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安全常识范文,体育活动安全常识

facai369 孩子起名 2024-12-21 10 0

我园中、大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小班幼儿具备一些安全常识,但运动经验仍然欠缺;新入园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安全常识。家长虽然关心孩子的安全,但是对幼儿园的安全措施及教师工作等方面不够了解。教师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时顾虑重重,她们虽然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护意识及救护知识,但是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安全救护知识了解得不够系统。幼儿缺乏运动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意识,教师专业知识和保护技能不足,加上幼儿园作息时间和场地分配不合理等。都是造成幼儿发生户外体育活动意外事故的原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园关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安全,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行动研究、观察研究、经验总结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研究,探索户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策略,确保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安全管理策略

1.制定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安全检查制度。幼儿园设立园舍安全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维修并做好记录。教师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前不仅要对场地、器械进行检查,还要认真检查幼儿的着装情况,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整理活动器械,清理地面杂物。

2.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活动场地。根据幼儿园班级数量、幼儿年龄特点及运动量的大小统一安排户外体育活动时间,采取分班、分区、分阶段交替活动的办法,确保户外体育活动在同量不同时的情况下全面开展,减少了因为场地人数过多导致的安全事故。

3.普及安全运动常识和安全保护技能。编写《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保健手册》,以科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支撑户外体育活动的安全开展。定期组织安全保健培训,提高教师的运动专业知识和安全救护技能,掌握小损伤的简单处理技能及应对户外体育活动中意外事故的措施。

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安全指导策略

1.调整添置运动器械,创设安全的运动环境。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不同功能、安全好玩的体育器械,巧妙添置、调整户外体育活动的各种玩具器材。这些器材融合了教师的聪明才智与安全因素,形式多样,一物多用,充分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强化环境教育性,设计制作安全标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寻找户外场地上的危险地带,并设计了安全警示标志。随处可见的安全标志随时提醒着幼儿,强化了安全意识。

2.合理安排活动量和运动强度,选择科学适宜的活动内容。全面了解幼儿的年龄及身体发展特点,熟知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合理安排活动量和运动强度。注重动静交替,避免了由于运动量过大或超负荷等给幼儿带来运动损伤及心理负担。

3.尊重个体差异,循序渐进指导幼儿安全运动。教师充分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指导。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鼓励带动的同时给予方法的指导,使他们都能获得发展并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指导活动时循序渐进,为幼儿讲解动作要领及体育器械的使用方法、自我保护的要领,做好示范动作,帮助幼儿掌握并熟悉动作。

三、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安全教育策略

1.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教师设计安全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如不要随意的推攘同伴,摔倒时手先撑地,不乱扔投掷物,跳跃或快速奔跑时不要说笑或伸舌头等等。同时,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要提醒幼儿注意运动安全,及时纠正幼儿的危险动作,随时清点人数,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运动方法和技巧,增强自我防御能力。用各种教育手段帮助幼儿掌握运动的技能技巧。如跑、跳、投掷、跨障碍物等的正确动作,运动器械怎样操作、取放等。在具体练习中,及时给予指导。通过各种途径训练幼儿的体能,使幼儿在运动中强身健体,并从中获得处理危险的经验,增强幼儿自身的防御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帮助幼儿掌握自我保护和处理的方法,发展自我保护能力。教师选择个别教育、同伴影响、随机教育、及时提醒等多种形式,教给幼儿一些自我保护和应变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哪些情况会引发危险,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使幼儿学会在运动中进行自我保护。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教育

体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塑造、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体魄的职责。在学校体育日渐受到重视的同时,对与学校、学生、家庭密切相关的安全问题的关注也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体育课课堂安全意识的建立以及一些运动项目教学相应的保护、帮助措施和方法成为广大体育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体育课的安全工作呢?

一、w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成因

(一)学校方面。

个别学校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更多关注于文化课,对于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意识也比较淡薄,没有把“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同时,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需要借助于体育器材,但个别学校体育设施陈旧,且疏于保养检修,使得体育课上学生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二)教师方面。

一方面,有些教师缺乏责任感,对于传授体育保健知识和安全常识不够重视,缺乏警惕,注重内容教学,忽视安全教育,如对学生的相互推挤等不安全行为置之不理,活动前未向学生详细讲解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另一方面,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如果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不过关的话,在示范动作要领时出现错误,这样学生在模仿时容易发生危险,特别是在使用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器材时,错误的动作就更加危险。

(三)学生方面。

小学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天性活泼好动,但相关安全常识却不足,这也使得他们在体育上喜欢挑战高强度、高难度的练习,或者急于求成,不按正确动作要领行动,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与此同时,许多学生学业负担重,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比较差,体育课上运动强度稍稍增大就觉得很累,甚至开始出现面色苍白、满头虚汗等不适症状。

