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精选12篇)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
(一)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抛锚式教学是一种以技术学为基础的, 受西方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影响的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与情境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抛锚式教学通过建立有感染力的事件或是真实的情境, 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 并亲身体验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反思总结的全过程以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将学习抛锚在某一具体的情境中, 为学习者创造轻松的、真实的、富有感染力的学习环境。抛锚式教学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它适合应用于基础知识性学科和与实际联系紧密的专业学科的教学。
抛锚式教学中“抛锚”是指建立并确定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件或问题。“锚”指的是教师向学生提供的富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情境, 它具体包括两方面含义: (1) 宏环境。通常是指一个能够包含所需主题, 并且能提炼出与“锚”相似问题的情境;它具有概括性高、感染力强的特征; (2) 技术。它就是教学中可以依靠的“锚”。一方面, 以技术为支撑, 可以创设出仿真的学习情境;另一方面, 学生可以依靠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不断研究情境中某一特定的点, 全方位地对问题加以探索, 使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 从而能延伸到其他领域。
(二) 抛锚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抛锚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由上可知, “抛锚式”教学模式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是典型的“学生本位”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有以下优点: (1) 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幅提高, 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学习; (3) 丰富了知识面, 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查阅文献, 动手实验, 提高了学生的学术修养。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角色
“抛锚式”教学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 教师成为“引路人”和学生的“学习伙伴”, 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来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来完成对相关问题的解决。
(一) 教师角色
教师要想成为学习的“引路人”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多与学生交流,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2) 设立切合教学内容的事件, 对新旧知识进行串联,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 感知学习的意义; (3) 在可能的条件下, 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协作学习。其中, 引导的方法包括:抛出适合教学的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在讨论中尽可能多的聆听学生的主张和建议并设法把问题的难度层层推进, 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 发现规律, 反思总结。
(二) 学生角色
学生要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积极探索, 求知若渴, 主动去发现构建知识的意义; (2)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要积极搜集相关的信息, 查阅资料, 对所学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假设并加以验证; (3) 积极调动所学知识, 尽量将新旧知识进行关联, 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并对此种关联进行认真的思考、总结。“联系”和“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若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结合起来, 学生构建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法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 教师讲解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 再通过分析典型例题, 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最后布置学生做相关习题和练习。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是使学生在情境中认知, 在自我解决问题中学习, 在动手实践中得到提升。利用抛锚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采用如下教学方式:
1.划分小组。小组成员以3~6人为宜, 各组人员要平衡分配,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沟通和交流;
2.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所要教授的课程和相关知识, 给出一个真实的情境, 学生根据情境提供的相关知识, 主动学习,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达到学习的目的;
3.确定问题。从情境中提炼出与当前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
4.自主学习。在整个探讨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自己探索, 在必要的时候,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 为学生研究的深入搭建平台;
5.互动合作。小组成员之间, 组与组之间, 学生与教师之间, 可以就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补充认识, 纠正错误, 达成共识;
6.知识转移。指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运用到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做到融会贯通, 这样可以巩固知识, 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7.教学评价, 应用抛锚式教学, 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反映出来的偏差。
抛锚式教学模式图如下所示:
四、抛锚式教学法在《保险法》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一) 教学内容
代位追偿及相关知识。
(二) 教学过程
1.保险法学课程共有学生52人, 根据自愿结合及班干部带队的原则, 共划分为9个小组。
2.教师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代位追偿, 给出一个具体的、真实的案例:福建省光通糖业有限公司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钦州分公司水路运输货物保险合同纠纷案。
3.确立学习的主要内容, 使学生明白案例中的相关问题, 从而指导学生建立学习的目标体系, 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
在本案例中, 提出的问题有:
(1) 代位追偿具体是指什么?
(2) 代位追偿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3) 委付及其成立的条件。
(4) 针对提出的具体案例, 法院应如何判决?
(5) 法院判决的理由是什么?
4.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指导学生查找相关知识, 阅读相关法律, 并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目标体系。
5.组织小组内讨论, 小组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接着各小组推选代表, 对各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阐述, 同时进行讨论, 教师对讨论内容进行指引, 并提出讨论重点, 最后得出统一的意见, 由教师进行评判并回顾重要知识点。
6.指导学生寻找相似案例, 并予以解决, 同时指引学生讨论案例间不同, 巩固知识, 扩大知识面。
7. 通过学生提供的总结报告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以此指导学生以后的学习活动。
(三) 教学总结
在历时两周的教学过程中, 本次教学过程通过一个案例, 打破了教材章节的束缚, 将多个知识点穿连到一起, 提高了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同时, 采用抛锚式教学方法, 使学生主动学习, 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
五、应用抛锚式教学法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一) 情境的设计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理解学习内容,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 应该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 因而在创设情境时, 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此外, 情境的创立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目的、思维方式等, 创设适合不同学生特征的多样情境。
(二) 抛锚式教学中师生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在抛锚式教学中, 教师在课后要做更加充分的准备, 为了有效地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学习, 教师必须采取灵活的方式, 教学计划要从原来的非常具体转变为一种框架, 同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也要和学生多交流, 多沟通,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不足, 影响了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抛锚式”教学模式内涵的阐述, 分析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及其教学的优点, 重新定位师生角色, 提出了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建议。“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典型的“学生本位”教学模式, 采用“抛锚式”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及自主学习能力,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抛锚式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琴.基于情境认知的抛锚式教学案例介绍——贾斯珀系列[J].教育教学研究, 2007, (23) :33-38.
[2]夏春秋.结合美国教学案例解析抛锚式教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 2006, (5) :122-124.
[3]吴应荣.情境创设:抛锚式教学策略的关键环节[J].中国教师, 2008, (11) :22-24.
[4]李全顺.基于“抛锚式”教学的高职园林制图课程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林科学, 2015, (1) :306-307.
[5]胡天宏.抛锚式教学模式在犯罪心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15 (6) :139-141.
