”的求学之道。水乃至柔至弱之物,却能在年复一年的不懈努力之后取得穿石的效果。喻之于人,则是可凭借着坚韧不拔之志,拼命追求,成就伟业。天地之功不可仓促,艰难之业当累日月。习坎学子要从水滴石穿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多积尺寸之功,厚筑求学之基,在时代画卷上大展鸿图,书写俯仰无愧的青春篇章。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水是生命之源,亦是文明之始。在《荀子·宥坐》中,子贡问孔子:“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答曰:“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观。”一滴水就是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只要我们愿意去思考,就可以领悟关于教育的一切,获得前进的力量。   “砥砺德行、上善若水、克难履艰、自强不息”,习坎精神和如水文化是沙市中学的灵魂和风骨所在,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血脉根基。83年荣耀历史,熔铸了习坎文化的精神传承;83年教学相长,铸就了习坎特质的人格追求。我们要感谢樊明武校友,感谢刘创校友,感谢余荆圃校友,感谢王璟瑜校友,感谢武汉校友会的校友,感谢学良奖学金的设立者徐振民先生,感谢爱心企业菲利华公司,感谢他们的捐赠。也祝贺所有获奖的同学,请你们继续努力,再创佳绩。希望同学们心怀感恩,胸怀天下,在将来也能够像这些校友和爱心企业家一样回馈母校,回报社会,奉献国家!   老师们,同学们,凝望教育强国的光辉彼岸,肩扛荆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让我们大力弘扬习坎精神,倾情铸就如水人格,初心不改,奋楫笃行,再创辉煌!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4年习坎系列奖学金获得者光荣榜   刘创奖学金   一等奖   2401刘星缘2401徐子润2401袁文丽   二等奖   2401黄子阳2401陈昌俊2401刘思睿   三等奖   2401王子轩2401程锦扬2401程博飞2401陈姝含2401聂润实   荆圃奖学金   高二:物理类前7名   2301蒋天元2301王梓煊2301严富强2301龚振杰2301文铭灿2301文博洋2301张铭杰   高二:历史类前3名   2316周杨昕瑜2316邓继楠2316王子睿2316余振涛   高三:物理类前7名   2201周玉金辰2201王坤仪2202李佳炜2206郭景婧2201肖梦扬2201杨君文2201郑强   高三:历史类前3名   2217雷嘉鑫2217李昊楠2217高思涵   习坎系列(学良奖)   一、习坎特别奖   1.习坎百花奖   习坎艺术团,领奖人2305刘羽晗   2.习坎拼搏奖   田径:胡冶钦2216班2024全国u系列田径联赛(湖北赛区)男子u18组400米第一名   篮球:范洋睿2316班2023年湖北省冠军杯篮球比赛高中男子组第五名   3.习坎奉献奖   2310李羽童2305欧阳语彤2315胡欣怡2303王妍秋2311舒佑康   4.习坎创新奖   2207谢第奥2201杨铭宇2201王炳尧2202裴浩岚2211肖钰隆   二、习坎优生奖   1.高二年级   2301蒋天元2302周诚霖2303苏妮娅2304郑恩泽2305杨奥军2306李广涵2305李鸿旭2308胡俊辉2309许鑫怡2310杨梓轩2311王峻熙2312李煜文2313董睿哲2314邵伊涵2315胡欣怡2316周杨昕瑜2307童志伟   2.高三年级   2201周玉金辰2202李佳炜2203刘思琪2204陈孝响2205叶安睿2206郭景婧   2207袁正宇2208杨雨凡2209雷福瑞2210邓文竹2211李杨昊天2212陈言宇   2213李思文2214李开源2215侯佳怡2216覃诗妍2217雷嘉鑫   3.学生会、团委会   2215陆文萱2202章曼怡2210谢正州2303张俊杰2315齐尚卿   2309付炆驰2313王晨鸣2313吴昊2316孙凯祺2311杨星诺   三、单科优胜奖   1.化学单科优胜奖   高二年级化学单科优胜奖:2301高俊轩2301王梓煊2309许鑫怡2309孙俊   高三年级化学单科优胜奖:2201田晓柯2204胡悦康2206曹德谦   2.生物单科优胜奖   高二年级生物单科优胜奖:2301吴泽宇2301关睿哲2302郭泽宇   高三年级生物单科优胜奖:2203陈子聪2201彭博宇2201别世成   813奖学金   序号剧组姓名班级备注   1《你我皆有光》张俊杰2303一等奖+最佳视觉   2《千年自同风》金喜临2213二等奖+最佳海报   3《雨》陈雪婷2215二等奖   4《踏月》熊梓旭2314三等奖+最佳配乐   5《青春》陈柔伊2213三等奖   6《彩虹》张顺意2311三等奖   7《如日方升》杨舒媛2202三等奖   明武奖学金   一、单科优胜奖   1.数学单科优胜奖   高二年级数学单科优胜奖:2301蒋天元2301余恩屹2301严富强2301文铭灿   高三年级数学单科优胜奖:2201周玉金辰2201肖梦扬2206申怡君   2.物理单科优胜奖   高二年级物理单科优胜奖:2302谭振轩2301文博洋2301文铭灿   高三年级物理单科优胜奖:2201曾瑞诚2201王晨宇2205马铭泽2204吴亮昱   二、拔尖人才奖   2301文铭灿2301徐炎哲2301蒋天元2301王玺智2302张峻权2301文博洋   2201张一弛2202郭祥瑞2203李佳皓2206周梦杰2201彭玉龙2201曾瑞诚   2201章诗东2201杨思涵2201熊王征   三、习坎之星   2301蒋天元2201周玉金辰2201熊子华   沙市中学2024年11月大事记   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荆州市高中英语教师素养比赛决赛展评活动中,我校邵凤鸣、李明慧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11月6日,我校青年教师冀李荣获荆州市高中语文教学竞赛一等奖。   11月6日,新加坡管理大学招生组黄淑芬女士一行到沙市中学访问交流。   