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省石门县石门五小、澧澜学校的绿茵场上热闹非凡,为期一周的2024年“金橘杯”全国足球小将精英邀请赛在这里火热争锋。山区县举办“校超”,再次引发了对石门校园足球的热议。
这并非石门校园足球第一次引起关注。位于湘鄂边界山旮旯的石门县,仅今年3—8月份,校园足球队参加省级、国家级足球赛事达17项,获得5个季军、3个亚军、4个冠军。
石门五小拼出足球奇迹。2015年,石门县启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石门五小作为实验校,率先组建了“石门五小足球队”,退伍军人出身的谢波担任球队教练。孩子们不懈的努力和教练团队的智慧,让这支山区小将队如同一匹黑马在全国足球的舞台上频频杀出重围、创造奇迹。球队自组建以来,累计捧回了11个市级及以上冠军,其他大大小小奖项更是不计其数。
石门校园足球遍地花开。石门五小的成功,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点燃了全县校园足球的热情。
该县教育局提出了“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全力支持各学校发展校园足球,针对场地不足、师资短缺、经费不足三大“瓶颈”问题,制定《石门校园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重点施策解决:将足球场地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县国土空间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投入资金7200多万元,建设标准化足球场地22个;采取“学校+俱乐部”“外引+内培”的模式,引进专业俱乐部合作,选派优秀教练员、裁判员参加国培省培,目前,全县共有专兼职足球教师100名;县委、县政府成立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县财政每年为足球特色学校各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安排资金50万元设立足球发展基金,用于足球赛事活动和奖励等支出;为了打消家长的升学焦虑,还建立了优秀足球运动员升学通道机制,为足球特长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种种举措使得石门县的校园足球飞速发展,大部分学校都成立了足球社团,组织开展足球联赛,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踢足球。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校级足球队16支、班级足球队138支,40所学校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称号,义务教育阶段参与足球运动的人数达到1.2万人。
体智双修促学生全面发展。球场外,足球小将们心里时刻牢记着:平时上课不认真,停训;课余时间追赶打闹,停训;吃饭、写作业的时候讲话,停训……铁一般的纪律下,他们因足球养成了认真的习惯和坚毅的性格。“一个足球提高了体质,也改变了孩子的性格。”袁胤哲的爸爸袁佳佳说,内向的儿子在学校的抗挫折教育展示课上,积极发言,抢答问题,他倍感欣慰。竞争、拼搏,不只是在绿茵场上,校长和教练们纷纷表示,足球小将们屡破校运会田径纪录,甚至破了县运会纪录。近几年,陈予歌、汪榆琳、李梦瀚等队员被评为湖南省“三好学生”“美德少年”……
“石门发展校园足球的成功经验例证了‘体智双修’裨益于学生全面发展。”该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世辉介绍说,“让孩子在学习中快乐踢球,在踢球中更好学习,让学生‘足’下生辉、‘足’够精彩,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覃业彦)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陈欣然)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要求,近日,天津市教委和天津开放大学共同建成天津市终身教育管理平台。
该平台直观展示各单位位置分布,采用图标区分显示各类终身教育单位,通过地图能够查看单位信息,包括照片、地址、面积、学费、学员数、课程、班级、教师、联系方式等信息。能够在平台中按照条件查询指定单位,能够按照行政区、终身教育类型等对所有单位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查询指定空间范围内单位。同时,平台具有终身教育资源分布驾驶舱,能够总览全市终身教育单位空间布局、建设现状、运行态势,具有校园管理、教育单位、校园全景等专题,整体呈现天津市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成果与管理能力。
目前,平台共汇聚5648所终身教育单位,其中,区教育局16所,老年大学26所,成人高校8所,普通高校39所,开放大学体系28所,乡镇街道老年学校253所,养老服务机构333所,村居老年教育学习中心4945所,继续教育数据采集总体完成率达到99.68%。平台实现了对继续教育基础信息的可视化综合展现、集中管理和统计分析,市、区、乡镇街道等管理部门可以便捷、直观、高效地开展各级继续教育综合管理。平台的启动运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天津市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有利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黄星)日前,福建省教育厅等二十四部门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百馆千所”免费开放活动的通知》,决定联合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百馆千所”免费开放活动,整合各方资源,突出协同育人,推动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打造全方位科学教育新格局。
福建明确,中小学科学教育“百馆千所”免费开放活动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各有关部门遴选各类科学教育场所资源并形成资源清单,向省内中小学生长期免费开放。免费开放方式分为中小学校组团学习和中小学生个人参观两类,分别由各中小学校,学生和家长与相关馆所对接安排。
福建要求,资源清单实行分批发布、动态更新。第一批资源清单由福建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发布。各地参照省级做法,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对辖区内科学教育资源进行进一步挖掘,梳理形成本地资源清单并报省教育厅备案,持续扩大中小学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场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教研单位开展摸底调研,从学校教学需求角度出发,全面挖掘辖区内馆所资源内涵,分析相匹配的学生学段、教学方式等,形成馆所资源教学设计参考建议。中小学校要将馆所资源内容与科学教育知识体系、教学任务相结合,以项目式、探究式、体验式学习为主要方向,制定适宜的现场教学实践课程和活动具体方案。
福建提出,中小学校组团学习活动原则上由学校统一组织在正常教学时间开展,师生出行的交通费、保险费等按有关规定列支。馆所管理方应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前告知,并在现场提供必要防护措施。坚持公益原则,馆所在免费开放期间不向中小学校、中小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包括门票等),不进行商业推销引导,不捆绑开展商业机构的营利性活动。鼓励有条件的馆所携手教研部门和学校研发特色课程和活动项目,打造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品牌。鼓励馆所创新宣传方式,通过设计学习路线打卡小册子、地图集章、“科普小达人”纪念品等方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有效性。鼓励中小学校与馆所联合培养中小学生志愿讲解员,并提供实践展示机会。鼓励有条件的馆所到乡村学校开展公益科普活动,为乡村中小学生送去科学知识。鼓励学校组织教师到馆所开展科学教育联合研训,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中小学校聘用相关馆所科研工作人员担任科学教育副校长、兼职科技辅导员,进一步深化科学教育馆校合作机制。
此外,福建省教育厅还同步发布了《福建省第一批免费开放中小学科学教育“百馆千所”资源清单》,收集了由24个部门推荐的323个科学教育场所资源,含院校场所类157个,科技展馆类89个,科研院所类17个,科学家精神类9个,行业企业类5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