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为阴,水北为阳!故我国城市多名“阳城”。举例来说:河南省的洛阳市处在洛水之北,因此得名洛阳;辽宁的省会沈阳处在沈水(浑河)之北,所以元朝时期把原来的沈州改名为沈阳,此为沈阳得名之始。
但有人说沈阳是沈州和辽阳名字的合称,小编完全不敢苟同,因为元朝时辽阳是辽阳行省的首府(整个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朝廷是不可能把小城市沈州的名字和首府辽阳合称的;而且合称的新城市一般都是包括原来的两个地方的,比如之前的旅大市,但直到现在沈阳也不包含辽阳。
元代辽阳行省
虽然历史上辽东地区的首府长期是隔壁的辽阳,直到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沈阳定都,这里才开始逐步成为辽东地区的中心城市,城市规模和人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后来经济实力又长期被同省的大连超过,这也导致沈阳一直以来在国内的知名度都不是很高。(国内最类似的城市就是山东省会济南)
但其实现在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不是GDP最高的大连,也不是人口最多的哈尔滨,而是辽宁省会沈阳,看的是综合实力!下面我们就通过沈阳的发家史来了解一下现在的沈阳人基本都是来自哪里的。
(一)盛京时代的移民
公元1625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将后金都城自辽阳迁至沈阳,并开始修建的沈阳故宫和改造沈阳城墙,毕竟之前这里只是明朝的一个中卫城。皇太极时期,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天眷盛京”,故称“盛京”。并且进行大规模扩建沈阳城,在沈阳修建盛京八门。城内改建的井字大街,井字的八个尖端,为直通四面的八个城门,“井”字的第一横画的中心是故宫所在地,第二横画的中心辟为商业区,命名四平街,取四季平安之意,也就是现在著名的中街。
沈阳故宫
这一时期的沈阳移民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努尔哈赤时期的满洲八旗,满编大概有6万人;到了皇太极当政时期,为了拉拢蒙古族和汉族,扩充了蒙古和汉军八旗共8万人,三部分合计14万人上下。再加上很多军队还要分开驻防各地,所以沈阳当时的人口加上普通老百姓最多也就10万左右。
虽然当时沈阳是明朝的是一座中卫城,有一定汉人居住,但在被努尔哈赤占领前基本都已经迁回关内了。所以沈阳刚开始发家时候,主要还是努尔哈赤从老家赫图阿拉带来的6万八旗子弟;到皇太极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蒙古归降,满蒙一家亲,开始有很多蒙古族从草原上移民到沈阳,像康熙皇帝的奶奶孝庄太后就是来自大草原的蒙古族,现在沈阳大概有蒙古族至少10万人以上,主要聚居在新民市、法库县和康平县。
另外就是汉军八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清朝的包衣,他们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投降的明朝军队,另一部分是之前就世代居住在沈阳附近的汉人。像《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先祖曹俊就是明朝洪武年间就开始在沈阳中卫任职,一直到五世祖五曹锡远沦为后金的包衣都生活在沈阳。
盛京城为清代第一都城,满洲入关前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直到后来也是清朝的陪都,地位仅次于北京。这也是现在沈阳满族人口有40多万,居全国大城市之首的原因。(沈阳满族满大部分居住在东陵、于洪两个郊区和新民、辽中两个县,并且有专门满堂满族乡。)
(二)奉天时代的移民
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清世祖顺治(福林)迁都北京,盛京(今沈阳)成为陪都。顺治十四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设奉天府,所以沈阳又名“奉天”。中国清朝时期,全国只有在北京城设顺天府,盛京城奉天府跟其并称,可见规格之高。在1671年至1829年的150年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后10次东巡,拜谒祖先陵墓。但其实这段时间沈阳城内居民并不多,只剩下部分留守人员约5500人。
自咸丰年间,清政府为了应对沙俄蚕食东北地区,开始全面解禁龙兴之地,此后一直到奉系军阀在沈阳主政东北时期,大量的北方各省移民开始进入东北地区,也就是著名的闯关东。沈阳是当时东东北最发达的地方,自然是最先开始吸收来自关内的移民;光绪年间,就连盛京皇家围场都已重新丈量,划分给无地农户,可见当时的沈阳移民之多。
当时的移民主要通过陆路的山海关和海路的渤海海峡进入东北,再辗转来到沈阳。他们当中大部分来自河北的唐山、承德、秦皇岛以及山东的登州府、莱州府、德州府等地,其中以山东登莱二州移民最多。闯关东的人口占到了沈阳总人口的80%左右,可以说是他们闯出了一个新沈阳。
(三)其他少数民族
朝鲜族早在1882年,就有先人在沈阳活动,大多数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从邻国朝鲜经过吉林和辽宁的其它市、县陆续迁至沈阳。目前总人口在10万左右,主要居住在苏家屯、东陵、于洪三个郊区及和平、皇姑两个市区。
回族早在元朝,就有先人在沈阳活动,明末清初由关内陆续迁居而来,形成了小集聚区,以后大部分是从内蒙古、阜新、朝阳等市迁入沈阳。总人口在八万人左右,主要居住在在沈河区。
整体来说,现在沈阳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高,达到10%左右,排在前三位的是满族、朝鲜族和蒙古族。汉族人口除了少部分之前的汉军八旗土著之外大部分都是关内移民,主要来自山东、河北两省,其中山东移民比例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