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政务访谈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经开区新实践中实干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专场,盐城经开区管委会政务访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实干争先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布会实录】
徐红梅: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及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盐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信长星书记在盐城调研讲话要求和省市委全会以及区党工委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引导激励全区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为谱写“强富美高”盐城经开区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舆论支持。根据有关工作部署要求,今天我们继续在这里举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经开区新实践中实干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欢迎大家。
下面先介绍一下今天的发布单位以及发布人员,分别是:组织部副部长殷德佩;住建局副局长贾良红;社事局副科职干部杨长庆;新城街道宣传统战委员吴坤阳;步凤镇宣传委员丁杰。我是发布会的主持人。
首先,请区组织部殷部长介绍我区促进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情况。
殷德佩:一、坚持多措并举,稳定就业大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1-10月,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857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7.9%,全市第一。一是突出重点稳就业。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数1633个,其中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1188个,引进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1826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52.17%,全市第一。二是活动引领扩就业。深入开展“人社专员,服务百企”专项行动,每月联系挂钩企业,形成用人需求清单。开展“就”在经开区系列招聘活动,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14场次,服务企业1246家次,发布岗位信息5.6万个,达成意向12366人次。三是技能培训促就业。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培训学员267人,完成年度目标148%,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数4785人次;新增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2947人,完成年度目标183.92%,其中高级工394人,完成年度目标140.71%;技师4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80%。
二、提升服务质效,兜牢民生底线。坚持织牢社会保障网络,努力补齐社会保障短板,城乡居民基本社会保险保障水平居全市前列。一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成效显著。围绕参保人数稳定增长、参保质量稳步提升、基金征缴成效显著的目标,瞄准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通过信息对比找空间、政策宣传造声势,优质服务促经办、部门联动提效能,稳步推进法定人员应保尽保、应收尽收。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多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达99%以上。二是创建全省首家工伤保险服务驿站。积极打造“预见安康”工伤预防品牌,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以基层服务窗口为平台、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在新城街道建成集“宣传、经办、援助、康复”为一体的工伤保险服务驿站,为群众的幸福安康保驾护航。三是构建“点线面”三维发力的网办服务模式。坚持从“点”切入、连“线”贯通、全“面”覆盖等多维度结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广非接触式网上服务,促进“互联网+人社服务”提档升级。人社业务网上可办率达97%,单位群众通过网办平台自主办理率达70%。
三、聚力化解纠纷,夯实和谐基础。坚持将根治欠薪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着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组建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立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工作机制和劳动监察案件集体会商机制,凡进入立案程序的劳动监察案件,一律邀请法律顾问提前介入、严格把关、集体会商。二是充分发挥调解作用。实行劳动仲裁全程调解服务,将调解工作关口前移并贯穿矛盾处理全过程,分别在受案后、庭审中、裁决前多次组织调解,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达80%以上。三是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加强对区内企业及工程项目的日常巡视检查,对企业依法用工情况进行督查,发现劳资矛盾隐患及时处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改正,对整改不力或拒绝整改的,及时立案处理。今年以来,劳动仲裁立案367起,结案367起,其中调解处理286起,裁决81起,结案率100%,开展薪酬调查157家,培育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家、市级10家。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一步,区组织部(人社局)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扎实做好全区各项人社工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经开区新实践中展现人社担当。
徐红梅:感谢殷部长。下面请区住建局副局长贾良红介绍我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情况。
贾良红:近年来,我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科学系统谋划,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聚焦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一是扎实推进富民强村。全力摸排、积极盘活各村(居、社区)集体资源性资产、集体资金,做到应租尽租。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渗溢面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截至目前,我区31个村(居、社区)实现经营性收入1100余万元,村均已达36万元以上,其中部分村居高达100万元。今年底,我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预计收入达2600万元,村平均84万元,所有村均能达60万元以上,预计比2022年增长213万元,同比增长8.8%以上,收入总体增长平稳。
二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确保2023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52元,同比增长7.5%左右。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
