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课题;学前教育;专业成长
小课题研究主要是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可行性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为归宿的研究活动,研究主体是教师。其研究目的是进一步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引导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实实在在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小问题。
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的行动研究,其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有利于教师通过小课题研究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更贴近教育教学的实际,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幼儿园开展小课题研究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以“五大领域小课题研究”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各课题组成员广泛查阅资料,收集文献,各个领域的小课题研究都累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因为我们对小课题研究还处于摸索实践中,在推广和交流上还没有达成一致共识,因此我们的小课题研究还有待于我们日后进一步的常态化和系统化,形成我们教科研的园本特色。我们应该如何让小课题研究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呢?我觉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消除教师对开展课题的畏难情绪
要消除教师对开展课题的畏难情绪,首先要了解我们一线教师畏难情绪的主要因素,即“教龄”“学历”以及“课题研究经验”。从这三点来看,教龄长的老教师,往往参与科研比较多,因此在研究中获得锻炼,也都撰写过一些研究性论文,整理过研究资料,对课题选题也较有把握。而青年教师的畏难情绪会更大一些,“学历”和“课题研究经验”往往让我们青年教师把科研想象得高不可攀,也有的会把科研想象得过于简单,对研究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估计不足。
其次是影响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两个现实问题,幼儿教师的工作量较大且繁琐。我们平时不仅要负责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安全和保育,还要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环境创设、教玩具制作、备课以及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等工作。这些都使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思考和深入研究。
二、幼儿园中所开展课题研究成果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坚持性不好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因此针对一线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畏难情绪,学前教育专家提出几点建议:
1.研究目的也即选题,要以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主,即“问题即课题”。树立科研促进教学,促进幼儿发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切忌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
2.选题从细微处入手。幼儿教师理论知识往往较为薄弱,但我们一线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因此,我们园领导扬长避短,避免一下子就着手做大课题,而是从微小课题入手,逐步过渡到大课题。
3.在研究过程中多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便于教师在日常实践中开展的研究方法。例如:在社会领域研讨中,我们将教育活动渗透于实践活动,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逛超市》主题活动。商议活动时,整个研讨组集合群策,最终制定出活动方案,从出行前的物质、经验准备―出行中随机安全教育―指导实践活动―结束交流反馈,这几个环节的层层递进,全方位考量幼儿的需要。这些让我亲身感受到实验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并为之团结合作的力量。
这类实地社会活动,是幼儿书本中学不来的,孩子们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也使我作为一名教师感受到教学来源于生活,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更能调动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4.重视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推广和运用,对已完成的课题研究成果,要重视其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和运用,使其真正能够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密切结合。
三、促进课题研究常态化的措施
1.严格按照小课题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向来进行。针对小课题研究,我们幼儿园进行了分组,确定了大致研究方向,因此我们每个小组就需要研究达成共识,拟定具体的研究课题,商讨出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2.在研讨过程中,结合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人们进入特定的情景和过程,建立真实的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注重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
每一个小课题的提出,都应该是我们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解决它仍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摸索。行动研究法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途径。伴随这个过程的就是我们的经验总结法,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对工作的研究能力,将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3.将研究成果用于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课题研究中的阶段流和结题的推广,是课题研究成果的延伸,我们只有将成果融入实际教学工作中去,才能真正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
一、阅读思考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实际比重大大超过了卷面赋分,同学们都非常重视。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再来做练习,相当多的同学进步不大或成绩不稳定,于是加大了练习的力度——这着实不是个好办法。有的学生买来大量的习题集,废寝忘食、反反复复地研究,他们单纯地以为,只要有了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的突破,因此只是机械地为了做题而做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同一类型的题,而不做深入的思考和归纳总结。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感到疲劳、厌倦,还会大大削弱其学习效率,进而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二、阅读思考的内容