11月6日,沙市中学举行了“食堂开放日”活动。   11月8日,沙市中学开展了安全疏散演练和消防安全培训。   11月11日,我校2024级“习坎杯”校园足球赛开幕。   11月上旬,我校开展的部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首席教师示范课活动圆满结束。   11月19日,沙市中学隆重举行了庆祝建校83周年大会暨习坎系列奖学金颁奖仪式。   11月20日,我校音乐教师张盼在湖北省第十三届黄鹤美育节音乐教学案例展示活动中获得评委和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   11月21日,沙市中学召开了安全工作专题会议。   11月22日,2024升学在线湖北高中升学日活动在沙市中学成功举办。   11月25日,沙市中学心理辅导中心通过布置展板、发放手册和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向全校师生普及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应对方法。   11月25日,沙市中学组织开展了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11月份支部党日活动。   11月27日,沙市中学组织召开了青年教师培训班会议。   2版   沙市中学   优化育人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绩卓著   兰亭   建校八十三载,沙市中学始终贯彻“一切为了师生的全面、充分、主动、和谐发展”办学理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学校,育国家需要英才,不断刷新刷亮省级示范普通高中名片,为实现荆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赋予了拔尖创新人才在教育强国、国家竞争核心实力中的高位引领地位。沙市中学紧跟报告要求,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先导,积极落实国家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创新之源:奠定育人模式基石   教育,是国之大计。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高中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沙市中学深刻认识到这一形势,将优化育人模式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战略,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教育变革。   理念先行:树立创新育人观   沙市中学秉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育以分数为单一衡量标准的桎梏,从2023年开始,在市教育局支持下,对全市范围内特长突出、学科成绩优秀、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初中毕业生进行提前招录,设置创新人才班,单独编班开展早期培养。   学校深知,拔尖创新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更需具备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校设计个性化课程,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全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他们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校还定期举办创新文化节、科技周等活动,通过讲座、比赛、展览等形式,并邀请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营造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   课程改革:构建创新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载体。沙市中学始终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大力开发特色课程,依托本校传统和优势,构建“一体两翼五系”多元化课程体系。“一体”,以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为基础核心课程;“两翼”,涵盖了丰富的选修课程,包括科技创新、人文素养、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全校所有高一学生参与选课,充分体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多样化;“五系”,由数十门特色课程组成,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还开设大学物理先修课程、创客教育、3D创意设计等,充分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创新: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在教学方法上,沙市中学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告别传统满堂灌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式教学、项目式学习是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寻找问题解决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为了培养好每一位学生,学校实行导师制。每位导师负责指导几名学生,帮助他们学习进步,关心他们心理健康和生活状况。