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公募基金行业作为普惠金融的代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载体、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天弘基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公募基金需要服务国家战略,成为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中坚力量;需要服务市场发展,充分发挥专业买方机构的资源配置功能、价值发现功能,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和压舱石;需要服务客户需求,不断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这些价值的实现,都需要强大的投研能力作为基石。那么,公募基金公司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投研能力?天弘基金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度策略会暨20周年活动”中给出了自己的解法——构建流程化、平台化、智能化的科学投资体系。在会上,天弘基金副总经理聂挺进在策略会上以“打造基于流程、平台、智能的科学化权益投资体系”为主题发表了演讲,天弘基金固收体系总监姜晓丽则详细介绍了天弘固收投研体系的演进。
天弘的投研理念不追求收益的最大化,而是通过多种手段为整个投资流程“上保险”,最终收获大概率正确的投资结果,为投资者赚取更稳定的投资收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天弘基金已累计为客户赚取收益超3100亿元。
聂挺进:构建流程化、平台化、智能化的科学投研体系
长久以来,公募行业在主动权益投研方面一直存在着诸多痛点,如:高度依赖投资经理的个人能力;缺乏体系化、投研人员精细化的管理和赋能机制;投研负责人缺乏管理能力、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抓手;投研人才考核激励机制与机构化、平台化的管理理念并不匹配等。
聂挺进认为,公募基金的投资目标是为客户创造可追溯、可复制、可预期的风险调整后的超额收益,为此需要以科学化投资为导向,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克服长期存在的难点、痛点,做好投研生产流程化、交互决策平台化、关键节点智能化这三方面的工作。
展开来讲,投研生产流程化,研究端、投资端和风控端组成了投研的整个流程,其中,研究端主要根据定价赔率体系明确个股清晰的主观胜率赔率,对重点覆盖池公司的定价赔率表进行动态更新,随时触发研究和投研的实时沟通。同时,组合投资管理系统与定价赔率表输出结果关联,在判断基金经理胜率基础上,整体赔率和胜率加权之后,整个组合公司级别的主观预期收益率可衡量。投资端负责搭建端到端的组合投资管理系统,包含组合分析、绩效评估、模型策略、组合交易、风险分析等各个模块。组合投资管理系统与前面的研究端打通,最终基于风格策略构建选股框架,通过组合优化器、组合试算器、行为纠偏器等帮助人类基金经理提高组合构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风控端则通过VAR值、量化指标、战术纪律等对组合的风险进行管理,系统化控制回撤风险。这三端叠加才能最终确保投资组合产生的超额收益可追溯、可复制、可预期,力争使基金产品经受过严格的品质保证。
交互决策平台化。过去的投研及平台短板明显,赋能效果较差。聂挺进介绍,针对这一问题,天弘基金目前正在构建面向各业务线的投研一体化平台TIRD,希望通过该平台,把研究的不连续、易断档、主观决策占主导,逐步转变成可积累、过程清晰化、考核可量化,实现从主观到事实的转变;从完全依赖人脑,到人机协同,使策略可以积累迭代,业绩可以评价解释;从一个个电脑之间分布式的封闭平台,变成协作式的开放平台,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未来的TIRD平台将具备知识留存完整、知识共享及时、策略产生顺畅、团队激励明确等多重优势。
关键节点智能化。大模型给公募基金的运营管理、投资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会。聂挺进认为,公募基金公司应该走专业化大模型之路,不需要几千亿、万亿级别的参数规模,不需要唯算力是从,也不需要太过全面的能力。从应用目标来看,人工智能技术投资应该从提升投研自动化能力、优化投资决策、推进产品创新和丰富客户服务、降低投资风险等方面着眼和切入。
聂挺进介绍,目前天弘基金正在推动人工智能全面嵌入核心投资流程和为投资经理提供决策支持,有望在未来半年到一年时间内,在投研流程中逐步运用。通过关键节点智能化,天弘基金希望为投研人员的洞见生成、组合优化和个性化管理等方面提供助力。“能为客户所理解感知的白盒化、科学化投资,是天弘基金不断坚持和努力的方向。”聂挺进说。
