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帖子下的回复越来越多了。很开心有很多姐妹发私信我说得知转码另一面后的震动,因为即将入读各大转码项目的她们的心理预期并不是这样。现在她们在take the big step(入学)至少先做一些尝试。
也有很多姐妹分享很有参考价值的观点和故事,但我想到很少人能爬楼看完所有回复,又觉得很可惜,所以想在这里贴出我认为很棒的分享!如果姐妹们觉得有不妥还请联系我删除!还有其他很多好的讨论,如果希望窥得更全面的转码之貌可以去翻翻。
每一种观点都是对的!我们只是想听到更多的故事。
昨天发完帖子就去忙了。今早起床一看这么多条回复,还被设了精华。
想想有点好笑lol,我在本组的精华帖上一个是:
非常感谢大家的肺腑之言!尤其是看到很多姐妹留言或私信传达你们的理解和支持,让我觉得自己的思路多少是有道理的;更谢谢很多姐妹们提出concern和提醒,我非常需要这些。
这个帖子我还会一直根据看到的想到的事情补充。重申一下我一点都不想劝退大家转码,我认为这个帖子想做的就是两件事:①分享我自己转码前没考虑好的一些点。②分享转码这个围城内外巨大的信息差。
我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家在做决定的时候,是携带着很多很多外人看不到的信息,能有不失偏颇的考虑再去做决定,因为我自己没有做到这样。同时我也看到很多人没有。
1. 转码这个围城,内外信息差太大了。刚刚有朋友私信来问我学校转码上岸率有没有80%(特指在美国上岸,回国不算)。答案是没有。刚好昨天才跟一个已经在做intern的姐妹聊过,大约是不到50%,还要考虑一半以上的同学有家属,如果有什么调研,能统计单打独斗的人的上岸率,我也好奇是多少。
跟学长学姐聊得越多,就越发现,学校每年来转码的人中,真正做好对转码的心理预期的,其实少之又少。尤其是大部分应届的同学,其实没有想好未来职业发展(“我要当码农”这种只算一句口号,不算职业规划),读完书又离开互联网/离开美国的一抓一大把。
2. 经姐妹提醒,这个帖子被搬运到了fiveland指北。确实感到有点不适,因为我本来计划自己晚些时候搬过去的,而且搬运也未经我同意。不过看那边下面也已经有很多有价值的讨论了 ,就还是不申删了。
看到很多很棒的回复,有很多甚至可以互为对照做一个counterbalance。我挑了一些回复,连同自己相关的思考,放在原帖的前面,希望能持续给大家作参考:
1. 就算以后不走技术岗,编程用来做文社科研究/工作,成为一个工具,保持自己的优势。
对,如果我的润本金支撑我读完这个学位之后,还能让我去往下一站,我倒是更愿意把它读完,学门本领的。但是目前的情况就是读完这个学位会把本金用完,而如果要去赌我以后能申到全奖文社科学位、或者能在国外找到文社科工作,感觉风险有点大。我不太了解这一方面各国的机遇,大家可以交流下。2. 喜欢做某件事并不能成为把这件事当做工作的理由。生活本身是枯燥的,不能遇到痛苦就跑。
姐妹能在这条路上坚持真的非常棒,毕竟同为局中人知道要承受多少。我敬佩我身边很多在咬牙坚持的同学,也怀疑过自己无数次“你是不是就是太事儿了”。但我觉得姐妹能坚持,或者不考虑放弃,一定还是有很多相比我而言更适合转码的品质。
先回应,其实我并没有“后悔了两次”,因为我只是拒绝了爱丁堡,而不是读到一半退学。拒绝爱宝和来美国其实是同一件事啦。
我没有说一定要做什么职业,我只是建议大家做职业规划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性格考虑进去。同一个性格特质,能指向的工作类型有很多;更遑论每个人有好几种特质。我喜欢和人打交道,喜欢交流沟通,所以做留学咨询,虽然有时候会碰到素质低的客户很烦,很多时候也很有成就感;我的笔头创作力还可以,帮人改文书得到了很多正反馈,帮学生拿到offer的时候也很有成就感;我跟人聊天算幽默,控场能力也好,之前朋友挖我去做文创自媒体的直播主持,我也帮他们破了好几次几万的流量历史记录,虽然经常要熬夜搞策划很伤肝,我还是去了一次又一次,如果不出国我会愿意继续去;以前去欧洲做幼儿教育相关的工作的时候,我不算喜欢小孩子,但是我特别喜欢观察孩子的家庭,孩子身上的各种雏形人性(有点creepy...),而且我会主动开发一些活动策划/场地布置的需求,院长就会觉得好像“是哦,我们也需要这些”,然后就会给我自主权去搞这些。