(四)其他方面。

体育教学通常是在户外进行,有时候还会用到特殊的体育器械,所以也就受到更多的客观因素影响。特别是户外上课会受到环境、气候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严寒、酷热、暴雨、积雪等恶劣的自然天气条件会给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也给教学造成不便,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

(一)从学校的角度看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

预防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发生,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让每一位老师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供的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等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检查检修,它是确保体育课学生安全必不可少的途径;定期或者不定期举行各类体育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同时,体育教学安排应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安排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

(二)从老师教学中应对学生安全问题的方法。

体育教师要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并写进自己的教案里,安排专门时间讲解安全教育理论和常识,上课之初老师要向学生详细讲解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不允许做的行为;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要将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贯彻到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绝对不能进行放羊式教学,注意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科学安排活动,针对不同内容、季节、天气等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要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确保示范动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此外,体育教师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也是非常必要,比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应急处理,确保遇到问题时能在第一时间采取办法进行急救处理,把损伤降到最低。

(三)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应对安全问题的方法。

作为学生自己,要时刻树立安全意识,警钟长鸣,不做有危险的事;要努力学好科学锻炼健身方法,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体育运动前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体育运动后要做好放松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一(略)

1(略)

2.运动损伤的原因。造成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因素非常多,其中既包括学生自身因素,也涉及体育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以及体育设施建设等其他因素。

(1)从学生身体发育情况来看,青少年的骨骼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但其骨骼承受外在压力和肌肉拉力的功能较差,易出现弯曲、变形的现象;青少年的身体关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与关节连接的韧带比较脆弱,当受到外力冲击,在韧带无法有效保护关节的情况下,关节易发生损伤;青少年肌肉中具有较多的水分,无机物的含量较少,且肌纤维较细,肌肉横断面积小,这使得他们肌力较弱,耐力欠佳,容易疲劳,加之其足部、膝部韧带的缓冲机能还不完善,在动作幅度过大或发生身体碰撞时,往往会出现挫伤和扭伤的情况。

(2)从学生身心状态来看,欠佳的身心状态是造成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身体状态不佳。表现为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差;运动强度过大,运动节奏缺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不足,疲劳过度。学生在身体状态欠佳时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则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另一方面,学生心理状态不佳。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身体素质较差而又缺乏体育锻炼的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往往存在胆怯心理,且常因心理胆怯造成动作失误,导致运动损伤情况的出现;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存在着自负心理,喜欢在朋友和同学面前表现自我,他们时常会在缺少必要准备和自我保护的情况下做一些高难度动作,但这样往往会造成运动损伤。

(3)从准备活动情况来看,部分中小学生对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准备活动不充分。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增强自身肌力,同时可提高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及韧带的弹性,从而避免肌肉和韧带的损伤。学生未充分进行准备活动,其身体则缺乏必要的协调性,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也无法充分发挥,在这种状况下进行体育活动,则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4)从体育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来看,部分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对学生运动损伤情况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具体表现为:教学组织形式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未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体育训练安排不够科学、合理,给学生安排的运动量过大;帮助、保护措施不到位,不能及时消除学生疲劳症状。这样则会引发学生运动损伤情况的产生。

(5)从体育设施建设来看,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学设施和场地未得到合理使用且存在安全隐患,而校外体育活动场所则大多存在着运动场地不平、体育设施陈旧、管理混乱等问题,这也是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二、建议

1.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加强学生易受伤部位的训练。运动技能掌握不牢、运动技术操作不当是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如,学生在跳高或跳远练习中落地姿势不对,则易造成膝部、足踝部损伤。为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要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要领,做到技术动作准确和规范。其间,体育教师特别要加强学生踝关节、膝关节及指关节等运动中易受伤部位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以尽量避免学生运动损伤情况的发生。

2.认真做好体育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体育运动前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及身体代谢水平,增强他们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性,以充分发挥其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为正式运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体育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认识到准备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并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安排准备活动。其间,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与不同训练内容相适应的专项准备活动,从而降低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