导师们会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他们学习情况和个人发展计划,并给予相应指导和支持。这种个性化辅导,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育人之径:拓宽创新引领渠道   为进一步明确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沙市中学深耕平台建设,从师资培养到学科活动、实践平台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卓越师资:引领创新之路   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力量。沙市中学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学校与长郡中学、长沙市一中、襄阳四中等知名学校合作,邀请专家来校举办各类专题研修班,帮助教师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研讨会),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强专业能力。同时,定期邀请一些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作客“习坎讲坛”,为学生提供前沿知识和技术指导,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学校建立起多元化考核机制,实施绩效激励政策,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性与创造性。   学科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学校大力建设“科技校园”,组织科技系列活动,先后开展物理、化学学科周、全国高水平科学营等活动。高三年级举行“物理创新实验比赛”,高二年级举行化学方程式大赛,高一年级学生走进实验室,深度体验书本和生活中的化学。   2024年6月,全国优秀中学生交流集训暨与北大清华学子同行研学课堂在北京举行,沙市中学2024级创新人才实验班56名学子受邀前往,与来自衡水、石家庄、青岛等地的优秀学子一同交流、学习、探究。在6天的研学之旅中,他们踏入北京大学,感受浓厚的学术气息和自由包容的人文风貌;走进清华大学,了解建校历史,感受百年学府的深厚底蕴,燃起求知的无限热情;走进中国科技馆,亲身体验科技的神奇魅力。   实践平台:铸就创新之才   实践出真知。沙市中学深知实践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搭建各类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   搭建科研平台。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多个实验室,配备先进实验设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通过实际操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物理实验室,学生们可以进行各种力学、电磁学实验;在化学实验室,大家亲自动手合成化合物,观察反应过程;在生物实验室,同学们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了解生命科学的奥秘。   组织开展强基训练和学科竞赛。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强基训练计划,针对各学科核心内容进行系统化、有针对性训练。同时,开设专门的竞赛课程,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学科的理解,提高他们解题技巧和创新能力。   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先后组织社区服务、社会调研、公益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硕果之香:彰显人才培养价值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沙市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在省内名列前茅,更在全国赢得广泛认可。   竞赛舞台:闪耀创新之光   在各类学科竞赛舞台上,沙市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展现出非凡实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科竞赛方面,沙市中学一直表现出色。近年来,学校每年获得数理化生省赛区一等奖以上荣誉者都在10人以上。这些获奖学生有不少人进入省队,并在决赛中摘金夺银,展现了学术方面的卓越才能。在荆州市,沙市中学在学科竞赛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进入省队和省赛区一等奖总人数遥遥领先,特别是近两年举行的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竞赛上,沙市中学包揽了荆州市全部省赛区一等奖及以上奖项。   在2024年五大学科竞赛中,沙市中学有16人获省赛区一等奖,1人进入省集训队,1人获得决赛银牌。   2024年,沙市中学共有16名高一年级优秀学生入围湖北省英才计划,并成为全国正式学员。作为湖北省参与英才计划高中学校的佼佼者,沙市中学位居全省第一,也是荆州市唯一一所参加该计划的学校。   升学之路:步入顶尖学府   高考成绩耀眼夺目。近年来,学校高考升学率持续攀升,一本上线率稳居高位,许多学生被国内顶尖高校录取,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这些优异高考成绩不仅是学生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证明。   