这种教学策略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
抛锚式教学策略由这样几个步骤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4)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在相似情境中学习
微革命的时代来临:“微童话”、“微剧本”、“微小说”、“微电影”、“微信”……
1.微童话:小刺猬的妈妈前几天去世了,小兔子很想接小刺猬来家里玩。兔妈妈说,“小刺猬身上长着刺,一不小心就会扎痛你的。”第二天,小兔子把自己身上的毛都剪了下来,兔妈妈太惊讶了,“你这是干什么?”小兔子骄傲地回答:“我要用兔毛给小刺猬织一件兔毛衫,小刺猬穿在身上就不会扎痛我了”。
2.微剧本:[清明时节]
[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3.微小说:她每周三都会来这所镇上的小邮局。邮局的人管她叫星期三小姐。今天她又如约而至……“对不起,这样写无法投递的”,拿着没有写对方姓名的信封,邮局的小伙子苦笑着抬头看了看她。只见她微微低着头、抿着嘴,双眸闪烁着热切的目光,紧紧地盯着他。
4.微电影:卡地亚(Cartier)耗时2年制作微电影——《LOdysée de Cartier 》(《调音师》)
5.微信:2013年07月22日,截至今天上午9点半,微信在其微博官方账号@腾讯微信团队最后一条微博下面的评论里,已经有一千多条回复,皆是网友反映登录问题。很多人回复说:“别发微博了,网友喊你们回家修微信!”还有网友直言不讳:“是不是让我们感受一下微信的重要性,好为将来收费做铺垫啊?”
抛锚式教学把“情境”认知作为学生有效学习、研究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基础,认为知识来源于各种实际活动和充满感染力的情境,学习是借助“情境”帮助而掌握知识的建构过程。笔者在这一环节中分别出示了五张图片,对微革命时代中“微童话”、“微剧本”、“微小说”、“微电影”、“微信”事例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尤其是每个学生日常都会接触的微信。它的短暂瘫痪告诉人们:“微时代的来临”这一“情境”,让“文学‘微写作”与学生所处的现实“微时代”相契合,从而达到了掌握“微”知识建构的目的。
二、确定问题:就其相关事实学习
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在“锚”的设计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向学生抛出“锚”了,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
笔者在这一环节提出:微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所有人都逃脱不了,那么作为其中一员,该做些什么,是让自己的微博、微信仅仅是发泄情绪,还是不辨是非的“顶沙发”,亦或是让那些“秦火火”之流的谎言继续下去。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继而引出“文学‘微写作,需要激活正能量”(图片出示)的话题。
抛出的“锚”要点是要引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产生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同时选择出与当前学习项目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引子。因此,笔者适当地套用了微博、微信等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微写作”的欲望。“锚”要抛在驱动学习的关键点上,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与动力。
三、协作学习:予以线索辅助学习
出示图片:童心早泯,要求:字数140字左右,文体不限(某地中考模拟试题微作文)。学生可以参照第一环节中“微童话”、“微剧本”、“微小说”等。
四、自主学习
即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一张语文试卷中,基础和作文各占一半,作文的地位可见一斑,但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一个难题,那就是怎样教作文,不是平淡无奇,就是索然无味。笔者为此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写作现场的碰撞对话,我们足够“文学”了吗?每组作品展示。
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作为抛锚式教学中运用“锚”的过程,教师只可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再加上适当地引导,并让学生通过团队学习,达到学生成果共享,进一步理解当前问题的意义和内容建构的目的。教师在这两个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由点到面进行探索,并期望学生逐步向无教师引导下的学习过渡,摸索出一条自己学习的方法。
五、效果评价:学习成果反映效果
笔者将这一过程安排在“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环节中,教师不仅要观察学生在团队协作中个体的表现,同时也要观察群体的表现,并做好一定的记录,了解学生对“锚”的真实意义。在小组的作品展示中,不同团队也可以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碰撞出不同的思想火花。这种评价方式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学的试卷检测,它不需要单独进行检测,它本身就是一种教学体验,是一种实验式的教学模式。
六、抛出新“锚”
笔者对于学生的作品做一定的点评后,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一定的引导:微作文也是需要正能量的。出示名人的“微”文学:
新浪微博: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
“微写作成了‘被文学。”她甚至有些担心,如今的微写作乱贴文学标签,如果这种影响反作用于传统文学,我们的文学会不会被矮化、零散化,乃至使文学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一个“微”时代,成为只言片语、三言两语的零碎片段,再也无法形成逻辑完整、结构宏大的叙事。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张闳:
大家所熟悉的唐诗、宋词、元曲,其实都是微写作的文本,古代笔记、寓言、笑话,以及古典文论中大量的诗论、词论、曲论,甚至群众喜闻乐见的楹联、格言、谜语,都有微写作的影子,像《世说新语》、《搜神记》、《阅微草堂笔记》等,都是微写作的典范之作。
引出话题:“微”文学应该传递的是正能量。
当“蔡春猪”把《给儿子的一封信》贴到博客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这封信被浏览数十万次,被感动转发及评论数万条。而小蔡以“爸爸爱喜禾”为名的微博粉丝也在短期内狂增十倍以上。在儿子喜禾被确诊为“自闭症”之后,小蔡在微博中以自强不残、爱开玩笑的喜禾爸爸形象,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戏剧性的细节场景,小心翼翼地绕开了悲剧的漩涡,展现出来的是笑中带泪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爸爸爱喜禾:开车在四环路上,视线一片模糊。当医生说出“自闭症”三个字,我知道我胡作非为的日子过去了。我儿子两岁零六天,被诊断为自闭症。回家路上,四环滚滚车流掩不住我的哭声。郭敬明说对了,我的悲伤逆流成河!