一、做好安全检查和预防工作

许多安全事故虽然发生在体育活动中,但隐患其实可能早在事发前就已经存在。许多意外事故的发生和活动场地及体育器材有着直接或间接地关系,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它们是显性的、可见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因此,体育课的安全工作就不只是在体育活动中才开始的,作为体育教师要有超前意识,为了学生的安全,许多安全检查工作在正式上课前就要提前做,做细、做扎实。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等条件有限,体育设施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活动场地大多是土质的且不平坦,有隐匿的小石块,小砖块等硬物,它们很容易造成学生腿脚扭伤、跌伤的事件发生。一些体育器材也因为时间长,陈旧老化,或者由于质量低劣等原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对此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上课前亲自到场地对每个器材进行安全检查,不能使用的建议学校更换或停止使用,绝不能“带病上岗”,发现有安全隐患的及时排除,确保没有安全隐患,然后再组织教学。只有教师做到处处留心,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就是预防各种安全伤害事故发生的最好的措施之一。校园发生的安全事故其实并不复杂,不外是主客观因素,包括教师、学生、学校的活动场地和体育器材。其中,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除了不可抗拒的意外事故,大多数安全伤害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体育教学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琐屑芜杂,可现有的体育教材中没有系统的安全教育材料可参考。安全事故的预防绝大部分取决于体育教师的安全知识的储备和课前敏锐的预见性,最关键的还在于教师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十二三岁的初中生活泼好动,正处在身体和生理发育迅速但又很不健全的阶段。在课业负担繁重的压力下,体育课上就如同出笼的鸟儿,恨不能长上一对翅膀飞起来,打打闹闹,推推搡搡更是家常便饭,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安全事故。作为体育教师,从体育课一开始,就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无论上哪种类型的课,都要事先将安全常识告诉学生,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都要提前告诫学生,时刻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学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学生、家长,社会,不能掉以轻心。例如,站队时,总有调皮的同学。相互推撞闹着玩,却不知道掌握力度和分寸,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大脑或肢体受到损伤。教师发现此种现象,就要迅速制止并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这样,通过一些经常发生的细小事件及时的教育、提醒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促使学生保持清晰地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三、做好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教学实践活动准备不充分是教学安全一个“隐患”之一,有一部分学生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认为自己运动能力强,因而在准备活动上“偷工减料”敷衍了事,最后在运动中造成肌肉僵硬等现象,从而导致运动损伤。所以,体育教师应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及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校园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主体是学生,他们的身体状况、行为习惯是引发安全事故最重要的主观原因。对他们的了解,是预防意外安全事故发生最重要的一环。曾经有个学生在进行长跑活动后在厕所里晕厥,经过抢救无效身亡。事后查明是该学生有先天性心脏病,但学生、学校和教师却都对此一无所知,结果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因此,对所任课班级的学生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有心脏病、贫血等不宜进行活动的学生进行登记的工作一定要做,还要做到位,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并随时提醒学生本人和其他学生注意,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发生事故。对那些“特殊”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之前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热身活动,使学生身体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的活动,特别是腰部和四肢,避免活动时造成扭伤,以此保障既定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对身体状况不适,或患有某种不适宜运动的疾病的学生安排其进行合适的活动,不能放任不管。

四、处理好课堂异常现象

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同学密切相关,它关系到我们能否健康地成长,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为营造学校安全环境,创建一小平安校园,我们作为六年级学生代表向全校同学提出如下倡议:

注意在楼道、课室里的安全。上下楼梯有序缓慢右行,不在楼道内拥挤和起哄,避免冲撞引起倒地踏伤压伤事故;不在教室里打闹,不翻越门窗;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戏;打扫室内卫生和室外卫生时,都不要从窗口向外探身,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坠楼。

体育运动注意安全。体育课上,因身体等原因不适于参加的活动项目,要事先告诉老师;体育活动之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适应比赛,防止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进行体育活动前不可吃得过饱或者过多饮水;比赛结束后,不要立即停下来休息,要坚持做好放松活动,使心脏逐渐恢复平静。

注意用电安全。不要用湿手和湿布触摸电器外壳;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千万不要莽撞乱动;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报告老师,千万不要自己直接救人。

“安全无小事,生命重如山” 老师们,同学们,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学习安全保护常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人人争当安全卫士,真正做到珍爱生命,关注安全!让我们的校园更和谐,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预防策略

《新课程体育标准》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塑造一个具有体育知识和技能、具有体育卫生知识和具有良好的体育意识的高素质的人才。”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体育课中经常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及生命,对学校、学生、家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体育活动安全常识范文

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体育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更有甚者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或采取“软禁”的手段敷衍了事,这样既影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

一、体育课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体育课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但又作为一种激烈、对抗性强、极具竞争色彩的竞技活动,难免会出现种种意外。体育课中发生伤害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下面几种。

(1)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没有运用自我保护技能,且学生自身身体单薄,对抗能力不足的身体原因导致伤害事故。

(2)活动要求不规范,有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训练方法不科学,违反教学大纲要求,活动强度和难度都超过有关规定,导致训练中发生意外。

(3)体育活动设施不当,教师在课前和上课时没有仔细检查并妥善安排各项活动设施,从而因设施不当的原因造成意外伤害。

(4)纯属意外的原因。体育课有些事故的确很难追究是谁的责任,可以说谁都没有过错,完全是因为活动性质所定。

二、体育课中预防伤害事故的措施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规避风险比妥善处理事故意义更加重大。在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组织中,我们要重在事前的防范。