一个人喜欢人文学科,真的不意味着他每天只愿意去读大部头、或者把具体的哪一个学科当做职业。
人不能选择完美的职业,所有职业都有痛苦的一面。这我知道,我只是在想,如果只有痛苦的一面,是不是还值得接受。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夜明 姐妹的回复很有参考价值,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上周和一个学姐聊,结论是:你可以选择码农然后发现它很大一部分的和你的冲突面,然后用很小的一个“觉得还不错”的fraction去让自己坚持,并且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去深耕这个细分领域。至少这样,there❼something to hope for。但如果长远看来,码农跟你的性格特质没有任何重叠之处,也就是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内容】都无法和【任何一部分的你】match(如果你“能随遇而安”“享受不跟人打交道”,这些都算match),也无法给【任何一部分的你】成就感和舒适感(如果你“不怎么在意成就感和舒适感“,也算一个match)——就算在这个行业坚持下来了,也很容易会一直自我攻击。出国和润都是为了过得更舒心,要回溯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我在生活中确实是一个接受范围很小、能做的事不多、甚至承受力也比较差的人。但是我自认不是遇到挑战就跑的人,只是我生命中的所有可以算得上“成就”的事,全都是在我深思熟虑后还是选择自然而然地去顺应自己的本心、着手做自己想做的事时出现的。喜欢文科学了文科,被几个教授主动伸出橄榄枝要带我的硕士;喜欢自由职业所以工作中喜欢自己卷自己,碰到很多新的机会开辟了很多新的赛道新的赚钱方式。我在戏剧节中可以接下半个剧组的活,咬着牙爆肝几个月,就为了一个大满贯的奖。也可以同时做好几份freelancer,有时候觉得无法喘息但也算甘之如饴。
我说这些不是想证明我也“历经过挑战”,因为我不知道这些称不称得上挑战,至少对我来说似乎与转码的挑战和痛苦相比不值一提。我也知道选择退学一定是对父母不负责,但我想,读完了这个专业再告诉父母我不会干这一行(毕竟现在我只交了学费的1/4),是不是更大的不负责。
我身边也有一些在单打独斗坚持的同学,但对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来说,润不是需求。上不上岸不要紧,他们是打算学点技术回国的,所以读下去对他们来说有意义,而且又不会损害他们的刚需。
而如果要扯上润这件事,很多事情的考虑就会复杂起来。“转码容易润”不等同于“所有人都更适合转码润”。我想请大家做一个思想实验:如果商科适合润,那社恐也应该去做商科吗?他润成功的机率还大吗?
-----------原帖分割线----------
发这个帖子,是想用血泪教训提醒所有把转码当成梦幻泡泡的朋友三思。最近国内的各种事情,今年像我一样冲动转码的人势必越来越多,更加觉得紧迫要写这个。
也想目前考虑退学之际,多听听不同朋友的意见,兼听则明。
分好几天写完的,可能逻辑不是特别清晰。不想看长文可以拉到最后看“暴力筛选法”,如果有好主意的姐妹请帮我投票,说说意见!谢谢!