@爸爸爱喜禾:微小说是用最少的字数讲最有信息含量的故事。那有没有微电话?一个字都没说但信息含量强过千言万语?喜禾被诊断为自闭症当天,我给我妈打了一个电话,简单说了几句话后就不出声了……将近一个小时,双方的听筒里都是静音。电话如果有监听,监听的人都会睡着。
学生在“蔡春猪”平淡而真挚的情感中思考又一个新的“锚”。
笔者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抛锚式教学对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班级,学生们操作起来会出现诸如:小团体合作过程中缺乏主心骨而导致协作失败等问题。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必须在小组中确定出中心人员,基础相对薄弱的成员可以借鉴组员讨论成果,并在发言中适当弥补讨论中意见的不足,从而达到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的乐学、善学的良性循坏。同时在课后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建立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在这两个平台上写微博,分享好友圈等。当然不要规定特定时间让学生去写,完全可以即兴,由起初几十个逐步过渡到百余个字,这样渐渐形成乐写、好写的良性生态圈。
一、阐述抛锚式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
1.抛锚式教学的含义。抛锚式教学又称“实例式教学”,具体到英语教学中,“锚”就是会话场景,即模拟会话场境教学。抛锚式教学方式倡导教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让学生融入情境对话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抛锚式教学的重要性。一是能够极大的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及兴趣。
抛锚式教学是模拟情境会话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模拟场境的人物设定,让学生参与其中,融入场境。这种教学不同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切实提升教学效果。抛锚式教学主要是模拟会话场境教学,学生都会参与到模拟的场境中,这样就能够极大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参与教学活动,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三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增加就业竞争能力。抛锚式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场境对话,可以提升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及临场反应能力,灵活运用课本知识。而这正是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说抛锚式教学对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落后。目前我国的中职教学主要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输灌式教学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而英语学习需要学生多说,多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利于学生口语学习。
2.按部就班教学课堂效率低。现在课堂上教师通常都会按照英语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有些学校的英语教学只限于对英语单词的讲解及对英语语法的认识,这样的课堂是枯燥无味的,忽视了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职学生普遍具有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等特点,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制能力,枯燥的教学使他们不是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就是与旁边的学生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教学成效不高。
三、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策略
1.情境的设置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教学情境的设置既满足教学的要求,还要满足学生的实际情况。英语是人们交流的语言,它必须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所以中职英语教学情境的设置既要合情合理,还要满足专业的要求,这样设置的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在情境设置中,如果是新闻专业的学生,老师就可试着设置一个中国记者采访美国总统奥巴马情境等等,诸如此类联系实际的生话情境。情境设置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模拟场境,因此它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情境越接近现实生活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学情境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日常英语对话的基本内容,还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切实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帮助。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制定合情合理的接近生活的情境。教学实践表明,要达到抛锚式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应营造出真实、有趣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并激发其充分的理性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采取合作或独立的方法进行高效学习与探索。比如在创设情境时,老师可以考虑气氛的因素,我们的教学理念是这样的:开始是以情绪导入:用英文歌曲、诗歌等导入新课,可以在课堂开始前让学生听或者唱英文歌曲等。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大家都感到比较枯糙无味的Grammar部分同样可以用游戏来巩固。讲定语从句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选出一名学生,站到教室前讲台旁边,面向全班,背向黑板。教师在其身后向其他学生展示图片,让他们用限制性定语从句向该学生解释图片上的单词,解释中不能出现该单词。猜词的学生每猜出一个单词即得一分。如teacher:A person who always is knowledgeable and helpful and he usuallyworks in a school。在操练句型或短语时,往往很机械、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只是嘴动脑不动,如果在操练时加入竞赛的形式,那课堂气氛就会很活跃。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哪一组同学声音响亮整齐,加一分,得分最低的组要么罚唱一首歌,要么罚做一件好事,此外教师再用very good/good/excel1ent/so so.等语言加以评价鼓励,这么一来同学们都不愿被罚,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生怕出错,从而达到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一般将来时的句型。另外还有教唱学生英语歌曲,演英语课本剧,英语单词接龙赛,讲英语故事,分角色表演等形式,这些都能有效活跃英语课堂气氛。
教师应保证所营造的模拟情境应切合于教学主题,并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而展开。在设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卡片、新闻、简笔画、真人动作示范等与主题相关的实物融入课堂活动中,还可将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人或事物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浓郁的社会背景以及文化特征,为学生创造近似于真实的语言情境,有利于学生展开横向沟通与深入拓展的学习方法。
2.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促进教学评价。抛锚式教学的重点是设置情境。所以,在设置情境时,要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情境教学的内容。有时老师还可以将改变情境教学的地点,将教学地点选在具体的地方如马路或校园中,以达到教学目的。评价反馈,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英语教学的评价重点是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英语教目标,重在考核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实际表达能力等,这个评价标准与抛锚式教学的目的相符合,重在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处理实际问题,能够达到教学效果。所以,老师和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要及时完善情境内容,总结活动效果,评价老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掌握情况。中职英语教学要将学生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几个方面综合在一起,将评价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因为,学生运用语言解决职场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奖励过程,其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调节。在各小组口头汇报结束后,学生根据课堂观察,分别对自己和同伴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为了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其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
如:在教学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教材其中一篇课文《What a wonderful time!》,教师应用五个阶梯式形式进行抛锚式教育:
教学过程中,从观看图片、分组竞赛、对话交流等环节逐步增加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积感受wonderful time体验学习,协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的改变,让学生逐步回归中职课堂。
3.学会交流合作,确定“锚点”,明确任务。同样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一样的学习成效。所以,在抛锚式教学中,还要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活动,交流、分享各自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及感想等。
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置与情境吻合、与主题一致的“锚”,即确定“锚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结合学情,选择或重组一个或几个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以此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因此,教师应在认真剖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实用、具体和科学的教学目标,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开展独立的或者是合作的学习或探索。一位老师在教学感叹句时,是这样设计的:
感叹句通常由what或how引导,表示赞美、惊叹、喜悦等情感。What后接名词,how后接形容词或副词。主要结构如下:
What引导的感叹句
1)What+a/an+形容词+可数名词单数+主语+谓语!
What a nice day it is!
2)What+形容词+可数名词复数/不可数名词+主语+谓语!
What beautiful fl owers they are!
What fi ne weather it is!
3)What+宾语+主语+谓语动词!
What a beautiful garden you have!
How引导的感叹句
1)How+形容词+主语+谓语!
How hot it is today!
2)How+副词+主语+谓语!
How fast he runs!
3)How+主语+谓语!
How time fl ies!
Real Life Skills
1.Lead-in
Most of people prefer tour package to backpacking,which tour package do you prefer?Private tour or group tour?
2.Presentation
1)Read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tour packages arranged by Spring Tour Agency.Then introduce them to your classmates.The leaving dates of each tour are marked on the calendar.
Wuxi Private Tour one day costs 198yuan,people will travel by coach without offering meals,but a private will be offered…..
Tour package Private tour
2)Ask at least three of your classmates about their wishes on a coming spring outing.You may ask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d take down the answers in the table.
3)Ask students to mark the dates on the calendar in Activity 1
4)Finish the following Spring Outing Plan for your class.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fi rst.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要为学生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提供知识建构的支架。教学中所确立的问题町以是教学的总任务,也可以是某个教学内容的具体任务,目的是要引入某一主题或某一课时教学内容,激发学牛积极探索的精神,使学生获取语言和交际技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综上所述,抛锚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实用性较强的并满足英语教学主流评价的教学模式。所以,中职英语教学要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抛锚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英语,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口语表达的水平,又能让学生融入情境中真实体会到英语学习的真实乐趣,真正地达到英语教学目的。
摘要:本文阐述了抛锚式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结合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存在的教学方式落后,按部就班教学课堂效率低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策略:一是情境的设置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二是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促进教学评价;三是学会交流和,确定“锚点”,明确任务。文章认为,抛锚式教学,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其不同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
参考文献
[1]苏义.浅议中职英语教学新模式——抛锚式教学法[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7):77-78.