(一)多渠道的安全教育宣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体育课要时刻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要长抓不懈,要加强多渠道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要安排专门时间给学生讲解体育课的安全教育理论,营造安全气氛。如举行安全教育报告会、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黑板报,有计划、有针对性、季节性地进行安全知识和科学锻炼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在专题教育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预防和处理伤害事故,比如:服装要宽松、合适、不要携带危险物品进课堂、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后进行整理放松、及一些自救的简单方法等常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学生要时时刻刻记住“安全第一”。

(二)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工作责任心。

教师的品德、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优劣决定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好坏。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能力再强,业务水平再高,如果没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没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就不会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心上,安全事故就会频频地发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小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教师的品德、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优劣决定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好坏。

(三)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体育专业知识缺乏,教学能力薄弱,教学方法不科学等等,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体育教师还要以身做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上课要听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体育教师要不断虚心学习,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各项体育运动的技能技术,善于积累教学技能的经验,用新课标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让学生享受安全、有效、有趣的体育课。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他们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和身体不适,引发事故。另外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就能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

(四)紧抓体育教学环节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1)体育教师应认真备课、写好详案课前备课充分,提高预见能力认真备课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体育教师在课前应针对所学内容,针对学生情况、不同的特点等,设计本次课的教授内容和方法,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并对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应急方案。

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备写详细的课时计划,备课要把所授内容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写在“本课安全保护措施”栏中,对安全问题要有预见性。同时,教师还对所授内容自己应熟悉,课前要对所授技术动作反复练习,确保课堂教学中示范动作规范、精练,减小学生的恐惧感,为能准确无误地完成教学任务作好充分的准备。

(2)要遵循体育教学基本原则,合理组织课堂教学。认真学习和钻研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不要擅自变更教学内容或增加教学难度。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体育教学中的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适当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如器械体操中的单杠、双杠和山羊等项目的教学中,不仅要讲解明确,示范标准,而且学生的练习也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还要派责任心强、保护手法正确的学生做好学困生保护工作,对未能完成动作的学生给予帮助,避免因动作错误而造成运动损伤。

课堂中,根据本次课所授内容的特点,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课后整理活动,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以免在体育活动中产生肌肉拉伤。

(3)宣布课堂常规,从开学第一堂课就要讲明要求,对学生严格要求,上课要求穿运动服、运动鞋,严禁穿高跟鞋、皮鞋上课,以免发生踝关节扭伤等情况。良好的课堂常规,保障安全的前体。

课堂教学并不是课外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按照一定的组织安排和教学要求,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也可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过分的放纵学生,忽视纪律性的组织教学,很难达到我们的目标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学中,保证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保障安全的前体,从而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体育教学形式多样,空间广阔,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纪律性,就难以控制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上没有目的的放任,自由发展学生所谓的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学生自由、散漫的习惯,现在的学生缺少必要的自我约束能力。假如我们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越大,他们就会变的越散漫、自由。这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严格纪律教育,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在学习中得到良好的教育。

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必须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对个别操作要领不清的可以向教师发问。学生的有关体育项目必须在与该体育活动相对后的场地内进行,不得在不宜进行该项活动的地方进行该项活动。学生在观摩体育活动时,必须做到文明、有序,不得超越规定范围观看,不得进行不文明的行为。学生打算进行一项没有规定的体育项目时,必须征得有关体育教师的同意方能进行,需要使用体育器材时,必须向主管器材的教师提出借用要求,同意后方可使用,用后立即归还,需要续借的办妥续借手续。对于不按教师要求和学校规定,擅自进行某项体育活动,造成后果的,学生自负责任。活动中出现特殊情况,必须及时向教师报告。

(4)上课时,体育教师讲解要明确,示范要规范。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仅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更不易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另外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

比如,高难度的动作必须按照体育教学中的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如器械体操中的单杠、双杠、等项目不仅要讲解明确,示范标准,而且学生的练习也要由易到难,要派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好保护。对未能完成动作的学生给予帮助,使其建立自信心。

(5)体育教师上课组织要严密,特别是学生分组活动前,一定要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做好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减少伤害事故发生。

体育课准备活动是结合所学习的内容来进行的,从实际出发,不玩花哨的架子,动作到位,幅度要大,使全身各部分关节、器官都得到动员,都能充分活动开,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对将要开始学习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这既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学习,又能有效的避免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的伤害事故。

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开教学活动场地,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有一种敬业、爱岗精神。