鉴于阅读思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应该尽快改良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边阅读边思考,这种思考。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二是具体操作上的。
1.认识上的思考
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里的“弛”,不是松弛,而是静心与思索,是对自己经验积累的重新审视,是敢于面对实际的扪心自问——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从某种意义说,复习到一定程度,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个过程几乎是能力“飞跃”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有些同学在做题的时候,总是理解出现偏差,而且很容易在同一类问题上“栽跟头”,屡错屡犯,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有的学生会表现出急躁和焦虑的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干脆放弃此类题目,再遇到类似的问题甚至连看都不看,直接跳过,因而会白白丢掉很多分数。笔者认为,遇到这样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静下心来想一想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总是出现同样的错误。如果自己实在找不出原因,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一起探讨这个问题,进而尽快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总结经验教训,并仔细研究出题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质的提高。
2.操作上的思考
所谓“操作”,是指在解答试题时,选择好角度,讲究方法与顺序。做到这一点,必须准确辨析语句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题往往就文中某些词语、句子或段落提问,应答的关键是能否找出与之有一定逻辑关系、和它相呼应的一些词语、句子或段落。这一点在语文课上经常遇到,比如学习议论文,讨论论点与论据、证明与被证明;说明文的说明与被说明、本质与现象;记叙性文字的具体与抽象;其他如隐含与明晰、递进、并列、因果、条件、转折、比较、称代、含蓄、比喻等。值得注意的是,这诸多关系,由于作者行文的风格、习惯、技巧不同,一般说来,只要认真阅读,都不难把握。这个过程既包含逻辑思维,也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多理性,形象思维偏于感受,具有各自的特点,在最后冲刺阶段,学生们需要多一点相关的体验。要多回顾做过的题,对了的,总结经验,错误的,想一想原因,在哪儿出了问题。一旦有所“悟”,就可能“豁然开朗”。
具体操作,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点:
第一,通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第二,细审题意,明确要求;
第三,搜寻信息,确定其所在的有效的阅读区间;
第四,研读文句,梳理设问与应答之间的关系,准确筛选;
第五,再审题意,根据设问要求定向应答。
三、阅读思考的基本任务
阅读的基本任务,就是“读懂”“理解”篇章和文段。高考试题的取材都来自教材之外,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或文学作品,学生们都没有读过,尤其对于前两种文章,学生们普遍会感到陌生,文学作品所传递的对生活某些个性化的认识或情感,学生们也可能不熟悉。因此,读懂、理解,并能从容回答试题的提问,决非易事。那么,要想读懂并理解篇章和文段,学生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首先,读懂、理解必须以丰富的背景知识为依托,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关键词语或句子没读懂、理解错了,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即使在复习期间,也不要拒绝任何新的知识,要继续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多涉猎各领域的知识,哪怕只是了解皮毛,也有可能给我们的阅读训练提供便利。比如文章中涉及到某一科普知识,如果学生没有了解过,可能对于这方面的理解就会很困难,甚至会出现理解错误的情况。而那些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了解过该方面知识的学生,在做这类相关题目时便会得心应手。因此,笔者倡导我们的学生,应该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之上,多多涉猎百科知识,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从而为应付各种题材的文章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统观全文。试题在设问时,虽然常常是针对几句话或一两个段落,但是它们的意义都在全文主旨的统摄之下由诸多信息总合而成,忽略了主旨,忽略相关信息都可能造成理解偏颇。某年高考的选文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试题就文中“特殊的日子”提问,应答必须关照副标题和文后注释,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有的学生在答题时很容易出现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统领全文,没有找到文章的主旨核心,把文章的某段或某句话当成是文章的中心,结果在答题时,理解出现偏差,丢掉很多宝贵的分数。因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先锁定文章的中心主旨句,在答题的过程中仅仅围绕主旨进行阐述,就算阐述得不够全面具体,老师也会给相应的分数,因为答案扣住了主题。
一、存在的问题
1.论文撰写不够规范,缺乏起码的科研训练
论文的撰写是否规范,不仅反映研究质量,还可以反映出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从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到正文的标题、内容、参考文献等都应严格要求,规范书写。从上报的论文来看,很多论文结构混乱;题目与内容似是而非;引用的字、句没有标明出处,有的甚至多处成段引用;图表制作粗糙;参考文献书写随意;绝大多数作者甚至不知道摘要是什么,更不知如何去表述……从中不难看出,很多教师缺乏起码的科研训练。
2.绝大多数选题缺乏新意,低层次的重复研究过多
论文的选题十分关键,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上报的论文中,根本不是论文题目的不在少数;有的论文题目过大;有些题目表述不准确,是很明显的病句;不少论文属于教学心得、经验总结或工作总结;多篇论文题目极其相似,缺乏新意;有的论文如快乐体育、素质教育都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有的研究如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应适应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等已是常识性的共识,根本无需再作研究。
3.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研究设计粗糙、漏洞多