摘 要:高中地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新课标倡导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正是基于地理的学科点而产生的,它能促进学生借助抛锚点展开深入探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文章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进行探究,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抛锚式教学模式;综合能力;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6-0083-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颖实用的教学模式,推动了地理教学的发展。其中抛锚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地理知识的复杂性、涉及面广等特点而创建的,它为学生提供一些便捷性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展开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进行探究。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
在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的时候,教师应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为明确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行星地球”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星际漫游”的情境。利用影像化的教学材料,对“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情况”以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VR头戴设备,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更为感性的认知,借助教学情境释放抛锚式教学模式的魅力。
2.提出教学问题
在完成情境创设后,学生的学习思维正好处在一个较为活跃的状态,教师可以利用其高涨的学习热情,顺势提出相关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个环节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被称为“抛锚”,它不仅能确定教学重点,也能为教师的后续教学做铺垫。还以教学“行星地球”这个章节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天文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按照其特点进行分类。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教师可提出“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成为教师抛出的“锚”,能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理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知识点,难易程度要适中。
3.开展合作学习
抛锚式教学模式弱化了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主体意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因为学生学习水平具有差异性,所以教师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探究,让不同的思维发生碰撞,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天体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天体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对天体进行归类。像恒星的组成状况、与太阳的距离,卫星与彗星的运行状态存在怎样的区别等,都可以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恰当的引导和鼓励。
4.进行积极评价
抛锚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忽略学生的学习成绩,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积极评价,可采用小组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的方法。教师在课堂结束前要预留一定的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做出积极的点评。教师的评价要以肯定和表扬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师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互动,能更好地发挥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1.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抛锚式教学模式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大胆发言,可以和教师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在相互探讨和交流中能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促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来。
2.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利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地理探究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来。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并进行合理的提问,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抛锚式教学模式能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激励学生探究问题的本源,进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将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提高地理素养。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地理教?W中,教师应对抛锚式教学模式持有更为开放的态度,从问题的本源入手,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才能深化学生的学习理解,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保险学”; 抛锚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郭冬梅(1972—),女,河北昌黎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保险理论与实践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抛锚式教学的思想雏形最早起源于1929年,应用最成功的范例是由约翰·布瑞斯福特(John Bransford)领导的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the Cogni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简称CTGV)于1984年开发的基于12个冒险故事的贾斯珀问题解决系列。该故事系列主要针对美国五年级以上学生,按照国家数学教师委员会(NYCM)推荐的标准,将相关的数学问题镶嵌于影碟故事当中,通过提供复杂的问题解决情境,激励学生对真实问题进行持续性思考,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科学、历史、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迁移。[1]贾斯珀系列在课程设计上将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进行了融合,充分体现了学习者学习的情境性、建构性、协商性以及实践参与性,作为有效克服惰性知识的抛锚式教学被成功运用于该系列并获得了巨大成功。抛锚式教学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后,已被广泛应用于语文、历史、数学、大学英语、高校管理类等相关课程,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并不广泛。
一、抛锚式教学的内涵及教学设计特点
所谓抛锚式教学是指通过创立允许学生与教师持续探究有意义的问题解决情境,帮助学生体验不同领域专家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如何以知识为工具来解决复杂问题,进而帮助学生从不同的专家视角来探索相同情境,通过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整合其已有的知识,完成知识的迁移。[2]我们将创立能促使人们将自己的知识带入“有意义的问题解决情境”中的真实的学习情境称作“锚”,在真实的情境中,我们创设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融入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中,这个过程被称为“抛锚”。抛锚式教学的教学环节大致包括五个:创设情境(“锚”的设定)→确定问题(“抛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最关键的两个环节是“锚”的设定及“抛锚”。[3]
由于在大多数教育环境中缺乏贾斯珀系列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因此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惰性知识。学生只是将知识作为学习的结果(记住了),而不是将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不会用),通过抛锚式教学设计,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一是借助多媒体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创设与真实的情境相关的一系列复杂多样的问题或让学生完成一个真实的项目,教师创设的问题应是有探究空间的劣构问题,具有挑战性、真实性,情境中应有复杂的线索和解决问题的脉络,存在着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案,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对问题进行思考,寻求解决方案,实现意义建构;二是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设计更为深入的拓展性问题,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的兴趣,完成知识的迁移;三是促使学生有效地应用他人对自己的反馈来不断地对方案进行优化,即通过形成性评价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四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弱化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权威作用,使其以熟练新手的角色参与到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将教师由一个主导者转变为一个教学促进者与辅助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4]
二、“保险学”课程引入抛锚式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防范产生“做中学”后遗症
目前我国开设保险本科专业的院校已有近百所,有四所高校专门设置了保险学院。保险专业发展较好的院校开始尝试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很多学校已经在大四开始开设一些与真实工作场所类似的实验课程,能够将学生直接带入真实的工作情境,高校教师也较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采用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让学生动手去做等,鼓励学生体验实践得真知的过程。但在如何引导学生将惰性知识运用于实践、如何完成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迁移、如何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如何提高持续探究相关问题的兴趣上存在较多不足。另外美国学校教育曾因大量采用杜威的“做中学”理念,产生了忽视理论知识学习的问题。抛锚式教学的五大教学环节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5]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与协作学习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发现,由于我国长期的中学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教学,自己提问、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另外我国的传统教育中较推崇谦虚、含蓄,学生上课时主动提问、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不强,有时会担心别人说自己是在出风头。“保险学”课程采用抛锚式教学,一方面有助于转变教师长期以来在课堂上作为专家形成的语言霸权,发挥教师作为熟练新手的角色,与学生一起学习,引导学生主动设定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在形成性评价环节,通过分组讨论与交流,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寻求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根据他人的反馈对成果进行反思与修正,提高协作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习效果,解决惰性知识的运用障碍问题。