2022年高考,1901班关奇同学以679分获物理类荆州市第一名,1917班严梓轩同学以642分获历史类荆州市应届第一名。   2023年高考,沙市中学6名学生被北大录取,清北录取人数创近几年新高,600分以上人数合计超过200人,特殊类本科上线达607人。   2024年高考,沙市中学刘小康同学获得荆州市物理类第一名,刘小康、姚棋皓两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   社会贡献:彰显创新价值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沙市中学取得了丰硕成果。2023年,学校荣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荆州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   展望未来,学校将从理念更新、课程重构、学教升级、评价改革、管理赋能、治理创新等方面着手,继续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创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荆州拔尖创新人才教育新高地。   通过优化育人模式,沙市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卓著成绩。这些成绩不仅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创新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3版   第54届湘鄂部分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青年教师赛课心得集萃   编者按:10月25日至27日,第54届湘鄂部分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青年教师教研活动在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举行,经过现场赛课,评委打分,我校部分青年教师与来自夷陵中学、常德市一中、临澧县一中、澧县一中、岳阳县一中、沅陵县一中等六所省级示范高中的青年教师同台竞技。经过选手赛课、评委综评等环节,我校李江南老师荣获美术学科一等奖,李雨辰、尹明悦、刘安源三位教师分别荣获英语学科、生物学科、班团活动课二等奖。现将他们的赛课心得刊发,以助教研,共同进步。   画笔下的辉煌   美术组李江南   在湘鄂部分省级示范性高中的青年教师教研活动中,我有幸参与了美术鉴赏的教学比赛,并荣获赛课一等奖。这次比赛不仅是对我个人教学能力的检验,更是一次深入思考和探索美术教育内涵的宝贵机会。   在准备这次比赛的过程中,我选择了三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名画作为教学内容,分别是《虢国夫人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这三幅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首先,《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画家王维创作的一幅作品,描绘了虢国夫人春游的场景。通过这幅画,我引导学生们关注画面中的人物神态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虢国夫人身着华丽的衣裳,面带微笑,展现出她的优雅和从容。画中的春色盎然,树木繁茂,花团锦簇,体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富裕。在分析过程中,我强调了画作所传达的生活美学和人文关怀,使学生们体会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接下来,我展示了《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作是五代时期著名画家顾闳中的作品,描绘了韩熙载在夜宴中与宾客欢聚的情景。通过对这幅画的分析,我引导学生们关注画面中的细节,如人物的服饰、宴会的布局以及灯光的运用。此画不仅展现了当时的宴会文化,也反映了社会风俗和人际关系。通过对人物表情和动作的解读,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画中蕴藏的情感张力和社会背景,从而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最后,我选择了《清明上河图》,这是一幅北宋时期的长卷画作,作者张择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汴京城繁华景象。这幅画作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使其成为美术教学的绝佳材料。我引导学生们从多个角度分析这幅作品,包括城市生活、商业活动、交通运输等方面。通过对画中人物、建筑和自然环境的观察,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宋代社会的繁荣与活力,还能够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细节传递时代精神。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学生们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得到了提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他们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审美素养。   通过这次比赛,我深刻体会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们技法和知识,更要引导他们欣赏艺术、理解文化、感受美好。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们去发现、去感受、去思考。