从研究方法来看,比较单一,除极个别运用了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外,大多数论文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就文献研究法而言,信息占有量很小,且过于陈旧,有的论文参考的文献都是2000年以前的,有的甚至是1985年前后的文献。另外,普遍缺乏最新的权威文献,从而使研究的层次大打折扣。从调查研究来看,问卷的设计可信性低,效度令人质疑,调查的样本不尽合理;实验研究的研究程序、实验对象、指标的选取、条件控制、实验获得的数据等存在明显的漏洞,结论缺乏依据且逻辑性差。数理统计法仅仅停留在一般性描述上,有的完全“拿来主义”,“借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再作一简单的“比较”。
4.真问题的“草根”研究少,泛泛而谈的空“理论”居多
作为一般的基层体育工作者,研究应紧扣教育教学实践。上报的论文作者基本上都是广大一线教师,长期直接面对体育教学,应该具有丰富的研究素材,研究应当充满张力与活力。但评审过程中发现,真问题的“草根”研究并不多见,反而泛泛而谈的空“理论”居多,其中,很多所谓的“研究”是“蜻蜓点水”。
5.研究者的学习意识不强,对研究现状缺乏基本认识
论文是一面镜子,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研究者的职业态度。课改已走过了十个年头,高中课改2004年秋学期至今,也七年有余,但很多论文题目、内容阐述的仍是“新课程”以及课改初期的问题或现象;很多研究或实践早有定论,无需再走弯路,但上报的论文中,很多篇幅还在重复着别人走过的“老路”……这不能不说明研究者的学习意识不强,对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以及当前学校体育的基本走向缺乏必要的、基本的认识。因此,更谈不上紧紧围绕学校体育的热点、难点及空白点进行深入研究。
6.学风浮躁与不端,侥幸心理普遍存在
我们希望看到的研究是广大一线教师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与提炼的、视角独特的闪光点,以及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健康、良性发展的有效干预措施。评审时,也在向这方面倾斜,只要是“真情实感”也都给予了较好奖次,但学风浮躁与不端、心存侥幸者还比较普遍,大段落、数段抄袭别人成果,更甚至全文下载,没有注明任何引文的现象比较多。正如一评委所言:“我们不是在进行论文评审,而是在查找是否抄袭。”
二、应对策略分析
1.充分发挥高层次论文的示范效应
充分发挥高层次论文的示范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基层教师提升论文质量。在去年年底我市中小学体育年会上,特别邀请荣获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大会二等奖以上的作者作了大会交流,使很多基层教师大开眼界、深受启发,从而对科研论文的撰写有了更加直接的感性认识,这对他们将来的论文写作必将大有裨益。
2.注重学习自研能力的培养
学习自研能力是教师切实提高教科研能力的有效举措。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学习研究《课标》、教材、教参、人体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还应当不断学习自研教育教学理论,从而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紧跟课程改革与时代的步伐。笔者建议广大基层教师主要阅读以下五类书籍:第一类是教育经典类,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加德纳的《多元智论》。第二类是教育科研方法类,如杰克·R.弗林克尔与诺曼·瓦伦著的《教育研究的设计与评估》、陈小蓉编著的《体育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这些书籍对科研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第三类是期刊类,可分为四小类,其一是教育类核心期刊,如《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这类期刊能够拓展我们的宏观视野;其二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如《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此类期刊的学术性较高,篇幅较长,对教师的深层研究很有帮助;其三是对中小学教学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意义的《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这两本杂志对基层体育教师的成长很有帮助;其四是《中国知网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这类期刊容量大、分类齐全,收录时间长,是研究的重要文献。第四类是人文类,它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文字功底,而且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并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
3.举办不同层面的科研论文培训
从目前的各级各类培训来看,其中绝大多数突出了体育教师教学方面的培训,而对基层教师科研能力方面的培训明显不够。因此,作为体育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针对不同层面基层教师的特点,聘请教科研专家定期举办培训班,切实提高广大基层教师的科研水平与层次。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教科研能力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绩效工资改革后,科研成果已直接纳入到考核工资当中,由于基层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与其他文化学科教师存有一定差距,如能在培训力度上不断强化,将对他们的切身经济利益有一定帮助。
4.发挥课题拉动的效能
提升研究能力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过程的反思、改进,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也就是把教学当课题来研究。研究之初,基层教师可以选择与实践联系密切的应用性课题,或主动参与其他教师的课题,从而逐步积累研究的经验,再循序渐进地过渡到独立承担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使研究更具深度。
5.充分借助学位提升这一平台
一边是创下历史新高的毕业生规模――来自教育部新近公布的数字称: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刷新纪录。一边是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据年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严峻的就业形势像雾霾一样,成为人们无奈却无法回避的话题,以至于有人称今年可能是“最难就业年”。
这种局面缘于多种因素的叠加。经济增速的放缓,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下降。加上毕业生总量增加,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问题长期存在,造成了今年就业压力增大。
“最难就业年”也让不少毕业生改变了就业观念,在没找到心仪工作之前,选择先在见习岗位上锻炼自己。同时,更多的在校大学生放弃了原有的暑期计划,开始积极寻找实习岗位,提前为自身求职增加砝码。大学生实习,成为伴随就业难而来的一大教育课题。
显然,大学生就业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以及高校、企业的配合与支援。6月底,广东省政府一口气推出29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大力拓展就业岗位。紧接着7月4日,团省委联合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等10个单位,共同举办“展翅计划”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一次性向在读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大学生提供近8万个实习、见习岗位。
据悉,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如此大规模的大学生实习在全国尚属首次。如此大规模实习潮来临之际,相关部门、高校要如何引导学生做好实习,才能促进其就业呢?