(三)有助于提高保险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保险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实践性弱,这是由于双方的目标不一致造成的。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厚基础、宽口径”,本科学生上学时理论知识学习多,实践经验少,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到工作岗位就能上手,是职业培训,两者之间存在的偏差可以借助教学设计来加以调和。另外很多大学生不习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怕别人觉得自己没水平,无法正确处理批评性的意见。大学生从紧张的高考中进入环境宽松的大学生活,需要学习如何制定生活学习的目标。在大二学生刚开始接触到专业知识学习时,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抛锚式教学,通过为学生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让学生体验未来工作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任务、解决问题,学会工作方法,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寻求他人帮助及他人对自己的反馈信息等来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学会如何处理他人的意见;通过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识别问题,并通过实践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引导学生不同学科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抛锚式教学与“保险学”课程特点能较好地融合
“保险学”是我国保险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是金融学、会计学等其他财经类专业的主要选修课程。课程特点是基础性、实践性、操作性强,课程内容涉及保险史、风险管理、经济学、法律、精算、证券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与学生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够高度相关,便于未来学生知识的迁移。高等院校保险本科专业“保险学”课堂教学通常至少包括以下内容:风险与保险、保险制度与保险原则、保险合同、保险市场、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保险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保险监管、社会保险等,几乎涉及全部后续保险课程,容易设计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由于“保险学”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本课程内容广泛,深度有限,大部分内容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也与其未来工作生活联系紧密,较易营造真实情境,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其中大部分章节都可采用抛锚式教学设计,如风险与保险、保险制度、保险市场、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保险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以及社会保险等。
(五)抛锚式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他甚至需要与学生一起学习,其角色由以前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教师不再是以前学生心中的“万事通”,他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环节,以让学生对“保险学”的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且兴趣盎然,引入抛锚式教学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进行深刻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三、“保险学”课程的抛锚式教学设计
“保险学”课程是保险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之前学生先修课程只有“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和“财政学”等公共课程,与“保险学”课程关系密切的相关课程如“经济法”、“风险管理”、“证券投资”等课程都未开,学生保险方面的专业知识少,但又都泛泛地知道保险。因此在进行抛锚式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来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有意义建构,为帮助学生做好工作准备,需要为他们设计一个积极的、感同身受的人物。本节以人身保险这部分内容为例进行抛锚式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人身保险的学习内容分析及“锚”的设计
“保险学”课程中人身保险的学习一般包括人身保险的定义、人身保险的种类——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每种人身保险又有若干具体分类、定义及标准保单的主要条款,如人寿保险又可分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和两全保险。它们各自的定义、细分类以及标准保单条款等,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基础的记忆性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由于后续专业课程有人身保险课程,因此较深的内容并不适合在“保险学”课程中涉及。我们在课程设计时可以将风险与保险、保险制度、保险原则、保险合同等相关章节的内容都吸纳进来,通过设计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设定问题,帮助学生自己探究相关问题的答案,完成意义建构。
根据学习内容,“锚”设计如下:
金启是保险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再保险集团下属的华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工作,风险管理部门经常需要为不同的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为投保人拟定投保方案。由于他刚毕业,部门经理希望给他多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要求他根据单位的某客户的情况为其设计一份人身保险计划和财务计划。但他在学校时从来没有接触过人身保险方案的设计和财务计划的制定,如何能设计出一个能让经理满意、证明自己能力的最佳方案呢?金启陷入了沉思。同学们,如果你是金启,你能出色地完成这项任务吗?
(二)抛锚式教学中问题的确定——“抛锚”
图1 金启的任务思维导图(人身保险计划)
图2 金启的任务思维导图(家庭财务计划)
当宏观背景确定下来之后,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如何确定问题——即“抛锚”。问题一经确定,抛锚式教学的教学目标也就随之确定下来。我们需要将学习内容镶嵌于整个项目完成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完成人身保险方案设计与财务计划的设计,需要引导学生对项目先进行分析,即设计财务计划需要哪几个步骤、掌握哪些知识。可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先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确定为完成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参考,并鼓励学生各自设计不同问题,但必须清晰、易于实际操作,具体如图1、图2所示。[6]
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诸多的拓展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持续探究兴趣,达到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目的。如金启面对的客户群体是怎样的,某客户面临的风险有哪些,他目前的风险管理方案是否合适,人身保险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如何,目前世界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如何,中国再保险集团的性质、保险经纪公司的主营业务、我国的保险集团有哪些,我国的前五大人身保险公司是哪些,它们主要的人身保险产品是什么等。还可以用思维导图就拓展性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向。
(三)抛锚式教学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当问题确定下来之后,就到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阶段。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4~5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设计不同类型的项目5~6个,如为单身家庭、单亲家庭、双亲单收入家庭、双亲双收入家庭及有子女家庭中子女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企业的团体人身保险等。每一组领一个任务,让学生处于金启的角色去学习调查、了解、设计不同类型家庭的人身保险计划与财务计划,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而不是根据教师的参考意见来完成项目,并将创意列为评价学生成果的一个指标,在课堂组织讨论阶段通过不同组员之间的调查结果来进行对比、交流、讨论。
在这一学习阶段,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换,主要充当学生的协助学习者、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提供好学习参考书目、查阅的网站资料、学生最终提交的成果以何种形式设计等建议,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好脚手架。
(四)抛锚式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7]
学生学习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能够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必须经过一个来自同伴和他人的反馈过程。通过他人建议来反思自己的项目完成情况,并对项目进行不断的修正。如果没有反馈,学习将变得相当困难,这一过程就是抛锚式教学中所倡导的形成性评价的过程。通常课堂上可以采用自己评价自己小组的成果、他人评价自己小组的成果、教师评价总结等形式,然后学生根据评价对方案进行优化并完成上交。这一环节教师需要给出学生自评与评价他人的一些标准,如搜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能力、形成性评价能力、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创作能力等,尽量避免分组学习后项目最终成为个别人任务的现象。抛锚式教学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特别的环节,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能较好地完成项目,教师上课时做好观察记录、对学生进行表现型评价就可以了。
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学生普遍在这一环节较为薄弱,很多学生不擅长上课时的总结发言,因此需要在这个环节多锻炼学生。另外教师在总结评价时应当教会学生在口头总结时能对内容进行分类总结介绍。
四、“保险学”课程抛锚式教学的
教学策略与媒体支持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8]这句话也适用于大学生,因为听、看与做的结合符合人脑对知识的记忆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抛锚式教学中的真实情境很容易呈现在学生面前,达到听、看、做的结合,可以说抛锚式教学的整个环节离不开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面仍以上述教学内容为例,来谈谈抛锚式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媒体支持。
(一)抛锚式教学的教学策略[9]
1. 抛锚式教学的教学准备工作
教师采用抛锚式教学时,学生处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制作展示文稿,因此需要给他们在课后进行充分准备的时间,教师应当提前两周或一个月将需要完成的项目告诉学生。课堂上,首先将项目背景以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看完视频后就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分析项目,为完成项目需要做什么准备。之后为学生展示教师以思维导图形式对问题的分析,鼓励学生学习用类似的软件来理清思路,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成果的标准,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同时教师最好能建一个与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如QQ群、博客、邮箱或电话等,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与讨论、后续的课堂成果展示以及评论与交流做好后续的教学准备。
