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如何收益率银行理财开启“春节模式”, 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陆续上线,银行理财产品如何收益率,春节模式开启,年终奖专属理财上线

facai369 现代审美 2024-12-22 1 0

银行理财产品如何收益率银行理财开启“春节模式”: 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陆续上线

  春节将至,一年一度的年终奖即将到账,不少银行机构、理财公司陆续推出了“春节档”理财产品,为“打工人”的年终奖理财提前出谋划策。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2023年12月下旬起,年终奖专属、春节专享类理财产品就开始陆续上架,相关产品也受到了投资者高度关注。   “节假日、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一般会略高于同类理财产品,具有短期、灵活性强、定制化程度高等特点。”在普益标准研究员王雨轩看来,通过设置较高的目标收益来吸引投资者,这是银行及理财公司营销获客及维护客户关系的一种手段。   银行推出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   “最近看到有不少银行都推出了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收益率比普通的理财产品高一些。”王晴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从2023年12月开始,她就在各种渠道看到了银行客户经理发布的营销消息,无一例外都对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大力推荐。   春节将至,“打工人”的年终奖也在陆续到账。近日,已有不少银行理财提前切换至“春节模式”,打响了“年终奖理财”的营销战。   日前,交通银行在公众号发布了“年终奖投资攻略”,并推出年终奖专“薪”定制理财。光大理财则推荐了该公司“阳光金添利半年盈”系列年终奖理财产品,销售期为1月8日至1月26日。   在推出年终奖专属理财的银行理财公司中,宁银理财还发布了名字带有“年终奖专属”的理财产品。根据中国理财网提供的信息,自2023年12月至今,宁银理财先后发布了5款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其中有两款产品预售中,两款产品存续,另外一款处于在售状态。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推出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的银行外,还有多家银行为“打工人”贴心准备了“年终奖理财攻略”。   针对“怎样合理使用年终奖理财”,建设银行从现金流、产品布局以及风险评估三方面给出了三点建议。重庆银行的年终奖理财攻略,则从短期规划的生活开销、中期规划的大额支出和长期规划的复利增值三方面为打工人的年终奖作出合理安排。   此外,招商银行还在2023年12月推出了“年终奖升值计TREE财富大礼包”,其中包含稳健投资、进取投资、保障管理、活钱管理四大方面,涵盖理财、基金、保险、黄金等多类产品。在近期该行推出的“开薪年终奖”活动中,还推出工资卡客户专属理财,涵盖“活钱”理财、稳健低波、中长期限等多类产品。   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偏高   《金融时报》记者发现,银行今年推出的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主要以风险等级为低风险(R1)和中低风险(R2)的固定收益类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为主,且产品期限通常较短。   “这些产品通常具有短期、灵活性强、定制化程度高的特点,旨在满足客户对于年终奖短期内的理财需求。”王雨轩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宁银理财发布的5款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来看,均为固定收益类封闭式理财。中信理财、光大银行近期推出的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也都是固收型理财。   值得关注的是,与平日同系列以及普通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相比,带有“年终奖”或者“春节”专属等标签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浮。   普益标准检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理财公司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36%。   反观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其年化收益率普遍可以达到3%左右。具体来看,截至今年1月12日,在光大理财推出的6款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中,成立以来,折合年化收益率最高可达3.63%。   宁银理财在今年1月上线了两款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产品的销售说明书显示,其中一款理财产品A份额(面向全体客户)产品期限为389天,业绩比较基准为3.65%;另一款宁银理财同系列产品A份额的业绩比较基准为3.4%。   天津农商银行近期也在公众号中力推3款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产品期限分别为4个月、半年、1年期,业绩比较基准在2.9%至3.8%之间。   “节假日、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一般会略高于同类理财产品,基本都是波动较低的固收类产品,银行及理财公司设置较高的目标收益来吸引投资者,是营销获客及维护客户关系的一种手段。”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   “节日专属”理财产品逐渐“哑火”   “这两年,‘节日专属’理财产品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在北京工作的于洋向《金融时报》记者坦言,“之前也买过一些相关产品,但大部分收益率都不太理想,到期后就换成大额存单了,起码是保本保息的。”   节假日通常是银行推出特色理财的旺季。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银行发行“节日特供”类理财产品的热情不高,相关理财产品逐步“哑火”。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利差持续收窄,理财产品发行机构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和盈利考核,这是原因之一。”王雨轩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另外,经过这几年的投资者教育和市场培养,投资人的认知水平在提升,对产品的选择更趋向于内在资产组合的配置,而非‘节日专属’的外在包装。”   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向《金融时报》记者透露,“现在市场上的很多‘节日特供’,其实并非是金融机构专门针对节假日推出的理财产品,有不少都是‘新瓶装旧酒’,只是在之前推出的理财产品身上套上了一个‘节日专属’的外壳。”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节日特供”类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相对较高,但投资者并不一定能够拿到预期最高收益率。   “春节特供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要略高于同期发售的同类理财产品,但是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之后,产品净值是不断波动的。”刘银平认为,投资者购买节假日理财产品要更关注产品本身的风险、流动性、收益等特征,不要过于追求表面上的业绩比较基准。   业内专家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存量竞争日益激烈,理财公司要想提升产品竞争力,需要在服务质量、产品创新与风险防控等方面继续努力。   “理财公司在推出节日主题理财产品的基础上,要开发更具创新性和个性化的理财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特定需求。同时,也要提供更加透明的产品信息,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产品特性和风险。”王雨轩表示。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