【各方观点】
实习推广工作不够成熟
苏登光 智联网校园招聘顾问
目前国内的学生实习、见习推广工作还不够成熟。一方面,学生寻找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的途径并不太多,学校推荐、个人寻找占了很大的比例;另一方面,仍有部分家长和学子认为学生的主要工作是学习,在校期间把功课做好就行,参加实习有耽误时间之嫌。
据了解,除了一些跨国公司和国内名企,鲜有公司有相应的实习计划和人才储备计划。知名度不够响亮的国内企业虽然曾在学校内和网站上过假期招聘实习生的消息,但由于自身的知名度有限,往往应者寥寥。同时,不乏有的企业还会给人以招募廉价劳动力、招收临时工的印象,这也容易导致实习、见习计划的搁浅。
一些企业虽然提供实习或见习岗位,但并没有在此方面花费精力进行精心安排。不少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实习、见习的重要性,过程中不认真对待工作机会。与此同时,学校在实习、见习环节也没有安排人力进行组织协调。
尽管每年假期,各级相关部门都会先后推出一系列面向在校学生或毕业生的实习、见习计划,但所能提供实习岗位数量相当有限,相对庞大的大学生求职群体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面对实习、见习推广计划,由于信息不对称、资源整合不到位等原因,企业、院校、学生之间缺乏一种将三者黏合聚拢的力量,这一力量应来源于政府。
政府应做好大学生实习、就业服务
刘悦 共青团广东省委学校部副部长
今年下半年,全省又将有数十万高校毕业生踏上求职征途。秋季招聘是各大企业最为看重的人力扩张节点。对于下半年即将走上求职道路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政府部门暑期通过推出“展翅计划”,让学生提高个人社会工作能力、丰富经验增加就业筹码、进一步清晰就业诉求和职业规划,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学生在大一大二忙学习,大三憋论文,大四开始着急找工作,可是这时找工作的压力太大了。我们想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养成职业规划的习惯,从现在开始就考虑将来要做的事。“展翅计划”的初衷,就是希望引导更多大学生参与实习,通过实习和体验对自己的人生有个科学合理的规划。
如果不做好大学生前就业服务,即使在经济好转的年代,就业问题也依然是严峻的。我们在策划过程中也跟很多单位、企业进行过沟通,一方面就业难,一方面企业出现用工荒。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去粤东西北,对自己的职业预判没有清楚的定位,这种信息的不通、对行业的不了解,都会造成人员和岗位的紧俏。
如果学生有更好的职业体验,能在就业前对行业加深了解,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即使在经济不景气或行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学生也能懂得合理定位自己,进行人生规划,从而在面临紧张的环境时,也能较为顺利地就业。
高校应正确引导学生实习
傅特 爱德曼国际公关(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人才招聘及发展总监
我认为,大学老师应该告诉学生,实习要出成果,切忌打酱油。要让学生明白,我们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要以事情的结果来评判个人能力的。有时候不是我们的偏见,而是市场导向的必然结果。如果你把实习只是当成一次打酱油,那么你会在整个实习结束之后,失去更多机会。如果你将一次短短的实习,当成是你第一份工作来认真对待,你会发现,你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沟通技巧、产品知识和行业发展趋势。
要告诉学生,在业余时间,不要和寝室的同学打牌、聊天,抽出一两个小时,了解一下公司的发展史、行业的动态,相信你很快会受到公司的重视。而实习中养成的习惯和积累的学习方法,都会在日后的职业生涯和发展中起到指引的作用。一个好的企业,教会的不仅仅是技能,更多是职场的生存法则。只有深刻了解职场,大学生在职业发展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至于企业哪些岗位需要实习生,这要看企业的规模。其实,企业的各个岗位都需要实习生,最需要实习生的可能就是经济利润产出比较多的岗位。像我们公关公司,公共关系的这些部门需要的人就比较多;像机械型、化工型企业,可能科研部门需要的人比较多;快销行业就是销售人员需要的比较多。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主要学习的首先是实践经验,这点特别重要。其次要知道该如何与人打交道,很多大学生还是比较天真可爱的,如何与人交流和沟通需要磨炼。再次就是社会经验,一旦他们开始实习了,半只脚就已经跨到校园外面了,要明白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生涯中自己将要扮演一个什么样角色。我认为能出来实习的学生一般要比待在家里或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要走得更快些、更远些。虽然在实习期会有各种不顺,有些事情做不好,受到一些挫折,但是既然是来实习就要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实习,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要思考今后自己想做什么工作,一定要懂得如何为自己的未来去做规划。
多尝试、早尝试,大学实习两大阶段目标各不同
韦平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
大学实习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一、大二,甚至包括大三上半学期;第二个阶段则为余下的一年半时间,这两个实习阶段有着很大差别。
在第一阶段,大学生的实习目的并不明确,对自己的专业认同、自我定位甚至未来发展目标都很模糊。其实,这个阶段说白了就是让学生“试挫”的过程。建议毕业后不打算考研继续深造的同学最好从大一开始实习。找实习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比如兴趣、特长、小时候的理想以及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等。我一直鼓励学生利用好大一、大二的寒暑假,在每个假期到完全不同类型的企业实习。只有做了各种尝试之后,才能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发现或是培养出擅长的东西,甚至有些学生会发现自己喜欢的职业与所学专业无关。
建议学生进入第二个阶段时就应该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职业规划了,清楚自己想从事何种职业。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做的就是根据个人职业定位找实习,带着极强的目的性在实习中注意学习以后工作中用得到的技能,而且最好到有职位空缺的单位实习。
学生应把实习当作正式工作看待
汤梦娟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
找实习岗位要像正式找工作那样应对,实习时应该积极主动去学习,通过实习了解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公司的需求,为高峰期找工作做准备。
近年来部分企业对实习生数量的需求有所减少,但总体上看,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一直比较大。大企业给予的实习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更为规范,如果去中小型企业实习,将其中的经验总结一下,也是很好的收获。
实习生转正为正式员工,这是用人单位求才、大学生求职的最好捷径,因此倍感求职压力的大学生应该珍惜好的实习机会。实习有用吗?答案很简单,用心的实习有用,体验也罢,学习也罢,不是企业给的,而在于实习生是否自觉自愿,否则实习不会是通往工作的阶梯。
链接
大学生实习现状