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同时,我也希望能与更多的同行分享经验,共同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还能为学生们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我将把这次比赛的经验融入到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美术教育的深层次内涵,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而不懈努力。   见贤思齐勤自勉躬行践履方为道   英语组李雨辰   在第54届湘鄂部分省级示范(重点)高中青年教师教研活动的舞台上,我作为参赛者之一,来到历史悠久的临澧一中,展开了一场既紧张又充满挑战的教学竞技。这次经历不仅是对我个人教学能力的全面检验,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碰撞与融合。   好书不厌百回读千锤百炼见真章   备赛初期,面对选修二Unit 2 Integrated Skill这板块,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难。它涵盖听说读写四个板块的内容,不仅仅是对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是对跨文化交流、批判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要将这么多的内容放在一节课里确实不简单。我深知,要上好这堂课,必须先从教材的深度解读做起。我反复研读教材,了解教材中事例的文化背景,分析每个环节的内在逻辑。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新的教学点,每一次思考,都能深化对教材的理解。而磨课的过程,则是一场身心的双重考验。多次的试讲、反思、调整让我不禁怀疑自己,但正是这样的千锤百炼,才使得我的课程设计慢慢完善。   博采众长勤思悟去芜存菁绽智光   在备赛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闭门造车只会限制自己的视野,而博采众长,则能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互联网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不仅有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有研究相关板块教学的学术论文供我汲取灵感。同时,我也非常珍惜与前辈教师们交流的机会。高一高二英语组的老师们利用他们的空闲时间,帮我听课、磨课,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在他们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如何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如何更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慢品人间烟火色生活处处是文章   公开课,尤其是赛课,它不仅仅是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考验,更是对教师创新能力和生活洞察力的挑战。在准备这堂课时,我体会到,教学的灵感往往源自于生活。澧县一中的一名英语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巧妙地将自己作为裁判的经验融入课前互动,设计了一场让学生扮演裁判举牌的趣味游戏。这一创新设计不仅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巧妙地引入了本板块的主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这让我意识到,教学的灵感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就能从生活的点滴中找到教学的灵感。   经过这次赛课的洗礼,我深刻地认识到,一节好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人格的塑造。好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创造力。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将继续以谦逊之心学习,以勤奋之志探索,并将所学所见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追求教学的卓越。   找到自己的专属细胞器   生物组尹明悦   我曾多次想象,如果要参加湘鄂边的公开课,我会以什么样的状态来面对这一次挑战,会不会因为各种困难想要放弃、会不会因为教学过程的磨合而焦虑。事实上,我也是这样过来的,但在这一个月的磨课过程中,在生物组全部老师的指导与关心下,我一步一步实现目标,最终站到了湘鄂边的讲台,尽情地展现我自己,尽管结果有些遗憾,但受益良多。   从接到通知开始,一个星期都在构思如果上好这节课,思考如何让一节概念教学课出彩。从研读课程标准,再到学习名师的教学视频和相关教学设计,最终确定了用“一镜到底”的情境教学,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从构建细胞器到学生展示环节体现了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磨课也是最磨练人的环节。从一开始就要学会跟学生提前熟悉,怎么沟通,布置好哪些任务能够让课堂氛围活跃、教学能够流畅,如何能够更好的呈现我的课堂效果。在第五次磨课中,由于处于磨课疲惫期,那节课的课堂氛围整体比较沉闷,学生上课的热情也没有调动起来。老师就跟我提建议,一节精彩的课一定要将学生的氛围调动起来,不要你也紧张,学生也紧张,课堂效果就没有体现出来。