2. 课堂讨论的组织
在正式的课堂分组讨论阶段,首先组织学生上台汇报学习成果——自己小组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并请同组组员对自己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要求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然后请其他小组对该组成果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后是教师的评价与总结,并要求学生针对大家的意见对所提交的成果进行修改、定稿后上交,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评定为平时或期中考试成绩。
(二)“保险学”课程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媒体支持
抛锚式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而被广泛采用并推广的,媒体的支持手段在抛锚式教学环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锚”的设计上,可以引入一段视频或Flash动画,视频可以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也可用绘声绘影软件来设计。这样就可以将故事的背景以可视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较易创设真实的情境。
其次在“抛锚”阶段,采用MindManager软件编辑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梳理完成任务需要的步骤、搜集的信息、分析的方法等。
再次在自主学习阶段与协作学习阶段,需要学生学会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以及专业网站(如保险行业协会网站、保监会网站、保险公司网站等)信息。
最后在形成性评价阶段,要求学生提供的成果形式是多媒体演示文稿,鼓励学生学习使用PPT、概念图、思维导图、电子书等多种形式提交最终学习成果,供不同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参考学习。
五、结 论
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抛锚式教学,虽然在“锚”的设计、故事情节、媒体支持等方面,单个教师不可能作出像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的贾斯柏系列冒险故事那种宏伟的成果,但是单个教师完全可以引入抛锚式教学的精髓——以真实的生活背景、鲜活的故事人物引导学生帮助故事人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形成性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仅能使教师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使其对课堂教学、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环境的设计等有更深刻的理解,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其惰性知识的实际应用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7] [美]美国温特贝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贾斯珀系列[M].王文静,乔连全,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一)[J].全球教育展望,1998,(3):68~71.
[3] 徐建敏,管锡基.国内外当代教学理论简明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31~138.
[4] 朱镜人.外国教育思想简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223~232.
[5] 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95~99.
[6] [美]肯尼思·布莱克,哈罗德·斯基博.人寿与健康保险[M].孙祁祥,郑伟,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339~361.
[8] 檀传宝.世界教育思想地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1 抛锚式教学的定义与理论基础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 强调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积极主动。目前对于抛锚式教学的定义没有达成统一, 国外对于抛锚式教学研究比较深入的是约翰·布朗斯福特, 他认为抛锚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处于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中, 产生对于学习的需要, 然后通过主动合作学习, 最终达成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国内对于抛锚式教学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对于抛锚式教学研究比较多的是钟志贤教授, 他认为抛锚式教学是指在多样化的现实生活背景中, 或在利用技术虚拟的情境中, 运用情境化教学技术以促进学生反思, 提高迁移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1]
在体育教学中, 所有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锚”来进行的, 而“锚”就是指一种具体的体育教学情境, 体育教师根据课程目标, 创设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合作的学习, 最终来完成体育学习。
2 抛锚式教学的设计原则与特点
2.1 抛锚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抛锚式教学有两条重要的原则,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应该用这两条原则来设计体育教学过程。
2.1.1 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
这里的“锚”是指某种具体的教学情境, 也就是说当我们准备运用抛锚式教学来进行体育教学时, 我们必须首先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然后我们就能根据目标来确定这里的“锚”究竟是什么样的。比如我们在上篮球的双手肩上投篮的课时, 我们首先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80%的同学罚球线原地能有50%的投篮命中率, 然后我们就来设计这节课的“锚”, 问同学们想不想像姚明那样拥有娴熟的投篮技术,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合作的找到提高投篮命中率的方法, 并且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2.1.2 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2]
就像上面我们举得例子, 通过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们去寻找、发现提高自身投篮命中率的方法,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技术, 而且发展了学生们的探究学习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抛锚式教学的特点
抛锚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体育教学, 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真实的教学情境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 运用抛锚式教学, 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融入真实的教学情境, 有益于师生的真实投入, 也能使学生将学到的运动技术运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更好地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 教师身份的转变
当把抛锚式教学运用于体育教学中时, 体育教师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体育教师由知识技能的提供者转变为知识技能的引导者, 并成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合作伙伴。例如在学习排球时, 体育教师不再仅仅教会学生简单的技术, 而是通过跟学生一起进行比赛, 让学生在真实的比赛过程中学习并运用技术, 最终促进技术技能的提高。
2.2.3 学生之间有效合作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 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比较少, 即使有合作学习, 也只是比较浅层次的、停留于表面的合作, 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意义不大。但抛锚式教学却对学生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育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 在体育教学情境中, 学生成为了“主角”, 他们不但要自主探索, 还要和同学相互合作, 共同交流, 这样, 才能相互提高, 促进体育课有效教学。
2.2.4 无序的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有序教学, 这样能够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但容易忽视学生们的个体差异, 而抛锚式的教学采用的是无序教学, 这样,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就能根据课的类型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体育教学, 使体育课具有弹性, 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目标是相对开放的;体育教学信息是不确定的;体育教学结果得不确定;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不确定等。
2.2.5 围绕“锚”这个中心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体育教学, 不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环境的影响, 而抛锚式教学的一切是以“锚”为中心进行的, 学生在“锚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体育学习。[3]
3 锚式教学的方法
抛锚式教学模式包括很多的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支架教学、镶嵌式教学、由学生担任教学指导者等具体教学方法。[4]
3.1 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方法,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羽毛球的吊球时, 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怎么去做, 这时体育老师就会帮助学生搭建“支架”, 先交给学生手上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摸索, 再总结学习, 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进行体育的学习。
3.2 镶嵌式教学
镶嵌式教学也是抛锚式教学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排球的扣球教学中, 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上步与扣球时机掌握不准的问题, 这体育教师就可以运用镶嵌式教学, 把所有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集体的改错, 这样既能提高效率, 又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3.3 学生担任指导者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只能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体育学习。而抛锚式教学中有一种学生担任指导者的教学方法, 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对体育教学过程有一个更好地了解, 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学习, 并且有助于学生的社会成熟。
4 抛锚式教学的优势
4.1 视觉化的教学手段
当把抛锚式教学运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时, 我们会运用更多的多媒体的方式和动手去做的方式, 这样就能对学生产生更深的影响, 留下更深的印象, 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4.2 复杂而丰富的教学问题
在体育课中, 当我们运用抛锚式教学时, 会形成相对比较复杂而丰富的教学问题, 这样就能让学生们去进行交流、进行反思, 最终促进学生体育迁移能力的形成。例如, 当学生们学习了排球的扣球技术以后, 当他们再去学习羽毛球的杀球动作时就会产生正迁移, 有利于学生更快的学习技术。
4.3 促进反思
抛锚式教学设定真实的问题情境, 有利于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对自己的思考方式进行反思, 最终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William R, Booth.Anchoredinstruction[DB/OL].http://www.coe.unco.edu/ET500/Booth/SLD002.HTM/07/31/2004.