近日,人人校招网了《2013大学生实习反馈调研报告》。报告显示,近六成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实习经历,就业前景令人担忧;而随着一线城市人才的饱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再将一线城市作为实习的首选。
调查发现,截至2013年4月,只有40.5%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过实习求职,近六成大学生将会以“零工作经历”的状态加入到求职大军中。在未参与实习求职的大学生中,近七成大学生表示离毕业还早,尚未到实习阶段。众所周知,秋季招聘往往是各大企业最为看重的人力扩张节点,而拥有实习经验的求职者将会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通过实习转正是当下大学生获取工作机会的渠道之一,超五成大学生可通过实习转正。
随着一线城市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更倾向在家乡省会或家乡城市寻找实习机会,明确希望到一线城市寻求实习机会的大学生不足两成。本次调研发现,大学生对于实习目的有着清醒的认识。86.4%的大学生将“提高个人社会工作能力”作为参加实习的首要目的;“丰富经历、为就业增加筹码”紧随其后,占80.4%。
关键词:体育游戏 课堂教学 初中生 健身 娱乐活动
玩是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初中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桥梁,所有游戏都是学生们的乐园,民间传统游戏,如棋类、电子、扑克等都得到了孩子们的迷恋,玩起来可以废寝忘食且乐此不疲。因为孩子们需要玩,玩即符合孩子的天性,也有益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把游戏纳入课堂,用以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玩,提高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在教育中添加“欢乐”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把游戏纳入课堂,用以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玩。提高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在教育中添加“欢乐”的作用。
通过对近几年来的总结、感悟发现,教师们上课时都喜欢运用游戏的形式来解决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等问题。一堂体育课的成败取决于课中教师游戏的组织与运用是否成功。因此,我们通过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对《新课程标准》解读的理解进行分析讨论等得出一些见解供同行们参考。
1.体育游戏的概念及特征
1.1 体育游戏的概念。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学到了学生们必须掌握的课外科学知识。
1.2 初中体育游戏的特征。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通常我们在体育课中运用的游戏都比较简单,它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较复杂的规则,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场地、器材以及比赛时间,也没有严格的规定,比较适合于青少年活动。
2.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以它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素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体育课堂,体育游戏都成为其课堂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或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4.提高初中体育游戏课堂教学需明确的要素
4.1 明确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教学内涵体育课堂教学的初衷是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某项知识技能。而体育游戏则是达成让学生学会某项知识技能的手段或载体。
4.2 明确体育游戏的对象体育游戏的对象是初中生,教师在安排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时下的时代特征。当代的初中生个性与早期的初中生由于所处的年代不同,精神与物质条件的区别,使得他们出现了较大的个性变化。
5.提高初中体育游戏课堂教学的措施
5.1 结合时代特征,借助潮流音像在明确初中体育游戏课堂教学要素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结合时代特征,不仅使游戏的内容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现实性,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游戏与现实紧密相连,有一种就在眼前的感受,学生会产生新奇和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游戏兴趣;借助潮流音像可以满足学生对于喜爱角色的表演欲,又可以利用学生急于展示自己所喜欢角色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游戏的积极性。
5.2 结合年龄特征,遵循客观规律,加强安全教育编排的体育游戏必须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遵循客观的由易到难,由量小到量大的学习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
6.游戏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6.1.目的性教学原则宣传。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游戏教学法也应当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设计游戏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它教学要求。
6.2.启发性教学原则。开展游戏是为了学习和巩同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在游戏中注意学生的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游戏。
【关键词】大班区域;材料投放;教师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区域活动应运而生,它注重活动过程,把活动看作是不断探索的持续过程。在区域活动中,孩子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他们自主地控制着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材料及玩伴,尤其在“注重幼儿学习差异与特点”上,区域活动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可以说,区域活动实际上就是一张为每个幼儿开出的优良教育处方,是一种个性化、个别化的教育方案,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区域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学习新《纲要》的深入,我们都能感受到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我们对新知识、新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在区域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指导上研究不够深入,还存在不少问题。区域活动究竟如何开展?如何投放材料?教师如何指导与评价?成为了我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班级区域的设置。