磨课过程中,重要的是磨自己,每次上公开课就进行自我暗示,我就是这节课的导演,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在我的掌控之下。   既然是比赛,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除了最重要的课堂展示之外,最不能落下的是第一印象。我之前觉得一节好的课内容精彩了,无论我本身是什么样子,也不那么重要。当我去了比赛现场,穿上一身得体西装时,气质和自信心瞬间拔高了一个层次,让我也不那么紧张时,才明白,好酒虽不怕巷子深,在如今人才济济的环境中,也需打破思维固化,全面展示自己。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把所在的教室想象成一个细胞,他们自己就是其中的细胞器。除了让他们身临其境外,还希望他们能够从细胞上升到自己所处的班级,也正是有了他们(细胞器)的努力,才能够一起建设更好的社会和家园。而我也一样,在比赛结束后,听说其他参赛选手磨课有二十几次时,我先是震惊,然后是佩服,要有多大的恒心和毅力才能完成这一次比赛。在听课过程中,感受到不同老师的教学巧思和教学热情,他们的教学热情感染着我,让我学习到如何寓教于乐,如何更好、更深入地展示课堂内容。   特别感谢生物组全体老师,每次磨课细心指导我,为我出谋划策;感谢王颖捷老师的全程陪伴,感谢王小妮老师、徐冬平老师为我提供比赛服装。   希望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通过探索和学习,不断找到方向,达成一个一个目标,成为心中教师的样子。正如课堂结尾所说:“希望大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细胞器,在未来发光发热!”   怀揣热爱追求卓越   班团课刘安源   很幸运,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够有此机会代表学校参加湘鄂边班会课的赛课。在接过这个任务时,我很开心在教学初期就能有这样一个展示自己课堂和成长的机会,但刚刚踏上从教的旅程,虽通过高等院校的相关学习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对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的达成班会课的教学效果,仍感到无从下手。   析主题、定框架、填细节,一次次的大调整,一个个熬夜改课的夜晚都难以忘却,但最后也算成功地将自己所准备的、想呈现的课堂呈现出来了。   一路上收获了太多的温暖与帮助。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学科指导老师——李昌坤老师为我争取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成长机会,不仅是这次班会课的内容指导,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我也是收获良多,来自师长的温暖与光芒都让我能够在沙中更快成长!这次磨课我还要真挚感谢高伦强老师的全程指导,从最开始帮我确定主题框架,到每个环节的细化,每次磨课结束后都有将近两页的细致入微的修改建议,都成为了我心中最宝贵的记忆,真正让我体会到了课堂上语言的力量。最后我还要向沙市中学各位优秀的前辈老师、各位小伙伴表达我深深的谢意,与同伴们的每一次交流,都给了我新的灵感,无论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是活动设计的技巧,都让我受益匪浅。   此次磨课赛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赛课活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最初自己拿出的方案效果非常不理想,到后面确定大致框架,每一次磨课都请了优秀老师听课,帮我打磨课堂细节。在课后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一个人琢磨不懂的问题,经验丰富的老师在看过我的课之后马上可以指出了关键要害。记忆最深的是在16班上的最后一节试课后,李艳老师超级细致帮我理清修改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每一个点都让我惊叹不已,一次次的修改让我对课程设计更加自信。每一次的试讲,都有同事们的悉心指导与帮助。正是这份团队协作的力量,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在磨课与赛课中,我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训。磨课真的是克服了我教学的一大难题,备课效率低下,尤其是PPT细节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地反思与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   教育之路漫长而艰辛,每一次磨砺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但正是这挑战与不确定性赋予了教育无尽的魅力与可能。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强化教学功底,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人、引路人,为他们搭建起通往梦想的桥梁。我相信只要我们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学生负责,不断追求卓越,就能在教育的田野上播种希望,收获芬芳。   4版   阅读润泽心灵书香溢满习坎   沙市中学读书月演讲稿征文获奖作品选粹(一)   迎一钩月来送三更月去   2401班汤刘演绎   张惠言在《水调歌头》中言:“迎得一钩月来,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读书,正如皓皓明月悬于空,点点银光淌遍心,可以提升修养,排除杂念。   观书品自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词的境界,认为从先人之书中可以感察到其人的境界。