[2]刘兼, 黄翔.数学课程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Evan Glazer.ProblemBasedInstruction[DB/OL].http://www.coe.ugu.edu/epltt/01/07/29/2004.
一、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探讨
抛锚式教学通常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因而在教学中首先应通过问题情境创设, 引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激起发现欲与探索欲, 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 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探讨:泰姬陵是世界建筑遗产, 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传说泰姬陵陵寝中有三角形图案, 并且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所镶嵌成, 一共有100层。通过此情境的创设进一步向学生提问:你知道此图案一共要花多少颗宝石呢?图案中第一层到第n层共有多少颗宝石?通过阶梯式问题的层层递进,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使他们自觉地加入到问题的发现与探索中。又如学习椭圆的定义时, 除了用几何画板给学生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外, 还可以让学生自制椭圆轨迹形成的简易演示器, 亲自演示, 观察, 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学生主体, 引导自主学习
抛锚式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在教学实践中, 应加强对学生主体的关注, 让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具体来讲, 教师在应用抛锚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中应注重以下几点:抛出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如何进一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拓展?只有做好这几个方面, 才能够优化抛锚教学法效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指数函数定义前, 让学生做如下的实验:拿一张纸来对折, 观察概括折纸的次数与纸叠的层数之间的关系, 得出折一次为2层, 折两次为4层……以此类推, 可得出折纸的次数x与所得纸的层数y之间的关系为y=2x (x∈N) , 从而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再如下例:已知等差数列前10项的和S1=100, 前100项的和S2=10。求前110项的和S3。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多种思路来解题:利用方程思想;通过函数思想解答 (待定系数法) ;利用等差数列性质;等等。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式, 对问题进行拓展, 分析不同知识之间的相关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组建小组, 加强合作学习
协作学习也是抛锚式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针对学生性格、成绩等因素组建合作小组, 进而提升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基于小组的组建, 教师需要进一步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并通过自主探索以及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抛物线”的知识点时, 可将“抛物线”、“双曲线”以及“椭圆”三个内容进行对比, 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分组, 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对三者标准方程、对称轴、离心率、焦点坐标等的对比来强化学习效果。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到的“双曲线”等知识, 还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价值, 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中掌握数学知识, 加深印象, 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完善教学评价
抛锚式教学不但要让学生解决所抛出的“锚”的问题, 并且需要结合教学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完成学习目标, 同时提升与他人交流合作以及自我反思能力。抛锚式教学评价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他人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结合, 将评价融合在学习过程当中。首先, 课堂教学中需恰当及时地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评价, 重视学生在探究概念、定理以及公式等过程中所取得的方法与经验, 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 针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评价, 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因认知水平差异的不同理解, 对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几何事实的理解以及抽象、归纳等能力给予及时肯定与恰当评价,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 课堂评价中也应注重分层评价。针对“学困生”可引导其进行浅层次的定理理解与简单运用, 给予及时鼓励;针对认真听讲但学习较为被动的学生, 需强调其基础;针对优等生则注重对其知识推理应用能力的评价, 多给予激励性评价, 发挥其主动性。例如在月考或者期中考试之后, 实施“个人小组”评价的活动, 让小组内的同学先进行个人自评, 再实施互评, 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此外, 评价方式上也需要做到多元化, 将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师生互评、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充分结合, 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多个维度给予学生更多被肯定的机会, 突出评价对学生激励与发展的作用。
总而言之, 抛锚式教学法是一种重视学生主体性, 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丽娜.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 2016 (01) .
[2]于森.高中数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数理化学习 (高三版) , 2013 (09) .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外语为高职服务的特色越来越明显。专业英语教育成为高职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为培养综合性人才, 培养各个领域的高技能和高层才人才而服务。通过作者在所任学校的问卷调查, 发现高职的学生在专业阅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许多学生经过高考的“题海”战术之后, 把现阶段的专业阅读看作任务, 缺乏阅读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另外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就是借助建构主义框架下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提出并证明建构主义框架下抛锚式教学模式有利于高职生的专业英语阅读。
2 抛锚式教学模式理论
2.1 理论背景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 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 (Anchored Instruction) 、随机进人教学等教学方法。而抛锚式教学形象地将确定所需表达的课题成为“抛锚”, 一旦课题确定了, 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确定了, 如同轮船被锚固定住一样。因此, 抛锚式教学也称“基于问题的教学”。
2.2 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 (Anchored Instruction) , 也称为情境教学 (Situated Instruction) , 是指在多样化的现实生活背景中利用情境化教学技术以促进学生反思, 提高迁移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Booth, 2004) 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 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这是由约翰·布朗斯福特 (John Bransford) 领导温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 (Cogni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Vanderbilt, CTGV) 开发的。 (王文静, 2001) 它主张学习者在基于技术的整合的学习环境中, 学会解决复杂问题。在这种学习环境中, 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是真实的, 所学结果具有较高的迁移性,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高职英语阅读课堂的运用,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以及各种学习资源的设计的重要性。它还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灌输和引导学生形成一种自我学习, 合作学习, 创造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建构主义框架下抛锚式阅读教学模式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评价反思。
3 研究方法和实验步骤
曾尝试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外语教学中, 利用问卷调查, 课堂观察, 课后测试等手段, 探究该理论是否能通过阅读角色转换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从而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水平。
3.1 研究问题
本实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建构主义下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专业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可是否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水平。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对象。
研究的对象是所执教的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两个平行班的学生, 其中2009级计算机班为实验班, 58人;2009级电子通讯班为对照班, 35人。为了保证本实验的效度与信度, 实验班和对照班所使用的课本完全相同 (《计算机专业英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 周学时完全相同 (2节课) 。在实验中不增加学生课外学习负担, 只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为了避免微波效应整个实验过程中, 受试者并不知道自己是实验对象。实验操作者仅仅是。
3.2.2 研究方法和步骤。
结合新课改要求提出建构主义下抛锚式阅读课教学的教学模式SICC (self-regulated Inquiry&cooperative construction自主探究-合作建构模式) 即试验中所采取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的主要环节有:
a.创设情景。使学习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设计真实“宏观情境”的“锚”。在课堂上利用直观教具, 利用实物、挂图、幻灯、简笔画等创造情景进行直观教学, 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得学生在专业英语阅读时能从创设的情境中获取对阅读理解有帮助的信息。
b.确定问题。围绕“锚”组织教学。在上述情境下, 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 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 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即抛出阅读中的问题。