姜晓丽:分工协作、科学研究,力求合而不同、百花齐放
在获取投资收益的过程中,投研人员常常会有一种很深的“靠天吃饭”的感觉,而基金业绩也会随着“天气变化”出现波动和不稳定。天弘基金固收体系总监姜晓丽表示,作为一线基金经理,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这种业绩不稳定给客户、渠道带来的影响,所以天弘一直在努力提升投研能力,希望推出的产品是大概率合格的、业绩稳定的产品。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天弘在研究端秉承科学研究导向,进行专业分工,同时搭建开放、信任的团队氛围,从而在投资层面有效地“合起来”,通过高胜率研究结果的叠加,实现投资结果的大概率正确,最终达到合而不同、百花齐放的效果。
姜晓丽指出,分工协作是投研专业化的必然要求。那么,怎么分才能分得有效、互不干扰、穿透本质?这就要求投研人员在分工之前,先达成一个研究共识,即研究必须是科学的、可验证的,这种科学化的投研导向,是分工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分工后各个模块产生的研究原材料是科学的,是能够被有效传导到下一个环节的。事实上,在天弘的投研体系里,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求研究端的各个模块都是科学的。
分工之后怎么整合起来,同样是个难题。姜晓丽表示,这方面的主动权会交给基金经理,由基金经理凭借自己的经验、世界观、风格,来组合使用各个模块的研究成果,结果由基金经理自己负责。最终,整个研究投资体系整合的是分工的模块,不同的是基金经理各自的模块组合,这样一来就实现了科学和艺术的搭配、严谨与自由的结合,最终达到的理想状态就是合而不同、百花齐放。具体到业绩层面的表现,虽然基金经理的风格各不相同,但业绩基本都不错,这就是天弘倡导的百花齐放。
先进投研体系助推业绩提升,天弘为客户赚取收益超3100亿元
在长期坚持科学投研的过程中,天弘固收投研团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以天弘基金独创的“天弘五周期”债券投资模型为例,姜晓丽表示,该模型的特色是机构行为周期,在科学化的导向下,其有效性经过了理论模型和实践应用的双重验证。具体到投资端,在整个债市投资过程中,“天弘五周期”从宏观经济、政策、行为、仓位、情绪五个周期来把握机会,如果这些周期都指向同一个方向,那就说明此时的胜率是比较高的,这时候的产品仓位就会安排得比较重。反过来说,如果显示的结果有一些矛盾的地方,那就需要适当降低仓位。“在这种情况下,犯错的概率会比较低,大概率做正确的概率要超过50%。”姜晓丽说。
在“固收+”投资方面,天弘也有自己的投研方法。天弘认为,“固收+”并不是简单地把两类资产放一起,让两个基金经理各自去管。姜晓丽表示,为了保证投资的结果大概率正确,我们希望把每个环节都尽量做对,这样即便某个环节出错,总体上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回撤。天弘的科学投研体系虽然不能保证最终投资的结果是最优秀的,但同样也不会让投资者蒙受太大的损失,产品业绩有望稳定在市场的前1/2、前1/3,最大程度上保证相对稳健的投资结果。
整体而言,天弘希望在坚持科学、开放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分工,在每个模块都追求极致,追求高概率的正确,然后在投资层面将各个模块有效地“合起来”,共同为可能犯的错误“上保险”,最终追求投资结果的大概率正确。
随着对科学投研体系的持续构建完善,天弘基金的投研业绩表现也持续亮眼。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主动权益产品整体业绩近3年排名同行业前21%;固收方面,截至2024年9月30日,天弘基金旗下固收类基金业绩近七年排名第1、近五年排名第5、近十年排名第9。
投资者回报方面,天弘基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天弘基金公募业务累计为客户创造收益3136.64亿元。(金放)
数据来源:公司排名数据来源于海通证券发布的《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截至2024年9月30日,天弘基金具体排名为9/67(近十年)、1/98(近七年)、5/118(近五年)、99/143(近三年)、91/161(近两年)、108/172(近一年)。主动权益评价结果数据来源于海通证券,截至2024年9月30日。评价范围涵盖全市场公募基金,近3年主动权益整体业绩表现排名为31/153。天弘基金累计赚取收益数据来源天弘基金,涵盖公司旗下所有公募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基金利润加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