1. 纯文科女,NEU is-bridge入学一学期,目前在放暑假。
2. 核心诉求是润,去年拒绝了爱丁堡的社科offer(因为觉得润不了),然后本来计划的路线是新西兰幼教,先拿到pr,再以绿卡身份便宜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3. 为什么来美国转码:①20-21年新西兰国门一直不开,我怕青春蹉跎,看着组里的“车门随时可能关上”(事实证明没有根据的焦虑情绪只会害人),乱了阵脚,想着无论如何先出去。②看着无数的零基础转码成功,以及美国百万的大包,我坚定“人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心被动摇了。我也想成为富婆,分互联网时代一杯羹。
我入读时其实就很清楚我不喜欢这个行业,也不喜欢美国,我没打算一直做码农。我当时想:读爱丁堡,我的启动资金就直接用得差不多了;去新西兰,只能换个卡,不能钱滚钱;做美国码农,才能钱滚钱,我热爱的东西就能sustainable地热爱下去。我想上岸干个两三年,再拿着钱跑到别的国家去读去我喜欢的人文社科,挥霍到没钱了就再做码农,反正无论我跑到哪,全世界都需要码农。
我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但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4. 从收到offer到开学只有两个月,匆忙中落地美国时,我只写过hello world,没有刷过题,甚至连py4e也不太听得下去,觉得没意思(其实已经是很大一个预警)。
NEU作为转码神校,最热门的专业无非cs align,经过几年的发展bar已经水涨船高。我是纯文科女(本科英语文学),毕业后做了1年的留学咨询/文书freelancer,对自己讲故事的能力还是挺有信心的,文书也让neu的小蜜在线指导过,改了几版直到他觉得“perfect”。
不过CSA录取玄学是出了名的,21年10月,我凭着3.9的GPA,雅思7.5,和一封漂亮的文书,喜获拒信一封。
几乎是同时,NEU另一个转码专业Information Systems - Bridge给我发了offer。根据advisor说的,两个学院之间一般会有联系,互相要人,所以很少出现两个学院的offer都拿到的情况。
(ISB可以理解为CSA的平替,找工时title没有CSA好,但照入学后看到的offer案例和学长学姐们的反馈,找工offer率跟csa差不多。)
从拿到offer到出发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我被时间推着走,今年1月匆忙入学isb。
1. 入学前你会看到到处都在分享上岸成功的例子,入学后你会发现没有几个人真的是零基础。你只看得到人手大厂offer,看不到70%的同学都自带码农家属,相当于家里有一个tutor;你只看得到毕业100w package,看不到很多同学入学前已经在国内转了半年到一年的码,确定自己不抗拒编程。前几届是如何我不清楚,22 spring入学的这一届,抱团学习的氛围几乎没有。有大概50%的同学,你感觉他们学的真好真快真积极,一问都发现他们“这个我家属说很简单……”,也就是回家就有tutor的情况(这就是不需要抱团的原因)。
剩下一半的同学,有2/3是在国内转了半年+,自带200道leetcode入学的。我的室友是csa的,她在国内硕士毕业后自学转码半年,然后进了上海互联网公司做了一年程序媛,才来读的csa。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同学,都是抱着一种幻灭感苦苦挣扎。
2. 幸存者偏差。我写这个帖子,最主要是因为看到现在鼓吹转码的风气真的非常糟糕。自己没转过码的劝退别人转码,被骂没有说服力;转码惊险上岸的,劝别人转码三思,又容易被攻击“关门上车”;转码失败成了炮灰的,根本没几个人愿意把自己的失败拿出来供人咀嚼。
所以市面上流通的案例,更多是x个月零基础转码,x万大厂offer。大部分围城外的人只看得到转码的这一面。凭这种信息差做出来的选择,能有几分是正确的?
转码失败的人根本不会发帖分享自己转码失败,转码成功的人大多数会在xhs等各种地方分享自己x个月转码成功。(并且即使他们有家属,也不会告诉你有)。
我入学第三个月的时候,同班同学已经有一个退学(美国艺术phd),现在另外一个同学(欧硕+几年商科经验)在物色后路,物色到就考虑退学;我也在跟家里争取退学,及时止损。
3. 最重要的一点:码农门槛低,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适合做码农。“人人都可以当码农”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但不考虑很多前提条件,就是一句害人的slogan。还是那句话:如果商科适合润,那社恐也应该去做商科吗?他润成功的机率大吗?