(6)注意发现并处理好学生体育课中的异常现象。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教学过程中有孩子因与家长或同学产生矛盾,或自己心情不好就发火,甚至与同学发生口角或动手。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也要积极的进行劝说,发现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闪光点,哪怕是就那么一点点,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及时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还有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因为不善于表达,就算自己的身体不适他也不开口告诉老师,这时教师如果不注意往往就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学生是否有身体不适的现象,以便及时发现早做处理,从而避免这类可避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即使发生了意外事故,一定要沉着、冷静做好救护工作,与家长的谈话要有礼貌、有理、有节,要慎思而后言。因为,任何一句不得体的话都有可能引发一场“官司”,给本人、学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五)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体育教师要协同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建立学校卫生保健制度,为学生建立卫生档案卡,对患有心脏疾患(如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应区别对待。

(1)针对特殊学生,要做到区别对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有病史学生的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活动,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身体有病的学生想上体育课,要请医务室医生开证明,并请家长签字后再来上课,并安排适合该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以防止因体育课安排不当导致病症加重,引发事故。如果学生确实不能上体育课就让该学生申请免修体育课。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2)把握简单急救和简单处理方法,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我们的体育课中,经常出现由于因处理方法不得当或者没有采取急救的措施,致使伤害事故进一步恶化,给学生、老师、家长、学校等带来较大的麻烦。所以,做为体育教师应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骨折、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时,教师就能从容不迫、临危不乱,坦然处之,妥善的加以解决。并在第一时间里可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而后及时的与相关部门联系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因恐慌、无助而使得事故进一步的扩大,尽量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3)心理障碍的消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错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比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薄落,因此体育课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必不可少,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另外,要教会学生互相保护帮助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

加强保护与帮助,并教会学生懂得一些有关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教学中,教师应该讲明、示范清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要求,使学生明确保护帮助的方法和技巧,激励学生互相精神。此外,教师还应教给学生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确保运动中的运动安全。

在体育锻炼中有时会出现小腿抽筋、长跑时出现腹痛、呼吸困难等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处理;何谓“第二次呼吸”、为什么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空腹时为什么不宜进行体育锻炼、饭后为什么不能立即进行剧烈活动、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不宜马上洗澡、剧烈运动后切忌暴饮等有关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指导学生如何在锻炼过程中的自我检查身体。使学生知道一些有关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避免一些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

(5)适宜的运动负荷,避免伤害事故发生。适宜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练习时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它反映学生在练习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对体育课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负荷过小学生不能起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可能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伤害。比如:在一节体育课中,由于在课的准备活动时,学生又跑又跳致使运动量过大,结果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才刚进入重要内容的学习,就已经出现头晕、恶心、甚至呕吐的现象。由此来看,在一节课中生理负荷曲线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一般在课的中间稍偏后才能达到高峰,然后逐渐的下降。所以在体育课上,课堂教学必须注意课的节奏。做到有张有弛,保持适宜的运动负荷,切不可无目的加大或减小运动负荷。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六)教法创新,吸引学生注意力。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不好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由于学生注意力不能长久的保持,因此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事物永远是向前发展的,以前的教学模式到了一定时期就需要更新,教师应不断接受新鲜事物,拓宽视野,多角度地去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原有方法手段到了一定时期会失去作用,甚至会成为阻力,只有突破和创新才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才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始终保持较高的注意力。以此避免因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伤害事故。

总之,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安全问题要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真正的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体育运动 运动性休克 社会学

1.前言

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健康,但是部分人群由于缺乏一些基本的、科学的、合理的运动常识,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了伤害事故,运动性休克就是其中一种。运动性休克(Athletic Shock)是在特定的运动环境中,因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而迅速出现循环系统及其他系统功能急剧下降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1]在高校举行的校运动会、体育达标考试过和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中、长跑学生到达终点后出现无力、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甚至昏厥倒地的运动性休克现象,严重者因处理不当甚至危及生命。发生运动性休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运动性休克的原因,为预防运动性休克的发生提供理论知识。

2.运动性休克发生的原因

我曾多次担任校运会裁判和公共体育教学工作,通过对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和相关运动性休克的案例报告进行综合性分析后得知,在学校、体育教师、家长和学生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学生运动性休克的发生。

2.1学校的原因

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体育卫生知识,对于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训练和比赛就会很盲目,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学生所需要的体育卫生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体育卫生知识的教育工作。另外,运动会期间的现场医务监督与急救工作不到位也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2体育教师的原因

学校体育卫生知识的传授者就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体育卫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缺乏基本的急救常识,那么对于学生所需的体育卫生知识的传授和现场救助工作将是空中楼阁。

2.3学生的原因

学生是运动性休克发生的主体,由于缺乏必要的体育卫生知识,在运动前如何进行准备活动、控制情绪,在运动中如何控制调整好呼吸节奏、跑速,在运动后如何进行放松等无法进行,势必会增加运动性休克发生的几率。