2.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3.教师的指导。
(二)研究对象:一完小附属幼儿园大(七)班
(三)研究时间:2017年3月~9月
(四)研究方式:
1.文献法:广泛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观察法: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现场观察记录并分析。
3.行动研究法:在一些区域中改变材料来让不同幼儿操作,看看幼儿的不同反映与效果。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现场的观察,一完小附属幼儿园大(七)班区域活动的内容,以及材料投放的情况。如下表体现:
四、研究认识与思考
(一)合理投放材料,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1.根据幼儿兴趣教师有目的投放材料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参加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2.提供层次性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
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3.提供的区域材料有自检性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的材料要让幼儿玩过这个游戏之后留下痕迹,并且有的材料还可以检查孩子完成活动的质量与对错。
试验完,幼儿就会在记录卡上做上记录,我们就可以知道每个幼儿操作的是否正确,观察是否有`;那聪明屋中的“逻辑狗”操作完之后没有记录,那我们就设计了正确答案在背面,幼儿操作完后,让他们自己翻到背面去看正确答案。所以我们提供的区域材料就必须要有留下痕迹或有自检功能的。
(二)活动中教师实施灵活的指导
1.营造自主、有序的区域活动氛围
在区域活动中,首先要相信孩子,应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教师是“传授者、维持者、调解者”的角色转向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让幼儿自主的选择区域和区域中的内容,但不是说自主就可以放任不管。
2.教师要学会观察、等待
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考虑教师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特别是幼儿在活动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要先观察,再指导。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3.培养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活动中总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去玩,从而忽略了其它能力的培养,此时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指导。
4.教师要重视个别指导
区域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不同于别的其它集中活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极其重要的。
5.师幼共同评价区域活动
不知不觉大一已经结束了,说实话初入大学有太多新鲜的人和事,让我忙于其中,整个大一也没有真正踏进社会实践一下。在暑假快来临的时候,我和同学报名参加了学校提供的实践活动。希望在大一的这个暑假中能够与以往有所不同。
对于我们学生来讲,实践是很难得的机会。每天坐在敞亮的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真正用到的却不是很多,所以我十分珍惜这次暑假的实践活动。
(二)工作基本情况介绍:
工作地点:****食品有限公司
工作时间:2011-7-11——2011-8-25,早7:00——11:00 12:00——18:00
工作内容:从事各种禽肉类食品加工
当然,在工作开始之前我已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了解到****的各种信息。提前知道我们的工作大致内容,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并与公司领导签订了合同。
据了解,****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8月。公司产品包括四大版块:禽肉及深加工产品、面食产品、低温真空干燥果蔬、冷冻果蔬产品及宠物食品。其中,禽肉熟制品是公司的主打产品。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瑞士、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公司是中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全国首批10家禽内熟制品出口免检企业之一、山东家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潍一”牌禽肉熟制品是“山东名牌”产品。公司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国内禽肉熟制品市场。公司建有3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车间专门用于国内禽肉熟制品生产,年产能达6000多吨。公司拥有技术力量雄厚的食品研究所,把国内外食品深加工的研制作为主要的工作职能,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开发不同口味、不同风格的新产品向客户推介,供消费者选择。公司化验室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证书,对产品生产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学和习检网验。
公司是挺有前景的,来看看我的工作吧!7月11号是我们第一天到公司的日子,上午安排好宿舍,下午相关工作人员带我们参观了厂区以及我们工作的车间,发下工作服。第一天算是过去了,还没开始工作呢,有的同学一开始喊累了。晚上躺在床上想,不知我能不能坚持下这四十多天,总之加油吧。
12号是我们正式进车间开始工作的时间,这一天我们六点半就早早的来到车间。第一天嘛,想给领导留个好印象。等我们穿上工作服都不由地笑了起来,一身粉色,全身只漏俩眼睛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食品工作,不能马虎,需要每天检查我们身上的异物。等真正进入车间了,眼前一切真是新鲜,一片粉色的海洋,四五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在加工。班长为我们安排好工作台,开始交代我们工作。
四十多天下来我们总共干了不下十种产品吧。看起来不难做,但还真需要一番耐性才能学会。例如,茶巾包,需要你把年糕、香菇、鸡肉称好装进一个黄色的豆腐带内,最后再用干瓢系好。这最关键的就是系干瓢,系的角度长短都有讲究,刚开始系的很慢而且不准,后来就是又快又准了。还干了青椒面包粉、胸脯肉之类的,学了不少的手艺啊!
我们的工作算是整个产品生产的一个环节,而我们这个小环节也是分工完成的。五人一组,比如生产茶巾包时,一人称,一人装年糕,一人装肉和香菇,另外两人专门系,这样分工不仅提高效率,“术业专攻”而且还能有效的防止漏装、少装。当然,我们每干一个产品都会有一个这样的小分工来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
(三)实践体会及感悟:
