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近年来聚焦科技攻坚、成果转化、企业主体、平台重塑等重点领域,先后实施多项改革举措,不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与动力,为加快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改革攻关机制。以科技攻关零基预算改革为牵引,推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实现流程再造。我省强化任务统筹,设立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专项,制定《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七统一”(统一征集、统一凝练、统一申报、统一评审、统一立项、统一拨付、统一管理)科技创新攻坚新模式。强化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点方向由40个优化聚焦为11个,单个项目支持力度提高了4.7倍。强化科产融合,今年,企业牵头和参与的攻坚项目数量达215项,支持资金10.17亿元,分别占2024年安徽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总数、省财政资助金总额的98.2%和99.5%。
探索转化路径。省政府制定出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配套制定48项“激励+松绑+免责”政策,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活跃度明显提升。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效率加速提升,在全省106家单位全面推广“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科大模式”,截至8月底,累计赋权成果868项、估值约5亿元,成立或入股企业82家。科技成果转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举办“双创汇”活动超120场,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023年达4734.2亿元,同比增长54.2%。
创新扶持模式。构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培育科技领军企业11家,全省独角兽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居全国第6、第7、第8位。实施规上重点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和无研发机构“两清零”行动,打通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到企业绿色通道,2023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027.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81.4%;新获得的11个国家科技奖项目中企业占比超80%。
重塑平台体系。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运行,获批合肥先进光源、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等大科学装置,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大科学装置建设。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9家,挂牌运行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谋划推进首个由我国牵头的国际大科学工程。重塑省级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三大体系,在全国率先完成135家省重点实验室重组。
强化金融赋能。优化“基金丛林”,组建总规模150亿元的省级天使母基金群,累计设立子基金33只。优化科技贷款,建立总行级科创金融中心8家、特色机构64家;首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签约银行105家,签署协议户数超1万户,贷款余额达1400多亿元。优化融资担保,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担保机制。
打造“试验田”,“科大硅谷”影响力有了新提升。组建混合所有制运营公司,搭建“全球校友组织+创新中心+创新单元”全球创新网络,组建9家海内外创新中心,构建40个创新单元。构建产业培育模式,实施高校院所“淘金计划”,累计捕捉科技成果超2000项,推动科研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
此外,还为科技企业提供“一对一”陪伴式服务,集聚科技型企业和科创服务机构超4700家。构建人才汇聚模式,建立高层次人才预认定机制,非全职到“科大硅谷”人才同等享受政策支持,授予“科大硅谷”内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人才自主评定权。(记者 鹿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