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故事杨雨萱起名的文化 课程设计

课程

课程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名字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

2. 探讨名字与个人身份、家族传统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4. 通过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适用年级:初中一年级

课程时长:40分钟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

名字文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姓名卡片

白板和马克笔

课程结构:

1. 导入(5分钟)

活动:名字接龙

教师开始,说出自己的名字,并解释名字的含义。

学生依次接龙,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含义。

引入话题:名字不仅仅是标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2. 知识讲解(10分钟)

多媒体展示

展示不同文化中名字的命名习惯和含义。

重点介绍“杨雨萱”这个名字的文化背景和可能的含义。

讨论名字与家族、地域文化的关系。

3. 互动讨论(10分钟)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名字进行深入探讨。

讨论内容包括:名字的来源、含义、家族背景等。

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4. 创意活动(10分钟)

名字创作

学生尝试为自己或他人创作一个新的名字,并解释其文化含义。

分享创作过程和理由。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全班讨论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名字的文化意义。

学生分享学习感受和新的认识。

教师总结,强调名字的文化价值和个人身份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名字的故事和文化含义。

调查家族中其他成员的名字,记录其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评价方式:

课堂参与度

小组讨论的表现

作业完成质量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名字的文化意义,能通过互动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命名习惯。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