十分庆幸能利用假期参加这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现在举例如下:
1.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工作让我认识很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的。以前实践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这样你才能进步,成长。
2. 在社会实践中以及以后的工作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就像刚开始时我到车间那样有一点胆怯,我总害怕我学不会该怎么办,但后来是自信给了我勇气,让我敢于尝试,每件工作都能出色完成。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缺乏社会经验等种种原因往往使自己觉得自己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所以应该尝试着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有人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3.不管做什么工作,责任心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你抱着很强的责任感,才能把你的任务完成。没有责任心的人无论在哪都不会做出好成绩。
4.在工作中,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是不可少的。首先你要学会与别人合作,提高你自己本身的效率,真诚与人交流,共同进步,获得双赢。另外竞争意识也必需要有,它不仅可以激发你的潜能,促使你不断进步;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吸收别惹不得长处,从别人的失误中吸取教训。这样,你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此次社会实践,真正地填补了我在课堂上所没能学到的空白,真正增长了我的社会交际经验。一个人可以没有渊博的知识,但绝对不能没有社会交际的经验和能力,这也是我此次实践体会最深的一份心得。
(四)自身经验总结:
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本人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还欠佳,这还应在日后的日常生活、交际中有待加强和学习。
2.缺乏社会经验,在为人处事方面尚还不太成熟,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往往有时不得当。
虽然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仍有一些值得骄傲的闪光点的。本人参加社会实践有着不畏困难的精神,敢于实践,对工作充满热情,细心真诚,有责任心。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我认识到,在生活 中吸取周围人的经验和阅历,掌握一些社会礼仪的技巧是极为必要的。充分发扬本人自身的优点,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对将来充满信心,也为以后真正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本次社会实践的问题和建议:
1.本次实践是在食品公司进行的,与我所学的英语专业关联不太密切,因此下次我会注意专业与工作的联系。
2.我觉得本公司的食品卫生工作做得相当严谨有序,但在水资源的利用上有些浪费,希望公司的技术人员能设计出节水节能的高效生产流程,为公司创造更高的效益。由于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3.既然本公司是中美日的合资企业,厂区内的标语就应用中美日三国语言,而不是有点地方是汉语和英语,有的是汉语和日语。
最后,很高兴能有这个实践的机会,虽然只是短短的四十几天,但我觉得挺充实的,至少让我的暑假过得有意义。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得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而是要深入地探索,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在学校学会更多的书面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真希望以后能再有这样的机会,也希望我们学校以后能有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去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吧。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研究,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借鉴经验。例如,*年*文布省颁布的新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均进行了调整。为培养具有"自主性的*人",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现适切性,力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相吻合;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体现阶段性,由低年级体验性活动逐步向高年级反思性活动推演。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品格教育列为各国教育应进一步努力的首要方面之一。*年*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年总统的《国情咨文》都强调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英国在1999年9月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肯定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
我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从*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去生活化、成人化倾向的原因之一。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必然承担着改变德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低的责任。值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小学品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研究将以在实验区试教的新教材为依托,围绕小学品德课程建设展开,验证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探索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一)品德教育的模式
目前国外影响比较广泛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模式等,对于这些模式我们应合理地进行借鉴,使其成为我国品德课程改革的推动力量。国内现已被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情感道德教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体验道德教育模式等,各实验区应灵活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任何一个模式不可能就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进行阐释,因此,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任一德育模式,而应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将德育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儿童品德培养中,并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品德教育模式。