2.4家长的原因

许多学生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受到影响,而隐瞒学生的健康情况、体质情况和以往的病史。另外,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略了体育锻炼的益处,导致学生平时锻炼少,无运动兴趣,当进行剧烈运动时就容易发生意外,并且很疏忽安全教育,为学生上体育课和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埋下了安全隐患,这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和安全的。

3.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得出了大学生运动性休克的社会学因素,学校、体育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全面、协调、共同的完善与提高才能更好地减少运动性休克的发生几率,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1对学校的建议

首先,对学生和教师做好安全与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普及开展现场救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课及平时向学生传授运动性休克的相关知识。第二,在每学期开学前向学生发放个人及家庭健康状况方面的调查表,对所有学生做调查。第三,对有条件的学校加强学生健康体检工作,不能把体检形式化。针对学生不同的体质健康状况,按照“循序渐进,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第四,对患有疾病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学生群体特别关怀,建立起学生健康档案,让这部分特殊群体进入体育保健班,采取运动处方式的形式进行锻炼。第五,在开展运动会等运动比赛前一定要对参赛者进行严格的体检,未经过严格体检和没有训练基础的参赛者不应该参加长时间或高强度的运动比赛。最后,加强现场医务监督与急救工作,学校的相关部门制定好紧急事故处理预案,当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启动紧急预案,为急救争取宝贵的时间。

3.2对体育教师的建议

首先,努力提高自身的体育卫生知识,向学生传授安全与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在体育理论课及平时向学生传授运动性休克的相关知识。其次,在上体育课之前,对生病、身体不舒服的学生特殊处理,降低运动强度,或者让学生见习。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合理控制好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过大就会导致身体疲劳,给机体代谢造成负担,从而会影响身体正常的发育。再次,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并密切观察学生的情况,如出现精神不振,恶心,头晕,眼花,心慌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减轻症状。最后,掌握必需的急救常识,并能够熟练操作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方法。当有学生出现晕厥等情况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疗部门。

3.3对学生的建议

首先,要树立安全与健康的观念。学习安全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当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对自己或他人进行及时的急救。其次,要向学校、体育教师说明自己及家族病史和现在的健康状况。在运动前,如有身体不适不能参加运动时,应及时向学校或教师报告。再次,当在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腹痛、晕厥、呼吸困难、心动过速、脸色苍白、头晕、恶心或呕吐等情况时,必须立刻停止运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减轻症状。

3.4对学生家长的建议

对于家长来说,应该时刻关注自己孩子的身体健康,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一旦发现不能参加剧烈运动,就应及时告知孩子,进而让学校、体育教师了解孩子的病情,采取特殊处理。另外,对孩子进行安全健康教育,让孩子了解自己家族过去和现在的健康情况。平时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多了解一些运动健康方面的知识,避免走入误区,因为很多孩子都很忽视保护自身健康的习惯。不要向孩子隐瞒家族病史和现在的健康情况,有些疾病会遗传到子女身上,而且是隐性的疾病,一旦发作则后果不堪设想。

关键词:体育教学活动; 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 预防; 精心组织

中学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和运动过程。教学中如稍有考虑不周,就易发生损伤和安全事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显的尤为突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安全、科学地锻炼身体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加强对中小学体育安全教育的研究,创设良好的体育环境,预防和减少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从而达到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目的。

一、安全意识是基础

首先体育教师特别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和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懂得体育课有着它的特殊性,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既有趣又危险;既能锻炼你的身体,又能使你的身体受到损害。使学生知晓体育课中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应该怎样去避免。明确的告诉学生如果你不懂得保护自己,不遵守课堂常规、不遵守游戏规则,你就会受到伤害。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在室外体育课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有不安全的地方,应教育在前,防范在先,措施落实,要求明确。做到“安全”警钟常敲,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足够认识和重视,使学生时时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进学生形成高度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二、积极预防是根本

体育课的安全引起教师的关注,如果在体育课上发生意外,后果就会不堪设想。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领导、体育教师未能采用积极的措施去改善教学策略,而是简单的采取了一些消极措施,如,减少危险性的体育项目、减少体育课时、改变教学方法、淡化技术教学等等消极的措施。采用这种方法,只是相对减少了危险发生,但危险机率并没有减少,安全问题无时不在。这种“消极措施”是不可取的,学校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提高安全意识。体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周全,并把危险尽可能地想到。例如,每个活动项目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安全隐患存在的位置也不同,如前滚翻可能是颈部,跳高可能是腰部,跳运可能是下肢,而投掷可能是肩部;安全隐患发生的环节也不相同,如有的在开始,有的在运动的完整练习中,也有的在动作的结尾。所以,教师要关注课程中需要学生特别注意安全的每一个环节,并提醒学生引起注意。对一些高危体育项目应特别重视和强调,如游泳、跳箱、跳马、铅球、标枪、足球、篮球,以及一些挑战自我极限运动。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应在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指导下,有组织地开展。