三是支持农民稳岗就业。积极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启动实施建设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三年行动计划,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充分发挥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主阵地作用,重点开展制造业、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城乡劳动者技能水平,今年新增培训1500人次、农民就近就业创业1500人。发挥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作用,加大重点工程建设中实施以工代账力度,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产业多元融合发展
一是规划引领加快农业园区化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区产业特点,委托省农科院编制全区都市农业产业总体规划,坚定“工业+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多点布局现代农业项目,积极洽谈光明集团优质大豆深加工、厦门迈信鱼菜共生项目,推动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项目加速落地,着力打造具有“龙头示范强引领、产业集聚广辐射”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新建设模式,成立建设基金,推动区国有资本入股参与台湾康森生态园二期项目建设。康森生态园成功获批“盐城市经开区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二是拓展销售渠道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坚持擦亮老品牌和培育新品牌双措并举,提升步凤咸猪头、步凤大麦酒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美誉度,创塑康森有机大米、无公害秋月梨等绿色康森全系列品牌,康森品牌成功进驻上海City’super高端购物超市,康森大米顺利通过国家有机标准认证,被评为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继续推广直播带货、社交营销等新模式,持续举办全区“党建网红”直播带货大赛,助推康森有机大米、步凤大麦酒、猪头肉等地方特色产品销量提升。
三是因地制宜促进农旅融合化发展。主动策应全市“一圈三带”农旅美景建设,整合全域资源,充分利用改造民宿、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资源,探索一日游、过夜游等业态。探索实施“我在步凤有亩田”乡村振兴计划,通过“土地流转+线上招募”模式,让城市居民认购认种农田,提供“家庭农场+农事体验”、“农业庄园+休闲度假”等菜单。依托五条岭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步凤”旅游品牌,创塑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快融入城郊都市休闲圈、全市红色旅游路线。
三、深入开展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紧抓机遇优化镇村建设布局规划。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充分运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优化完善镇村布局规划,深化完善“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引导村庄分类发展和整治提升,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积极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民居住、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用地需求。
二是持续发力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治理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2023年建成18个清洁村庄示范点,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原则,同步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和整改提升,2023年完成行政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整村推进6个、户厕改造2569户。推进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双60”目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推进源头分类减量。有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深化“千村妇女争创美丽庭院”活动,建设美丽庭院示范户100个。
三是改善住房条件、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尊重群众意愿,持续开展农房改善,引导农民进城入镇、进新型农村社区。新建新型农村社区争创特色田园乡村。2023年完成改善农房1500户,重点改善1980年及以前建设的房屋,扩建庆元、红升新型农村社区244户,开工新建伍新新型农村社区480户。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2023年完成农村公路56公里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和步凤镇、新城街道农村道路桥梁计25座桥梁改造。推进农村水质提升行动和农村电网巩固提升。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任务。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险以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机制落地实施。
徐红梅:感谢贾局长。下面请区社事局副科职干部杨长庆介绍我区筑牢民生保障屏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健康医疗建设的情况。
杨长庆:近年来,社会事业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社会事业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做实民生兜底保障,做强公共服务配套,推动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加速发展优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我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战略,持续提升教育层次和水平。一是推进深度合作,强化协同发展,提升合作办学质效。与市教育局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将区内部分中小学、幼儿园交由盐城市初级中学(教育集团)、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市幼儿园等市内名校全面托管,开展全方位、战略性、紧密型的合作共建,充分发挥市属高品质教育资源优势,带动我区各类学校优质均衡、特色多样发展。二是推进普及普惠,强化幼有善育,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坚持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按照“加大投入、公益普惠、内涵发展”的总体思路,持续完善学前教育教学设施,不断提升保育教育质量,全力构建“幼有善育”新格局。三是推进均衡发展,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目前,区内中小学校已全部创成市优质学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达标率100%;2022年省监测反馈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达标比例为93.75%,居全市第一位;中考成绩连续四年处于上升态势,从全市垫底跃入第一方阵。四是推进公民并进,鼓励多样办学,提升民办教育品位。北师大盐城附校高考高分段人数多,“双一流”和重点本科高校的录取率较高,在生源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实现“低进高出”,社会满意度较高。五是推进家校协同,强化共育合力,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带编招聘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确保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多部门联合开展综合执法检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先后多次邀请专家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区检察院和法院的同志定期走进校园,举案说法,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加快优化医疗资源,提升区域服务能力。