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兑 对投资人有啥影响?(国家赔了460万,半年花掉近一半),国家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对投资人影响几何?

facai369 孩子起名 2024-12-21 1 0

那新规对我们投资人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是否要做一些准备?

如果是网贷P2P投资人,可以说新规对你没有影响。因为这次新规针对的是资管产品,发行主体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证券公司,最常见的资管产品是基金、债券。是个人与个人间发生的小额借贷。

新规会影响最大的是买银行理财的人。

意见稿明文说,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也就是说,国家为保护投资人安全,不让银行卖90天以下的理财了。

为啥不让卖呢?理一理就知道银行的猫腻了。我们都知道,投资长期产品收益会比投资短期收益高。比如5年国债收益4.17%,30天银行理财3.5%。银行拿小A买30天银行理财的钱去买5年国债,30天到期后,有小B来买30天银行理财,银行就拿小B的钱还给小A。

后来又继续用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用小C的钱还小B,小D的钱还小C,而银行是一直有一笔相对高收益的钱放在5年国债里。靠着期限错配这个办法,银行吃到了利差。

这样做的风险在于如果这么多投资人同时要求兑付,而银行拿不出,资金链断裂就麻烦了。为了阻断金融风险在不同金融机构间“传染”,所以国家这次新规禁止银行卖短期理财套利,归根结底是保护投资人。

最近看到一条社会新闻,挺耐人寻味的。

1990年,吉林出了一起命案,22岁的刘忠林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

1994年,刘忠林被判处死缓。

2016年,通过不断减刑,刘忠林刑满释放。

25年的牢狱之灾,让他错过了入世、北京奥运……直接从BP机时代跃入满大街二维码支付的移动互联时代,此时,他已48岁。

2018年,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刘忠林被宣判无罪。

2019年1月7日,刘忠林获得460万元国家赔偿,创同类案件最高数额。

故事发展至此,应该是一出20多年冤案沉冤昭雪的悲喜剧,但此后半年的故事情节,却迅速向闹剧方向狂奔……

这400多万元到手后,刘忠林用在了这几个地方。

首先,没错,你猜得没错,和几乎所有突然暴富的中国人一模一样,刘忠林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房。

早在2018年刘忠林被宣判无罪,但国家赔偿还没最终确定时,刘忠林就先向吉林高院借了50万,用于买房。

紧接着,刘忠林的第二个愿望是赶快找个媳妇成个家。

2018年12月,经人介绍,刘忠林认识了90后小范(化名)——一个足足小他22岁,离过婚,还带着一个孩子的女人。

才相处了半个多月,刘忠林就计划和小范结婚——据刘忠林事后透露,匆忙做出这个决定,全因小范当时一句话:“我会给你生个孩子”。

刘忠林原以为这辈子完了,没想到年近半百,突然有希望留香火了!

明眼人不可能看不出,小范对已经吃了20多年牢饭的刘忠林,不可能在短短十几天里培养出足以谈婚论嫁的爱情,答应和他结婚生孩子,无非是看中了那笔国家赔偿。

在认识小范前,刘忠林谈过一个对象,也是闪电般发展到谈婚论嫁程度,但对方要刘忠林拿法院垫付的50万当彩礼,刘忠林不肯,吹了~

这次,小范没要彩礼,但要帮她在老家买房,刘忠林答应了,花了45万给小范买了房。

买房后第二天,两人就去领证,第三天,欣喜若狂的刘忠林又花了28万,给小范买了辆奔驰。

刘忠林做的第三件事,是开家小店。

2019年4月,刘忠林加盟了一家连锁餐饮店。

店面不大,也就放了七八张桌子,为了节省成本,刘忠林没雇人,想和小范一起搞夫妻老婆店,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

但小范对工作并不上心,隔三差五回娘家,还要刘忠林给她“发工资”。

由于自己一个人照看不过来,加之经营不善一直亏钱,小饭店开了一个多月就关张了。

此后几个月,小范总是经常问他要钱,每次要个三五千,两三天就花完。

8月初,刘忠林与小范又因小事吵架,小范说要离婚,理由是性格不合。

但刘忠林觉得她当初结婚就是看上自己的钱,现在只是想找个借口离婚。

8月7日,刘忠林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把给小范花的钱列了个清单:她背着自己给亲戚转了1万、钻戒近3万、抚养小孩15万、奔驰车30多万、房子40多万……

不到一年功夫,把买房买车等各种花销都算上,还有亲戚为自己申冤多年的费用,460万国家赔偿,已花掉近一半。

刘忠林说,今后不准备再找对象,不管男朋友女朋友,都不敢交往,怕被骗,至于以后的生活,自己啥都不会,实在不行就回农村种地,能生活就行。

故事说完了,不知道大家啥感受,我是一声叹息~

刘忠林坐了20多年冤狱,是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下,自己运气不好,当了背锅侠(偶然性)。

出来后,拿了460万赔偿,不算通胀,相当于在牢里这些年,每年收入近20万,月薪16K,以他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就算过去20多年一直在社会打工,怕是很难达到这水平。

这么一大笔钱,原本有可能让刘忠林后半辈子重新回归幸福生活,但刘忠林的认知层次决定了,这笔钱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败光(必然性)。