说了这么多沉重的东西我还是想说回一些积极实用的吧。我绝不希望我写这个帖子是在discourage大家转码,也无意针对哪个学校或哪个专业,更不愿意无端散播焦虑,本是好意却挡了姐妹们的致富路。
所有码农都会经历自我怀疑和考虑的过程,所有转码的同学都会经历“下不了手”“have no clue”的感觉,光凭这些不应该被劝退。所有科班学生都会经历这些、现在在职的码农也会遇到这种问题。
我希望大家一定要分清畏难情绪和“不适合做码农”。不要因为我这个帖子,就:啊我也自学了一会儿觉得代码好难,我一定不适合做码农。认真看看我这个帖子,你会发现我讲的大部分都不是“转码难”。上学期退学的同学成绩挺优秀的,我上学期拿的也是两门A+(毕竟课水)。我们都不是真的完全做不出leetcode。我至今仍然同意“转码不需要太考虑智商高不高”。
我有一个相识几年的关系很好的豆友T,他现在在欧洲读书,也是码农相关的专业。前天跟他打了一小时的电话,倾诉+咨询退学这个事情。相关的一些反馈,连同我自己的一些感想放在下面。
科班的、大学被迫学过代码觉得很苦但能学下来的、某种程度上已经通过了某种筛选。如果你没有,在投入大成本转码(比如留学)之前,可以试着从这些方面判断自己适不适合做码农:
1. 判断你喜不喜欢代码。行前自己自学半年以上,是最基本的了。我说的是至少上完一个udemy/Berkeley的那种程度,不要半年了只写了500行代码,也骗自己“自学了半年”。
比起想“转码是不是太难了”,你更应该思考的是“做完一道题我有没有一些成就感” “做不出这道题,看了答案,我虽然觉得沮丧,但有没有为别人的解法而觉得wow so exciting so awesome” “这样的感觉有否支撑我做下一题、做更多题、学更多相关的知识点”。
2. 根据你对自己的了解,判断你的自我意识充溢到一个什么水平。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多“热爱”去做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紧迫要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这种缺失和“可以延迟”在转码的道路上可能是一种blessing。用T的话来说,“有一部分人是真的喜欢代码的,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敲代码]是一致的,或者至少有重叠的部分,所以做起码农来不会觉得[违心];有一部分人不喜欢代码,但是他们本来也没有太喜欢的事情,所以做起码农来不会觉得痛苦,更不会有什么inner calling去干扰他”。
我们常说的“自我意识过剩”指的是太把自己和自己的价值取向当回事,放到转码这件事里,就是未经实践就说“啊我喜欢概念,喜欢文艺的东西,我不适合转码”。但我想说大家也不要陷入另一个极端,也就是:因为听了身边太多过于现实导向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言论,就妄想能绝对地downplay(轻视)自己的自我意识,未经实践地就说“啊不要给自己设限只要我想转就一定能转”。
我和T讨论的结果是,的确,人没有不能做的事,一个转码转到半路畏缩想回头的人,如果家里突然出了什么事,失去了一切支持和后路,那他可能瞬间就不畏缩了,而且他一定会有很强的动力去转码。但是因为现在转码的风气太盛了,更加要谨慎判断自己目前所处的情况,尽量不要在“未至于斯”的时候,去做绝对的妥协,选择一条和你的价值观、对生活的taste完全不一致的路,否则只会导向另一种不甘心。
你的自我意识有多强?你有相对清晰的inner calling么?你在生活中最深的关切、关怀是什么?在多大程度上这个calling与转码生活/ 码农生活有关?你知道自己做哪一类事业、以什么方式去和身边的人产生联结时,会感受到快乐与能量么?你是否曾经为了现实考虑放弃你的inner calling?成功了么,还是做不到、又回头了呢?如果你以前从未做到,是什么让你觉得这次你就能做到呢?如果你这些问题都还没想好,但决定放手一搏,可以,你家的经济水平如何?你和你的家庭能够承受沉没成本么?
