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移民尤溪最多的村三明清流县“祠堂新貌”,是非遗传承所,也是乡风文明实践地,莆田移民尤溪最多的村三明清流县祠堂新貌,非遗传承与乡风文明实践地
祠堂文化是福建省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在三明市清流县,历史悠久的古祠堂不仅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见证了当地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所结出的“幸福果实”。
近年来,清流县各乡镇积极开展“祠堂新貌”创建项目工作,将祠堂文化和乡村的发展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一系列宝贵经验。
8月31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重访三明,走进清流县赖坊镇赖武村、田源乡田口村等代表性村落,以点窥面,探寻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新路径。
活化利用,助力非遗传承
在清流县赖坊镇的青山绿水间,镶嵌着百余栋古色古香、翘角飞檐的古民居,被称为赖坊古村落。
8月31日拍摄的清流县赖坊非遗馆。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力
赖坊古村落形成于宋,繁荣于明、清,位于赖安村和赖武村地界,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古村落。2007年12月,赖坊古村落被省政府授予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乡;2008年10月,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走进赖坊镇赖武村,可以看到一座座布局完好、保存完整的客家古建筑,赖坊非遗馆便坐落其中。
该展馆依托海公祠而建,展示了摆五方、冲炮阵、古乐坊、乱弹、大漆葫芦、等众多非遗项目,是赖武村完成活化利用的三个古祠堂之一。
“赖坊的赖氏宗祠原本是用来祭祀祖先,进行孝道文化传承的场所。当年,红军经过这里的时候,村民就把各个祠堂清理出来当宿舍,后来这里又改建成赖坊中心小学。”赖坊理事会会长赖慈龄向澎湃新闻讲解该祠堂“活化利用”的历史渊源。
赖慈龄介绍,新学校建成后,赖坊中心小学从这里搬离,后又经过修缮维护,这里成为非遗传承的场所。
2023年2月,赖坊乡赖氏祖庙举办走古事活动。 三明市文明办 供图
在校大学生陈宁馨、田钰是赖坊非遗传承所的志愿者,她们说,之前只通过文字和影像资料对相关非遗项目有粗略了解,但来到赖坊之后,才真正感受到技艺的精湛和传承的艰难。
“这些非遗项目是赖坊宗祠文化中的精华,需要保护和传承。但许多非遗项目,因为费时费力而面临着传承的困境。赖坊对祠堂活化利用,将其作为非遗文化的展览所,举办各种非遗传承交流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娱生活,也传承了本村落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打破了非遗传承的困境,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让传承真正走下去。”田钰感慨道。
赖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副所长陈荣君介绍,赖坊镇共有省级非遗2项,市级非遗7项,县级非遗7项。目前,已针对整体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做了初步工作,其中大漆葫芦工艺、走古事等项目已建有专门展馆。
他告诉澎湃新闻,从2018年至今,赖武村通过以租代修的模式,已对五个古祠堂进行了活化利用,其中3个已修缮完成,2个正在修缮中。
“如今有了这样的活动场所,村里的老百姓都很高兴。”赖慈龄说道,村民不仅可以参观学习,还能传承和发扬孝道文化、传统技艺,极大地丰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
2022年2月,清流县长校镇在李氏大宗祠开展民俗活动——摇旱船。 三明市文明办 供图
与此同时,“祠堂新貌”的创建,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打实的经济效益。
赖慈龄介绍,赖坊古村落从2008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以后,吸引了很多游客,村民也因此有了更高的收入,“赖坊的红心地瓜、红衣花生等农副产品也越来越出名,越来越好卖了。我们经常开玩笑地讲,就是光卖矿泉水也能增加不少收入。”
赖慈龄认为,对古祠堂的活化利用,不仅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动力,也显著地促进了村民物质生活的改善与精神文化的提升,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古祠堂成为文明实践的新阵地
“原先只在祭祖时用,现在日常都是开放的,村里的宣讲、文艺演出、民情议事也都在这里进行。”清流县田源乡田口村村民黄景四向记者说道。
澎湃新闻了解到,自西周宗法分封制开始,祠堂逐渐成为宗亲氏族的精神纽带,记录着浓浓乡情。
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祠堂不仅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桥梁,也蜕变为培育文明乡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阵地,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田口村党支部书记黄志松向澎湃新闻介绍,田口祠堂原先是田口黄氏宗亲敦亲睦族、祭缅祖先的重要场所。该祠堂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其间经过多次修缮,最新一次是在2019年。如今,随着“祠堂新貌”创建项目的开展,它已成为村民群众农闲之余集中活动的地方。
2024年2月,赖坊镇在祠堂开展首届集体婚礼活动。 三明市文明办 供图
黄志松介绍,祠堂设立了政策宣传舞台、党群服务平台、老年活动基地、民情议事厅,添置了电视、阅览桌、锣鼓等设施和乐器,“祠堂摇身一变,村民可以在这里跳舞唱歌、读书看报、学习政策等等”。
“平时,前后村的老人们都会围坐在一起,听我讲讲最新的政策还有普法宣讲。”令田源乡志愿者罗星印象深刻的是,“去年重阳节我给大家讲关于增进民生福祉的相关政策时,村民们说,作为田口村发展的亲历者很有感触,也很感动。”
罗星还表示,现在活动场所变多了,村民们打心眼里高兴。
“我目睹了田口祠堂的变化,也经常参与到祠堂活动中来。”村民黄景四说,“田口的村民,特别是我们这些老人家,真心希望乡村两级能够把‘祠堂新貌’的好做法坚持下去。”
2023年2月,清流县龙津镇在欧阳祖庙开展外嫁金花“回娘家 叙亲情 行孝悌 献爱心 承非遗 同祈福”首届暖雪节活动。 三明市文明办 供图
田源乡宣传委员池秀丽表示,田源乡宗祠文化与孝道文化源远流长,拥有700多年的历史。在“祠堂新貌”创建活动的推动下,原先功能单一的传统宗祠已经转变为集红色文化阵地、政策宣传舞台、党群服务平台、社会志愿服务等于一体的活动场所。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祠堂创新性活化利用功能,努力让‘祠堂新貌’成为加快文明实践的‘助推器’。”池秀丽说。
据三明市文明办介绍,在清流县,越来越多像赖坊镇、田源乡这样的乡镇,将红色文化、家风家训、志愿服务、非遗传承等内容与传统祠堂相结合,深化移风易俗,推动乡村治理,组建了银发红歌队等186支志愿服务队,开展重阳节祝寿、七夕节集体婚礼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1300余场次,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出各具特色的乡风文明实践阵地。
2024年5月,清流县田源乡设在祠堂的党员流动服务站里,举行收集民意活动。 三明市文明办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