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不断完善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巩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档升级基层医疗装备,推动医疗资源合作,加快引培卫技专业人才,为居民和创业者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一是全力推动开发区医院建设,成立了项目建设筹建领导小组,由区分管领导牵头,区社事局、市三院、世纪新城公司分别抽调力量参与,多次召集会办建设相关事宜,确定规划建设思路,统筹项目建设中的存在问题和推进措施。二是基层医院机构先后创成四级中医馆、三级中医馆及市级基层特色科室“中医内科”“中医针灸推拿科”及“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站”,进一步提高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在发挥特色科室优势,做优做强基本医疗的同时,依托医联体特色品牌效应,带动综合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三是今年投入近800万元,新购置了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胃肠镜等设备,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
三、加强民生兜底保障,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我区紧紧围绕“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关爱特殊困难群体”的原则,建立健全多层次兜底保障体系,目前在册保障各类困难对象3415人,低保人均补差达到758元/人.月,临时救助人均水平达到2468元,补差水平居全市前列。近年以来,我区聚焦特殊困难群体保障,全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一是为700余名医疗费用较高困难对象购买“江苏医惠保1号”,切实减轻他们医疗负担;二是对无固定收入的困难残疾象由原来的差额发放提升为全额发放,受益360余人;三是建立困难群众物价联动补贴机制,今年以来发放价格补贴资金6.9万元,惠及困难对象1100余人。四是大力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化主动发现机制,帮助40多名困难对象纳入低保范围。
徐红梅:感谢杨主任。下面请新城街道宣传统战委员吴坤阳介绍街道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情况。
吴坤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新城街道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持续厚植为民情怀,致力增进民生福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下面我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介绍街道的民生保障工作。
一、厚植为民情怀,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坚持聚焦“急难愁盼”,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一是稳住就业基本盘。聚焦重点人群,抓住关键领域,整合各方资源提供专业化、多样化、便民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多措并举促就业稳就业,通过“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现场招聘会、以及“互联网+”就业服务,确保常年招聘“不断档”、就业服务“不打烊”,打通群众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当年实现转移就业723人,始终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兜牢民生保障线。精准帮扶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体,核准发放各类保障资金1200余万元,提供公益家电、残疾人辅具等保障物资400余件。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建设困境儿童梦想小屋5个,新增社区养老用房、长者幸福食堂等助老公益设施,为15户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提供上门助老服务24000余人次。三是确保群众住好房。用心用力做好搬迁工作的“后半篇”文章,服务保障德喜花苑北区建设施工,全程参与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现场控制。超前谋划安置房源配建和分房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有房住、住好房”。积极探索安置房期房网签,目前德喜花苑已网签超80%,预计年底将有846户搬迁群众入住新房,基本实现“即搬即安”。
二、办好民生实事,让民生福祉更具质感。聚焦城乡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着力打造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一是基础配套不断更新。近年来,我们累计投入600万元,推进污水管道、垃圾中转站、绿化、路灯、晾衣架以及适老化改造;投入近400万元,完成高速圈外6座危桥新建、沿村公路改造维修工程。二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121场,查处垃圾偷倒48起,拆除存量违建29处,整治出店经营、劝导流动摊点3600余次,疏导设置“烟火气”活动点1处。严格落实“河长制”,全力推进全域水环境治理,加强河道日常巡查检查,河道水质及河道生态得到有效提升。省环保督察反馈的7件问题,市污染防治建管平台、“12345”市长热线交办各类生态环保问题共130余个,整改率96%,剩余问题正逐步销号完成。三是物业服务质效提升。着力提高物业管理组织化、规范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加强小区环境卫生、车辆秩序、乱占乱放整治。推动住宅小区业主自治组织建设,有序开展维修项目15个,动用维修资金135万元。积极协调解决各类信访投诉,推动天成苑小区消防、电梯维修工程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三、把握群众期待,让民生底色更加厚实。围绕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供给力度,持续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一是打好舆论宣传主动仗。立足传播新城声音、讲好新城故事、服务新城群众、彰显新城魅力,开展各类型宣讲100余场,知识讲座10余场,覆盖群众10000余人,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0场,放映电影80余场,覆盖群众5000余人,定期发布“新城街道微宣传”短视频60余个,累计阅览量超4万。二是筑牢文明实践主阵地。建好用好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开展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100余场,合力打造文明实践人人可为、处处可见、时时可享的场景。同时,新建300平米阅读新空间1处,购置书籍3000余册,添置平板电脑25台,通过学习+实践+服务,配以声光电效果,塑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标识,文明实践所(站)已然成为群众“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最“出圈”的人气阵地。三是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坚持就地取材,强化本土文化的艺术表达,与市内优秀文化团队合作,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旧曲新唱《逛新城》、小品《送礼风波》、快板《雨露滋润育新苗》《携手安全预防 共创平安社区》等优秀文艺作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和喜爱。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保障民生没有终点。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更加科学精准的举措、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不断夯实民生保障根基,奋力开创街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经开区新实践中实干争先!