即使我性格外向、喜欢直接与人打交道给予帮助、喜欢变化、喜欢刺激、喜欢理论喜欢概念喜欢形而上的东西、过去获得的成就和机遇全跟这些有关,即使转码跟我的calling和taste毫不相干,大学四年我唯一坐得住的时候就是看哲学/社会学论文的时候,我还是一拍脑袋就随大流去转码,效果就让人哭笑不得。
我出发前也有点慌,但在豆瓣和xhs看过太多帖子,说“转码的智商门槛不太高,有脑子就行” “转码就是只要你不厌恶代码就行”。
转码是不是有脑子就行,可能是。但我现在很清楚一点:我厌恶代码,更重要的是,我不想当码农。这种厌恶,不是因为写不出,也不是纯粹因为跳出舒适区。就是简简单单的,不能从一些字符的差遣和运用中获得成就感,get不到代码的意义和美。想到未来要坐在办公室里花很多时间debug、对着一个program的某一小个fraction,工作中仅有的人际交往也是meeting、meeting、meeting,同事之间谈论的内容高度practical,我不觉得feel good about myself,只觉得是世界末日。
3. 判断自己有没有吃苦的决心。尤其是那种被迫为一个kpi吃苦,所做的事情与你的core value没有关联的感觉,要掂量掂量自己是否真能接受。(至于如何判断与core part有没有关联,见上一条。)
4. 考虑一点:即使有决心也不一定“有决心就能成功”。你有没有手段能维持你的决心?(家属的陪伴、兴趣、或者仅仅就是“回不了头”,都算)转码是一个与高三模式无异的过程,强度大、时间长、回报率不可控、孤独、精神压力大(比起高考,还多了一层巨额学费带来的压力)……如果你的项目抱团氛围不猛,甚至还比高三减少了一起抱团讨论的同学(不要杠,我知道reach out很重要,也知道事在人为,我只是在说我看到的普遍氛围,目前见到的大多是单打独斗,因为大部分人回家就能问自己码农家属,没必要和你抱团)。如果项目设计和资源有不足,更加雪上加霜。
其他判定方法(待补充):
Mbti什么的。基于和学长学姐的交流,以及对身边样本的观察,总体来说i人更适合做码农。但是还是要具体到自己,这东西只能做一个参考。见过一些e的学长学姐也写得一手好代码。我自己是典型的ENTP。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生活中必须要有变化和戏剧性,社牛,喜欢概念性的创造。
我身边能把代码学下去的同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有家属push并充当tutor的
2. 无1,但对代码有兴趣的,可以苦中作乐
3. 无2,或只有一点2,但特别能吃苦耐劳,特别能压榨自己的(我现在觉得这真的是一种优点!)
4. 没有太多其他inner calling想要追寻的(反面例子:上文提到的艺术phd,她回去读艺术了,留下一句“我不想做码农 所以决定不上了”)
5. 没有退路了,破釜沉舟的(请充分考虑什么叫“破釜沉舟”!!!我曾经也以为自己是破釜沉舟,但这类人很少,不要随便代入,不然会后悔)
1. 除了钱多以外,码农生活与我的calling、我对未来期望的生活的相似率几乎是0%。如果只是上岸前苦两三年,确实可以靠“散散心、做做运动、与朋友聊天”熬过,但问题是,如前文所述,当我真正对代码和“美国程序员”有一些了解后,“毕业后的未来”对我失去了吸引力。先不说我这样的厌学状态上岸概率很低,就算人品爆发上岸了,我只会觉得“又一个噩梦开始了”。
2. 我的润本金有限。现在继续读下去不是不行,但大概率只是拿个NEU文凭就离开美国,但是这时候润本金已经用完了,没法去往下一站。
3. 不喜欢美国的文化氛围和生活状态。我在欧洲游学过几个月,一整个是舒展的状态。先不说美国华人圈的卷和toxic氛围,单是美国的安全问题就让我觉得无时不刻压抑。搬家后离学校远要开始坐公交了,我一共也就坐过七八次,碰到过裤子穿不好的半露y癖、与其他乘客起口角刷一下亮出弹簧刀的白男(刀就亮在我面前)、磕药磕到神志不清在我身边流口水的流浪汉……如果说,以后上班后圈子就不一样了,那又怎么解释怎么解释上个月在downtown买个菜都被人爆头的华裔女程序员?如果说,开车就好了,那又怎么解释我昨天去家旁边的taco店,吃到一半发现坐我对面的女homeless穿着(应该是捡来的)格子包臀裙睡着,双腿对我张开里面没穿underwear、并且双腿全是难以描述的红斑+疮?
