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实
2022年11月国家推出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实施,个人养老金业务迎来扩围。昨天,我们报道了,人社部等五部门发布通知,明确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从这个月的15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并就公众最为关注的投资产品、提前支取、风险管理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调整。为何要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情况如何?我们一起来了解。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主要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足于保基本。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主要发挥补充作用。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是国家关于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
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突破7000万
根据昨天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自今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从北京、上海、广州等36个先行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突破7000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董克用:咱们国家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10亿人,除去3亿人已经在领养老金了,还有7亿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原则上都可以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这样一个全面实施,就更加公平了。
应对人口老龄化 为老年生活再添保障
专家解读,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目的,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具备条件的人员在年轻时进行养老储备,并通过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实现积累资金的保值增值,为老年生活再添一份保障。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齐传钧:个人养老金的推出也是国际的一个基本做法,(目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通过参保缴费享受各种税收优惠各种利好,同时做强做大自己未来的养老保障储备。
增加提前领取情形 方式更加灵活
在缴费环节上,参加个人养老金,年缴费上限为1.2万元,对缴费者按每年1.2万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在投资环节,参加人可根据自身偏好,自主选购养老金融产品获取收益,对账户资金的投资收益不征税。在领取环节上,领取时按3%较低税率征税。例如,投资者领取1万元,个税即为300元。
《通知》还增加了提前领取情形,除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领取条件外,参加人患重大疾病、领取失业保险金达到一定条件或者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也可以申请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领取方式也将更加灵活。参加人可以选择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并可进行变更。
刚才新闻中说到,个人养老金可通过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收益。因此“投资产品的品类是否丰富?能否有较多收益稳健的产品?”,直接关系到制度的吸引力。我们从“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获悉:截至12月12日,个人养老金产品已包括“26款理财类产品、466款储蓄类产品、165款保险类产品、和200款公募基金产品”。而此次《通知》还规定,在现有“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基础上,将“国债、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目前,中国证监会已经将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了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这意味着个人养老金可供投资的产品数量已经超过了900只。今后个人养老金里面的资金理财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报告:2024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5.53
有了好的投资选择,还要有良好的养老储备意识和行动。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9亿人。而根据近期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显示,未来10年,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的“退休潮”。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储备需求将显著增加。但报告同时显示,尽管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养老储备的重要性,但开展实际行动的人却不多。
2024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5.53
近日,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共同发布《2024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报告显示,2024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5.53,与2023年持平,居民的退休准备尚待加强。在衡量指数的6个维度中,“退休计划完善度”相较2023年略有提升,从2023年的3.84提升到2024年的4.17。
养老储备需求增加但行动不足
在退休财务准备方面,报告显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和银行储蓄低风险理财产品为四种覆盖率最高的退休财务准备方式。从退休准备指数的细化指标来看,近年来反映受访者退休准备意识方面指标得分较高,而反映实际行动方面的指标得分都比较低,说明中国居民在退休准备的意识方面这些年来是在不断提升的,而且达到了比较满意的一个认知水平,但是退休准备行动方面,却不尽如人意。
根据报告,收入水平可能影响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通意愿,收入较高的人群通常具备更强的财务规划能力,愿意为未来的养老储备进行投资。金融素养与退休准备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个人金融知识的提升,其退休准备指数也相应提高。这强调了加强金融教育、提高公民金融素养对于增强退休保障的重要性。
养老金融产业机遇巨大有待开发
在养老金融产品需求方面,受访者普遍表现出低风险偏好,且更倾向于选择养老保险作为养老投资品种。报告认为,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在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上依然广阔。在产品供给层面,建议推动产品创新与多样化发展;在信息教育层面,建议加强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认知。
新闻观察: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为长寿做好准备的社会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鼓励具备条件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先做好养老储备,为老年生活再添一份保障,你怎么看待未来的老年生活呢?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个观点,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我们开始进入长寿社会,而不是老龄社会。” 长寿与老龄的区别在于,长寿社会是为人类更长的寿命做好准备,确保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意义;而老龄社会往往给大家的是一种负面印象,伴随着疾病和衰老等等。今天,全球多数国家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超过了70岁,出生在21世纪的年轻一代活到90岁甚至更长的可能性非常高,所以今天当我们谈到未来养老的话题时,不仅仅是如何体面地延长生存时间,而是应该更大胆地对老年生活的质量提出需求和期待。
具体需要做些什么呢?
我们应该构建一个为长寿做好准备的社会,确保长寿者的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而不是让长寿者成为社会的负担。首先,健康是一切的前提,对于长寿社会这点更加重要。未来,除了疾病治疗、慢病管理,我们的医疗资源和健康资源应该更多的投入到鼓励人们更加健康地生活,提前保健和预防。比如之前很多人的生活观念是“先苦后甜”,拼命地工作甚至带病工作,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政府也在大力发展运动、健康产业、设施等等,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转变。第二,长寿社会一定是科技社会。目前全球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在智能装备上大幅超过年龄结构比较轻的国家,智能装备可以很大程度解决长寿社会存在的劳动力问题,反过来,长寿社会对智能装备的需求也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最后,长寿社会需要财富基础。一方面个人养老金等养老保险是个体老年生活质量和整个长寿社会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当个体的生命周期被健康地有质量地延长时,他就能够继续创造价值,即使不上班、不给子女带娃,多出门旅游,也能给消费市场带来很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