同时,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对所有体育场地、器械进行定期彻底的摸底、检查,尤其是对大件体育器械,如足球门、篮球板、篮球架、跳箱、山羊、单双杠等要做重点检查。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存在安装不当、使用期限已过、老化等存在隐患的,要及时做出修理或做报废处理。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精心组织是关键

体育活动都需要一个组织者,在体育课上的组织者是老师,体育活动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组织者的能力,活动组织到位,危险系数就会减小到最低。体育活动组织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示范要让体育素质高的学生进行;反复强调器材的使用方法和课堂纪律等。

1.活动前。活动前应选择合适的场地、安全的器材,检查学生的服装里是否有小刀、钥匙、手机等坚硬物品,体育教师还要认真备课,认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课外活动、或者课间活动时从没有做热身活动,一开始就进入了高强度的运动,这很容易发生关节损伤事故;也有的学生不注重运动着装,穿着牛仔裤活动,从而使人体活动范围受限;还有的是活动场所不规范,在教室门前踢球,给其他同学的安全带来威胁,这些做法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活动中。活动中要有安全措施的落实,教学内容的安排、场地、器材的利用一定要合理。体育教师要做到课前提前沟通,协调好各种环节,处理好班与班、教学内容与场地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之间的课程井然有序,相互不干扰。

3.活动后。活动后的安全不可忽视。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放松工作,按照运动负荷的大小,适当选择放松时间,使肌肉松弛、心率平缓下来。另外还要正确处理活动器材的收回,并保证学生安全离开活动场地。

四、培养能力是目的

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除了锻炼学生身体外,还应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学会掌握一定的急救措施。

1.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非常重要,在紧急关头能转危为安。如身体失去平衡时,应立即向前跨出或向后倒退一大步,以保持身体平衡;身体跌倒时要注意就地团身滚翻,不明飞来物要击中身体时要及时保护头部,并注意躲闪;另外,应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对身体能力弱或者协调性差的学生进行重点保护与帮助。

2.学生要学会一定的急救措施。第一,作为事发现场的目击者,应该有义务去进行抢救。在确认受伤者意识是否存在的同时,要及时联系身边的同学,报告老师,拨打急救电话,必要时要迅速将受伤者送到校医务室,期间还要采取必要的方式防止伤情的进一步恶化。第二,作为受伤者本人,如果在第一时间内得不到其他同学的救援,可以临时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如,包扎、止血等,这些应急措施是每个学生必学的常识。

大学生参加冰雪体育文化活动或者运动而形成的一种涵养或者能力,就是大学生冰雪体育文化素养,这种素质将大学生的冰雪体育品质和精神结合在一起,也是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冰雪体育文化素质包括了几个方面,即:冰雪体育技能、冰雪体育知识、冰雪体育行为、冰雪体育精神等。

1.1冰雪体育知识

大学生冰雪体育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和安全知识以及必须掌握的生理常识等,要求学生了解冰雪体育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的各种作用,大学生必须科学的安排自己的冰雪体育活动,并培养自己对冰雪体育活动的评价能力和欣赏能力,恰当的了解冰雪体育赛事和冰雪体育代表的人文文化和知识等。

1.2冰雪体育技能

大学生冰雪体育技能包括基本技能、锻炼技能、审美技能和娱乐技能和自我评价技能等,还需要掌握冰雪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处理办法,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冰雪体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大学生要在运动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冰雪体育素质,保证自己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均衡的大脑意识,促进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

1.3冰雪体育精神

冰雪体育运动中蕴含着有价值的作风、思想,能够启迪大学生的思维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有利影响,这就是冰雪体育精神。具体来说,大学生在参加冰雪体育活动时所展现的精神、面貌、心态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就是冰雪运动精神的组成部分。冰雪体育精神包括乐观向上的态度、良好的适应能力、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遵守规则的优秀品质、公平看待问题的能力等。

1.4冰雪体育行为

大学生的冰雪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冰雪体育生活,就是冰雪体育行为,冰雪体育行为也反映出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冰雪体育行为包括冰雪体育时间、冰雪体育活动、冰雪体育消费等,在冰雪体育素质的组成因素中,冰雪体育行为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也是冰雪个性的体现形式,冰雪体育行为会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2.冰雪体育文化素养的影响要素

2.1兴趣因素

大学生进行冰雪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冰雪体育课,如果冰雪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能够符合大学生的兴趣、年龄特点,就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冰雪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性,树立正确的冰雪体育价值观。如果冰雪体育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一成不变,那么就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再加上冰雪体育教学课时不多,很难激发学生兴趣。