女程序员没车么?车能开进taco店么?如果不能,生活在一个国家难道每天就“该”承受这些么?就“该”被训练到对这些心如止水么?你生活在一个环境里,而这个环境甚至无法让你很舒展地把自己暴露在外界、走在街头都会觉得胆战心惊,这是一种舒展健康的生活感受么?
我当然知道对于大部分选择在美国留下的人来说这些并不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对我来说,这样的社会环境让我失去动力为之拼搏。
4. 很恨铁不成钢地说,我不是适合卷的人。尤其是没有快乐、只贪图可量化成就的那种卷。在波兰一个小到不能再小、但风景很美的一个小镇上儿童教育机构里当助教的那两个月,我不止一次问身边淳朴的镇民,外国人怎样可以搬来这里定居,如果可以的话,从服务员之类的职业做起也可以。
回想起来,是那种每天工作完去湖边看个鸭子读读书、周围的人憨厚没有戾气和狠劲、每天懒洋洋的日子,让我开始向往在国外定居的生活。(越写越觉得所以我干嘛来转码)
其他外界因素(不是决定性的)(待补充):
1. 北美Hiring freeze。未来两年招人不会再像前两年那样放水了。
目前我还有在刷题,因为让家里投入了两门课的钱,我还搞这种乌龙,真的很痛苦和过意不去。但现在我已经从最深的自我厌恶中走出来了,也开始恢复自己以前的自由职业内容,也就是academic consulting,觉得这样能安心一点。
也跟很多学长学姐聊过(虽然可能他们看不到,但是真的很想在这里感谢一下帮我分析过情况的他们)。
下一步准备跟advisor聊聊,8月前必须做好决定了。
目前摆在我面前的有三个option:
A. 继续在NEU读下去。
优点:①能拿到一个硕士文凭。②多少还是能学点技术的。
缺点:①我不会做码农的。②润本金用完。
B. 新西兰幼教,拿卡,解决身份问题后爱干啥干啥。
优点:①拿卡稳,走流程熬时间就好。②我在欧洲做过跟小孩子打交道的工作,一半喜欢一半厌烦,但不如写码一样和我八字不合,能帮到孩子和家庭的时候会有乐趣和成就感。③新西兰pr后就是irrv,之后可以去其他国家探索,无移民监。
缺点:①新西兰经济小国,远离现代文明,太村了,中国美国的反面。②不会做一辈子幼教,之后还得操心转行。
C. argue一下爱丁堡的社会学offer能不能要回来,或者重新申请(今年fall的入口还没关)
优点:①高排名,好文凭。②是我热爱的领域,符合taste和inner calling。③读完了之后要是还想去新西兰,本金应该还能勉强维持(幼教学费很低)。④读完了想赖在英国碰工作机会的话,有psw。
缺点:拿不到卡,文社科也难找工作。身份问题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会一直心里没底。
请各位姐妹们给我一点意见!
转码三思+考虑因素: - xhs姐妹 ©可乐猫
转码三思贴: - xhs姐妹 ©金贝贝
美国&欧洲对比: - xhs姐妹 ©seelereyes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