很多穷人都会YY自己一夜暴富后过上如何幸福的生活: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山珍海味随便吃,豪车嫩模随便玩……

其实真正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打拼一步步从穷人变身富人的人,几乎不可能过上这种生活,因为过往积累财富的人生经历,让他更懂得财富的来之不易,也更懂得应该如何平衡把握人生和财富的关系。

但也有一些富人的确过着这种无所事事,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

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败家子,另一类是因为中了彩票或家里拆迁等缘故,一夜间巨款从天而降的幸运儿。

这两类人的财富都是依靠运气获得,容易产生“德不配财”和“才不配财”的问题,一不留神就把财富败光了。

败光的方式主要有二,一是沉迷赌博,二是胡乱投资。

这两者只要沾上任何一个,哪怕你有亿万家产,也经不起败。

但更多中了彩票、家里拆迁或像刘忠林这样的,还达不到这么高的财富段位,所谓暴富,不过是几百到上千万的段位,这点钱,放今天看,尤其是对照一线房价看,并不足以让自己后半辈子衣食无忧。

于是很多人就会瞎折腾……

如果折腾的方向是买房子,反而是最靠谱的,再不济,毕竟看得见摸得着的房子还在手上呀~

但很多一夜暴富的人,除了第一时间想到买房外,剩下更多的钱,就想作为启动资金,圆自己当一个小老板的梦。

很多人是这么想问题的:

首先,他们也看了很多暴富后沉迷黄赌毒很快自甘堕落的故事,生怕自己整天无所事事,最终也会如此,所以一定要给自己找点正经事情做做。

其次,给别人打工,太辛苦,不自由,自己又没一技之长,也赚不到几个钱,还不如自己开一爿小店当老板。

但开店这事,很多人同样不擅长,就和刘忠林一样,入了连锁加盟编织的美好陷阱。

在此前写的《说白了,大家都在为房东打工》一文中,我就吐槽说,这种开店梦想是一种病,得治。

真正超赚钱的创业项目,往往不会大肆招揽加盟商(自己闷声发大财还来不及呢,凭什么惠及非亲非故的陌生人?),或者加盟门槛非常高,远非普通人能企及,而那些你很容易get的加盟创业信息,往往风险高于机会,虽然的确也有成功的,但可能也就十里挑一,和炒股一样,大部分玩家都是陪练的韭菜。

从逻辑上说,创业的难度一定高于打工。

一个员工只需具备某一种专业能力即可安心赚钱,但老板必须同时具备N种必不可少的专业能力,包括对产业趋势的深度理解、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融资洽谈等等,对智商、情商、财商都有一定要求,至少得具备比较高的沟通社交能力,并且对数字账目比较敏感。

像OFO戴威、暴风冯鑫这些老板,仔细分析他们的性格特质,会发现非常不适合做老板,“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就算一时风起做成了,最终也早晚会把企业带沟里。

一个人,如果连做一个打工仔都做不好,却妄想做一个成功的老板——哪怕只是开一家小餐馆的老板,都是很难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拆迁户明明身价上千万,比老板还有钱,却依然愿意每天上班打卡,领一份四位数的死工资。

单从理财角度说,这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好好理财,这千万资产每月产生的收益,都远高于你打工的收入。

但从人生规划角度看,这很可能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如果失去这份工资,整天无所事事,胡乱投资,可能这钱要不了多久,就亏成渣了……

刘忠林拿到赔偿后做了三件事:买房、结婚(急着买豪车钻戒等等就不吐槽了)、开店创业。第一件事是刚需,无可厚非,但后两件事,却只给他带来伤害和损失。

尽管已十分小心,生怕被骗,但刘忠林还是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花掉了将近一半赔偿金。

如果未来他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既缺乏劳动技能,又有坐牢案底),就只能回农村种地,但今天种地也是一门技术活,养活自己不容易,最后他只能回头折腾这剩下的200多万,想办法钱生钱……

啊,远方,隐约中,我已然看到一丝丝刀光剑影,在黑暗中露出贪婪的獠牙,那里不是华山论剑,那里没有侠之大者,有的,只是一把把已经磨好的镰刀,就等韭菜出芽,手起刀落……

走近一看,那一把把镰刀的名号,可谓千奇百怪,有的叫区块链数字币、有的叫北海西港、有的叫银行飞单、有的叫存单变保单、有的叫沥青白银现货、有的叫外汇保证金(清一色各种英文缩写,在中国境内全是非法业务)、有的叫原始股、有的叫养老公寓、有的叫互助众筹、有的叫代客炒股、有的叫消费返利、有的叫新型电商、有的叫有偿刷单、有的叫炒鞋、有的叫炒盲盒……

普通人进入投资理财世界,可不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那么多套路,谁能统统识破?

学刚需,对穷人如此,对富人如此,对一夜暴富的穷人,更是刚需中的刚需!

可惜,限于认知层次,大部分一夜暴富的幸运儿,享受了一轮短暂的“人生巅峰”后,又重新回到贫穷的状态。

常言道,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

但这话只说出了一半真相,另一半真相是:就算有再多钱,如果没知识,也早晚会败光。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