其实作者并不一定有这样的隐意,但王国维可以看出自己的理解来,这是他观书以提升自己品格与修养的结果。纵览千秋,历代大家,孔子重编《春秋》,朱熹编订《四书》并作注,金圣叹钻研《水浒》,他们为后人赞颂,因为他们有“格”,有高尚的“品”。读书,尤其是读好书,让书中的哲思内化于心,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叶嘉莹讲词,常引西方文论,剖析得清楚明白,是她在加拿大读西方诗词论的结果,可见,我们平日里读的书会自内而外、潜移默化地润泽以至于塑造我们的品味、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思想。因为观书,因为好书,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才情与品格。   观书情自怡。书籍是明智之士陶冶自身的方式。在我们心绪浮躁时,不妨信手取一本古籍,细细翻阅几许,让常常为游丝飞絮所搅起的杂念沉淀下来,化作坚实的心境。梭罗抛却了人世的喧嚣,将自己安置在瓦登湖之畔,才有了传世的思维。生乎这个嘈杂拥挤的信息时代,人们时常因网络而迷乱: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各类营销阻人耳目,恶俗烂梗遍地污秽……我们逐渐被这个物质化、娱乐化的社会所奴役,为某个新梗捧腹,却忘了守住一碗读书灯前的小窗净土,物质富足心灵却渐渐干涸,为何?因为源头活水己断,观书再难有感。当耳目都被堵塞,再也不能品鉴书籍中的湖光山色、快马轻鞍,我们的“情”怎会怡然?愿各位手执一本好书,以脱出“娱乐至死”的怪圈,且看,且听,且随风。让读书的明月入怀,方有外界杂念的莺燕不相猜。观书,观好书,去寻找心灵怡情的一眼源头活水。   同学们,读书随处净土,莫道尘世车马喧。我们用墨香吹去恶尘,踏着皓月之光,执经卷,迎一钩月来,送三更月去,去观书,去怡情,去寻找更好的自己!   浸书香颂华章   2403班陈子迪   张潮有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的确,稚嫩如我们也许不能理解深奥的道理,浮光掠影妙隙中月。但在媒介信息时代,你会为纸页留下足迹,细细品鉴吗?   朋友,是春天了,等到花的洪流冲毁春寒料峭,可曾忆起朱自清赏遍的桃儿、杏儿、李儿?朋友,到盛夏了,偶遇无穷碧的接无莲叶,是否吟出林黛玉最爱不过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朋友,是秋天了,看远处黄花缀瑟秋,会有“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共鸣么?朋友,是冬天了,等到千树万树梨花开,你看到雾凇沆砀了吗?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这人爱好有很多,最爱的当然是读书。”在寒冷的俄罗斯,保尔对阅读的渴望却似烈火。他在《牛虻》中感悟英雄少年,立下远大志向,磨砺自我。在春光纷飞的午后,校园一隅,温暖指间与纸页的触感,深感“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陶冶情操,更是梦想的相见。   互联网数字信息时代,划过视频的那一刻,指腹与瞳孔的距离,已不复昨日痕迹。我们眼神木然,成了娱乐至死的物种,心中花火渐熄。沉迷于网络终会丧失幸福和满足感。“书”不一定是传统的纸页,既已至此,何不将书与网络结合起来?阅该不是将我们禁锢在桎梏的牢笼,从禁锢的那一天起,注定只会加深人们对自由的渴望,所以我们应当利用好快节奏的数字阅读。谁说阅读一定是按部就班、亦步就趋?“本身是我们的情绪、灵魂、记忆碎片,本身我们没有载体”,与其在短视频中自我内耗,不如借助网络阅读纸页中寻不到的慰藉。   施耐庵曾记:大雪,亦有三人听我说书;晴,亦有七人听我说书。“裁纸装书,适矣”。这是何等美妙的日子!阅及此,想必各位同学定同作者一般感受到了人间清欢。这就是阅读的奇处。我们欣赏,词句藻汇像蝴蝶般的俳句排于来;我们共情,体味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我们留意,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美,生出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立志,在书中见证伟人的成长,在书中学习前辈的经验;我们进步,浸润于书香,歌青春之华章。   同学们,如果知识隐藏在一扇神秘的大门之后,那书籍就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让我们好读书,读好书,浸书香,颂华章!   长路漫漫书香为伴   2404班谭雯   近期,我校开展了“书香溢满习坎”的读书交流活动,在繁忙的课业之余放松了学生身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培根说:“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经典书籍的背后是一颗颗闪耀的人类之星,正可谓“经典,是你正在重读,而非正在读”。好书就是这般,多读多用,常读常新。   在这个快节奏、超信息的时代,人们习惯于在网络上汲取快餐式信息,习惯于将大量时间用于娱乐,而抛却了书籍。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是说给谁的?答,读书人。   读书可以博知躬行,知的是世间万象,行的是君子之道。   生而为人,一根会思想的苇草,一个一撇一捺写出的人,迈出的第一步应当是知,知道为何行,如何行。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阐述:乡土社会中的人踩着前人的步子,才能不出差错,自广义而观,人类是一个巨大的社群,先哲是人类史上的巨人,书籍则是他们走出的路。你可以在《本草纲目》中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亦可在孔孟学说中体味君子之行。   读书可以养性润心,养的是精神世界,润的是灵魂境界。   在精神世界中,先贤们的书就好似一盏盏灯,你不必非要紧随其后,只要享受他带来的光明。