(二)新教材的编写和实施新教材是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又是教学实践工作的工具,因此,本课题将借助新教材推动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同时积极吸取实验区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推进新教材的编写,使实验区工作和教材的编写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对品德课程本质特征研究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新进展
(2)现阶段品德课程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3)适合我国国情的品德课程的构建方式
2、小学品德教材编写研究
(1)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式的研究
(2)教材的形式问题研究
(3)教材综合资源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3、小学品德教材实施研究
(1)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新教材与生活性特质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完全生命投入、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民主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2)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对教材的评价
学生对教材的评价
不同实验区对教材的评价
4、评价研究
(1)品德评价的理论研究:
品德评价的本质研究
品德评价的基本理念研究
品德评价的功能研究
(2)品德评价实施工作的研究:
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收集和分析数据与证据
设计评价工具
明确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四)品德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本课题将探索有效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内容、途径,提升教师的品德课程开发参与意识,确保培养培训工作与新教材开发实施的同步进行。
(五)品德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和课程形态,在品德课程开发中也应突出地方品德课程和校本品德课程的有效开发,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
1、品德地方课程的开发
2、品德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品德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建设的基础,除去教材以外,还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多种资源。
1、品德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2、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七)品德课程内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1、《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的衔接研究
2、小学品德课程与中学品德课程的衔接研究
3、品德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由于我国的课程开发一直存在"大一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关于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虽然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可以为我们借鉴,但对于国内课程领域的研究而言,本课题的研究是全新的,我们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研究涉及品德教育理念、品德教学、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以期填补我国课程研究领域的空白。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促进我国教材开发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丰富性,增强教材的适应性,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二)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三)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四)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五)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六)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20*年12月,开题会。
20*年1月~20*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0*年3月~20*年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年7月~20*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二)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五)典型课例集
(六)品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精选集
(七)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八)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
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九)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十)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十一)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十二)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20*年12月,开题会。
20*年1月~20*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0*年3月~20*年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年7月~20*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三)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