徐红梅:感谢吴宣委。下面请步凤镇宣传委员丁杰介绍步凤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情况。
丁杰:步凤镇辖区面积127.81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总人口5.7万人。今年以来,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市委、区党工委决策部署,紧扣“大市区卫星镇、开发区南大门”功能定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硬任务抓落实,紧扣高质量抓推进,高标准打造“产城融合配套区”、“全域都市农业示范区”。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讲一讲具体举措:
一、改善住房条件。建成红升、庆元、三龙、仁智四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总户数1478户,至2022年底,已建成1350户,已分房1264户;先后投入1亿元,同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2023年规划新建伍新新型社区,扩建红升、庆元新型社区。三龙新型社区获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二、完善交通路网。重点打造“六纵五横”骨干路网和安保工程,同步加强内部道路改造提升,着力构建外部成环、内部成网、内连外接、通畅有序的镇村交通路网体系。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2.86亿元,新建6米宽沥青道路13条58.19公里、硬化砂石路191.4公里,建设公路二级桥梁72座、箱涵2座,同步配套实施安防工程102.5公里,维修道路面积约4.8万平方米、桥梁299座。
三、实施绿化造林。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片林”工程任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重点实施了港城高速公路两侧绿化景观提升工程、环市区高速圈生态廊道建设工程、通榆河涵养林提升工程、友谊森林村庄创建、森林小镇创建以及新建道路两侧绿化提升等项目。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3766.69万元,新增绿地2152.4亩,提升绿地113.75亩,栽植苗木19.04万株。
四、提升人居环境。2019年以来,总投资1.74亿元,推进全域生态河道治理,建成生态河道34条(段)、99.4公里。逐步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累计投入6000万元,先后实施了新型社区污水处理、环城高速圈生态廊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建设工程。2020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荣获市集体三等功,并成功创成省级生态文明镇。
下一步我镇将紧紧围绕“勇当服务业发展主力军、打造大市区一流卫星镇”目标定位,聚焦富民强镇、产业兴镇、生态立镇,发挥区位优势,依托产业优势,全力打造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大市区明星镇。
徐红梅:感谢丁宣委。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提问的记者在提问前介绍一下自己的媒体单位。
好的,请新华日报记者进行提问。
新华日报:就业是最大民生,吸引人才本身就是促进高质量就业的应有之义,请区组织部介绍一下开发区在人才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殷德佩: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人才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论述。省市委和区党工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省委第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把科技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一号工程”,市委连续13年举办人才峰会,区党工委结合我区实际,出台了高质量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的26条政策措施。区组织部(人社局)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委和区党工委有关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区高质量发展需求,精准谋划,主动作为,推动全区人才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四个更加”。一是人才工作格局更加完善。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区党工委领导工作领导小组,大幅提高人才工作考核权重,各级党组织“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意识明显增强。前不久,成功举办了“2023高质量发展人才合作交流大会”,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各版块竞相登台,“练功比武”。二是聚才基础更加厚实。近年来,全区上下围绕新能源汽车、晶硅光伏、动力电池等主导产业,引进了一大批重特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为吸引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此基础上,先后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润阳光伏研究院、中韩(盐城)产业园未来科技城等一批研发机构和创新创业载体平台。三是引才工作品牌更加彰显。持续打造“就”在经开区工作品牌,创新开展“四季引才”行动,即:“新春招聘”“夏季人才夜市”“秋季校园行”“冬季乡贤返乡创业行”等活动,多渠道多途径拓岗促就业,持续造浓“潮奔黄海、才到盐城,就在经开”的浓厚氛围。四是爱才环境更加优良。建成全市最大规模、拎包入住人才公寓(近7000套),建成全市最好1992人才会客厅,实施青年人才“聚”计划,每月开展活动。设立人才服务专窗,一揽子解决金融、教育、医疗、住房等“关键小事”,人才获得感、体验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今后,我们将重点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坚持科技、产业、人才三位一体,聚焦产才融合,精准引才育才,推动人才和产业双向奔赴,为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再次谢谢您的提问。
徐红梅:下面继续提问,请扬子晚报记者进行提问。
扬子晚报: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请介绍一下开发区发展现代农业有哪些特色模式,给农村带来了哪些经济效益?
贾良红: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光伏+”模式,其中云杉农光互补项目是我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云杉农光互补项目建于2017年,总投资2亿元,占地803亩。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1200万,目前已投资800万,占地面积136亩,由10个养殖区、135个钢结构大棚、1115个水箱组成,实现棚顶发电、棚下养殖的农光互补双层效益。2018年6月并网发电,年发电量约3000万kWh。截至今年6月,公司电站运营5年来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04亿元、净利润约2700万元。几年来,先后种植了中药材及南瓜、小麦等作物。为提高农光互补项目土地综合利用率和效益,去年还引进了盐城满丰水蛭养殖有限公司,总投资约1300万元,将现代水蛭养殖和太阳能发电立体相结合,是一种综合利用土地和提高土地附加值的创新养殖模式,计今年水蛭成活率可达70%,能实现年利润350万元。同时,项目带动了村居近5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徐红梅:下面继续提问,请现代快报记者进行提问。
现代快报:杨主任,您好!据说,开发区北舍路与嫩江路北侧地块要规划建一所医院,能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该医院的规划吗?
杨长庆:我区明确将开发区医院(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东院区)项目列入区重点事项工程之一,全力推进医院项目建设。
近期将建成“小综合、大专科”二级综合医院,占地54亩,建筑面积66135平方米,目前已建面积37350平方米,拟新建综合楼、新建高压氧舱、发热和肠道门诊、附属用房,初步估算,总投资约8亿元,设置床位200张以上,开设一级科室20个以上,日接待门诊服务约400人次。远期目标:远期建成“强专科、小综合”三级综合医院,占地54.6亩,设置床位500 张以上,开设一级科室30个以上。
徐红梅: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嘉宾,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