2.2教育因素

高校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念、思想和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生存发展技能,因此良好的体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优秀的身体条件。但是教师要注意素质培养和技术教学同等重要,教师不仅要看到冰雪体育教学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还要看到其休闲娱乐、素质教育的作用,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提高。

3.培养大学生冰雪文化素养的方法

3.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很难培养学生的冰雪文化素养,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高校要通过冰雪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冰雪体育教学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逐渐贴近社会,从这个角度将,冰雪体育教学不仅是素质教学的内容,更是一种手段。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心理条件、生理条件和适应性等因素,努力由“育体”向“育人”转变。

3.2革新教学模式

冰雪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对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行为,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应注着手进行冰雪教学改革,革新教学计划、教学环节和教学课程,结合大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生理特点恰当选择教学内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技能培养。

3.3改革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也是冰雪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冰雪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改革课外活动,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冬季锻炼的意识,继而发展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教师应设置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组织冰雪冬令营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4.结语

1.1社区体育志愿者为社区体育的发展维护了基本物质条件虽然人力资源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关键资源,但是,资金、场地、设施等物质基础也是社区体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实际操作中,行政主管部门没有能力为社区体育活动提供如此细致的服务,而社区体育活动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发展中的一项不易量化的指标,让社区主管无力也无暇亲力亲为扶持其发展,为其谋求合适的发展空间。在此种情况下,社区体育的开展自发性意味更浓,此种自发体现在物质基础的满足上是更多的依赖于社区体育志愿者努力,他们多方寻找、协调,有的甚至是自掏腰包,为锻炼提供了场地、器材、照明等活动条件,为保障社区体育活动开展带来了基本的物质满足,成为了社区体育的发展保障。

1.2社区体育志愿者为社区居民保障了均等的锻炼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都有了很大的转变,高水平的生活质量成为了民众的追求,而健康则成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当更多人选择通过体育锻炼获得身体健康的时候,如何让锻炼者都能够获得参与的机会,保障锻炼的安全、科学、有效,成为了社区居民关注的问题。社区体育志愿者作为社区体育活动的骨干,不但体育锻炼的经验与运动常识较为丰富,同时又具备开朗、乐于助人等性格特点,这些让他们能够为社区体育活动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使他们在自身追求健康的同时,对一起进行锻炼、健身的同伴予以技术上的指导,锻炼、养生常识的介绍与教授,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督促大家持续的参与健身活动,从技术教导到情感交流,逐步让他们成为了社区居民锻炼的领头人,大家在他们带领下共同追求健康,获得良好的生活方式,可见,社区体育志愿者成为了社区居民拥有健康的身体助推力,帮助更多的社区居民获得了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和条件。

2社区体育志愿者弥补了我国现行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

在世界范围内,一支数量庞大的体育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大众体育不同的领域中。有人说志愿者是西方大众体育的基石,没有志愿服务,就不可能有西方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国外经验证明,社会服务和体育娱乐领域是吸纳志愿者人数最多的领域,近3/5的志愿者服务时间用于这两个领域。如早在2007年德国注册的体育志愿者就有270万人,付出的劳动时间相当于每年1小时2亿人工作。法国有100万体育志愿者,每年约完成1小时1亿人的工作;意大利6000万体育志愿者,每年约完成1小时1.51亿人的工作。如果将瑞士体育志愿者所做工作折合成工资,将高达15亿瑞士法郎。在如今,没有一支数量巨大的志愿者大军,一个社会的体育可能只处于发育不良的状态。以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社区居民的体育需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亟需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注入。社区体育志愿者在社区体育工作中,扮演了管理者、组织者、指导者等多个角色,而这些角色在现存的社区体育管理过程中,都是政府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的内容,社区体育志愿者在主管意愿与客观实际上,都在发挥着自身的力量去努力填补或者是弥补这些不足与空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社区居民锻炼的科学性和健身的持久性,这些对于社区体育的长远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政府来说,将志愿活动纳入自己的视野,既能降低行政成本,又能为政府转变职能、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契机,如果能够加强对社区体育志愿者的规范与管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发展来看,社区体育志愿者是能够成为社区公共服务不足的情况下的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3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志愿文化和志愿精神

现代社会的发展,在钢筋水泥铸就了伟大的建筑的同时,也铸就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鸿沟,这与传统社区的那种邻里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社区关系形成巨大反差。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服务开展,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推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追求无私奉献的人生理念。更多的社区居民体会到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切实益处,让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投入有了更加明确的反馈与价值,同时,社区体育志愿者在进行社区志愿服务时,会潜移默化地感染被服务对象、影响周围的群众,使大家逐步的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之中,有的甚至能够成为另外一个志愿者,这本身就是一个文明与爱心传递的过程,可以发挥积极的榜样与导向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人际环境的形成,更好地服务居民、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

4提高自我能力,升华精神品格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