在《老人与海》中,我们读到了渔夫丰碑般的精神;在《罪与罚》中,我们看到了陀翁对人性的思考;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我们看到了对和平的呼唤。这些都可以作为筑就我们生命意义的台阶。   读书可以励精图志,励的是人生理想,图的是鸿鹄之志。   书籍拓宽了我们的眼界,加深了我们灵魂的厚度,如此以观,读书人又何甘被现实所埋没?也许我们能力有限,行动上力量太小,但我们的思想与志向却不能自甘平庸。隐可如梭罗居于瓦尔登湖,达可似革命先辈敢为人先。   “十载寒窗积雪余,读得人间万卷书。”愿各位明书之益,人生漫长,常伴书香。   涵养读书品格采撷理想星光   2406班黄雨静   人需要读书,犹如水手之需要星星。星虽不可即,却能指引我们的航程。如果鲁迅没有远赴日本求学读书,他怎会领悟到坚硬的针头比不上文字对人的冲击?或许他将不会弃医从文,中国的发展史上又将陨落一颗明星。如果宋濂没有幼时艰苦致学和爱好读书的态度,他怎会在耄耋之年“居皇帝左右,日待坐备顾问”,或许他将一事无成,泯灭在贫瘠的生活中。由此可见,有了读书,就如同有了理想的羽翼,方可在广阔的天空翱飞,俯瞰这个广袤无垠的世界,我们的生命就变得雄浑,变得激昂,变得丰盈。   赓读书之风,应当吃苦耐劳,摒弃艰苦的环境。古有宋濂出身贫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而后观之,终成一大流派;王勃虽出身贫苦,却仍能写下《腾王阁序》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今有职高之女姜艳虽身处极差的学习环境中,却凭借着自身的毅力和刻苦,终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下摘得佳绩。由此可见,我们应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求学态度和打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勇气,方能谱写一段属于自己的佳话。   赓读书之风,应从书斋中走出,不拘于窗棂。面对浓浓的秋色,毛泽东发出的不是诗人的嗟叹,而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思索;面对动乱的时局,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满腔少年意气,一副宽阔胸襟。由此观之,青少年不应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学会从书斋中走出来,关注国事天下事,这样才能拓宽视野,开阔胸怀.   赓读书之风,应掌握良好的方法,切记不可死读书。俗话说得好,“狡黠者鄙读书,无知音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正如培根在《论读书》中谈到,对于不怎么重要的书箱内容,大致涉猎领会其道理即可;对于精华部分,则需逐字逐句细细品读,寻章摘句,断章取义都是万万不可的。如果想要培养逻辑思维,就要去读数学,物理推理型的书籍;如果想要修饰辞藻,增加文学素养,就要读散文化类型的小说。   想要采撷理想的星光,我们就应用书籍之水浇灌生命之树。作为新一代知识青年,我们应身体力行,在实践中践读书之行,在生活中养读书之品性。肩负时代的责任,让我们学会读书,爱上读书,畅享读书吧!   重拾岁月遗珠   2407班胡璇烨   观繁世沉浮,信息层出,无数希望之光陷信息茧房,沉浸于暖凤微醺、歌舞升平的娱乐世界中。然而,在这喧嚣的背后,总有一些被遗忘的岁月遗珠,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珍惜。这些遗珠中,最闪耀的一颗便是书本中的智慧与情感,它们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吾辈成长的道路。   重拾遗珠——书,应有对抗诱惑之决心   一切的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可娱乐平台的泛滥便同风平浪静的海洋中暗流涌动的漩涡,如荒凉无垠大漠中的海市蜃楼,一旦沉迷,便迷失自我,寸步难行。难道书中就没有吸引人的东西吗?当然有,只不过在墨香弥漫的字里行间,需要你全身心投入并寻找。读书固然不如娱乐轻松,可娱乐带给我们的仅仅浮于表面,不能持久。读书虽苦,但其中韵味无穷,深度无限,值得穷极一生去品尝。古之圣人,孔子曾韦编三绝,苏秦孙康“头悬梁锥刺股”,司马光圆木警枕,犹且读焉。今之贤者,无不深泡书之海洋,与古之圣人对话。而古今之众人娱乐至死,未抵诱惑。所以莫令自己因娱至愚,应拾珠品其况味。   品其况味——趣,应析其内核,会其意趣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的厚重感是好书的标准之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好书必有其厚度与深度。厚度并不仅指其页数厚度而指其意味之悠长。《红楼梦》为何为四大名著中研究人数最多的?无数的红学家穷极一生研究那一个个字词中所含的无限韵味。我们读书也应钻其本核而不是别人思想的搬运工。《小王子》一本薄薄的故事却引人覃思。如他想要一只羊,你怎么画他都不满足,然而一个装羊的箱子,给他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他想有一只怎样的羊就有什么。因此我们不应浮于表面欢娱而应深入其内核,品趣之况味。   行万里路——用,应将意化为行,用书解万难   “怎样在内卷的时代存活?读书,因读书破万卷。”这是网络上的一个段子,可事实亦如此。读书并用书解开疑惑。纸上谈兵的赵括不就是鲜活的例子吗?若不能将书中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便把书给读死了。《资本论》和马列著作一直是中国领导人研究的对象。决策者对著作剖析并加入自己符合国情的观点进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造就今日之繁盛。故书中况味只有结合自身实际用出来,方解万难。   吾辈青年是初升之朝阳,莫因娱而愚,应品其况味行其大道。彼岸繁花开放,我们溯氤氲书香,砥砺前行。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