c.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收集信息、确定完成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等。另外,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 应该鼓励教师、学生及同伴间的讨论或对话, 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查询专业词典或书籍解决某些影响阅读的专业名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d.协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e.方案整合。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后, 学生整合所获得的信息并自主设计解决阅读问题的初步方案。
f.方案展示。由小组成员商量确定代表进行展示, 也可以一人一部分, 介绍小组的阅读理解的成果。
g.效果评价。小组相互评价展示的方案, 教师分析任务完成情况, 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4 研究结果
研究时间长达一个学期, 通过2010年7月对两个班级的学生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英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及格率及优秀率比较发现两个班级学生成绩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 有了明显的差距。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整体要好于对照班的。除此之外, 还对两个班级的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期末专业英语阅读速度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实验班的阅读速度要好于对照班的同学。从而验证了建构主义框架下抛锚式阅读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Bostock, S.1998.Constructivism in mass higher education:a casestudy.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9 (3) , 225-240.
[2]Gergen, K.1995.Social constructivism and the educational pro-cess[J].In L.Steffe&J.Gale (Eds.) , 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 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
[3]Williams, Marion, Burden, Robert L.Psychology for LanguageTeach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4]鲍丹.抛锚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J].科技信息, 2009, (5) .
如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英语教师。经过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 笔者发现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即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抛锚式理论简介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由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在约翰·布朗斯福特 (John Bransford) 的引领下开发的。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 产生学习的需要, 并在情境中调动学习者将已有经验与新知识联系后进行信息加工, 通过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 即合作学习, 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 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这种教学策略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其中, 这些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 就是“锚”;而“抛锚”是指建立和确定这些真实事件或问题。如果“锚”被确定了, 那么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就被确定了。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 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机遇问题的教学策略”。
二、抛锚式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抛锚式教学过程结构, 即: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在该理论知识的指导下, 笔者结合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阅读教学案例, 详细阐述抛锚式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过程。本课的主题是学校生活, 要求学生了解英美国家中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学会谈论学校生活的语言点。
(一) 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 只有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中去感受与体验, 他们才能对事物的性质、规律等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抛锚式教学模式主张教学的问题情境要与现实生活相一致, 这样学生才能较为容易地提取已有经验, 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进而有效地调动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动力。创造情境的方法很多, 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等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
例如, 在教授本课时是早上第一节课, 教师问候学生们后就开始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谈论中国的学校生活。 (1)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 (2) How many lessons do you have every day? (3) What subjects do you study? (4) What after-school activities do you have? (5) Have you joined any clubs? 这些问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内容涉及学习科目、班级活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 在提问的同时教师通过多 媒体图片 呈现mixed, French, foreign, language, during, discuss, guy, buddy, offer, end, baseball, win等词汇,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重点词汇回答问题。
(二) 确定问题
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 教师应根据事先确定的真实情境, 及时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让学生面对这个现实问题, 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在抛锚式教学中, 确定的问题就是“锚”, 把问题抛给学生去思考就是“抛锚”。“锚”抛得是否准确、恰当, 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 教师要适时地抛“锚”。
比如, 学生在谈论自己平时的校园生活之后,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Nancy和John的照片, 告诉学生这两位朋友来自英国和美国, 他们希望邀请我们班级的同学到英国和美国的中学进行交流学习。学生们通过第一阶段的问答已经积累了一些词汇和句型,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已经跃跃欲试。火候已到, 教师在这里“抛锚”, 请学生们思考三个问题: (1) What do you think a British school would be like? Such as subjects, activities, after-school activities, clubs etc. (2) What do you think a American school would be like? Such as subjects, activities, after-school activities, clubs etc. (3) If you could study in a foreign country in the future, which one would you choose to go? Why?
(三)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抛锚式教学中的一个明显特征, 它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而是要为学生搭建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需要的支架,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一定的“脚手架”, 以使学生的实践学习进一步深入, 从而培养学生提炼、归纳、迁移信息的能力。
例如, 在教师将“锚”抛出之后, 学生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思维十分活跃。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渴求,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切身性”, 因此非常急迫地想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学校学习结合起来, 完成这些任务。与此同时, 教师将许多英美国家中学的学校生活照片呈现出来, 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内容之后, 对国外中学校园生活有了更真切的体验。
(四) 协作学习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强调, 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对于某些复杂的问题, 通常学习者不能独立解决。因此, 教师应将共性的问题和个性的问题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由学生小组讨论, 共同解决。最后, 教师应帮助每个小组对成员提出的方案进行评估, 确定最佳解决方案。
例如, 教师抛出的第三个“锚”是一个开放式任务, 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 挑选一个自己相对更喜欢的国家, 也就是需要学生对比英美国家的校园生活的优劣, 并用语言描述出来。因为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 所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答案一定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这时教师将学生随机分为4个小组,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 先将前两个问题进行交流, 完善自己的答案, 然后对第三个问题在组内进行探讨, 由组长负责统一协调组内的意见, 最后在小组间进行答辩, 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受大家欢迎、最希望去交流学习的一个国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由于每个小组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学生们清晰、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整个活动过程促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 也拓宽了知识面, 更多地了解了西方文化。
(五) 效果评价
由于抛锚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就是说, 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由该过程直接反映出来。因此, 在抛锚式教学中, 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 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另外, 也可在合作小组中由组员相互评价。
例如, 在本课所有学习活动结束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反思记录卡或小组评议卡, 便于学生也能参与评价。教师先提供样本, 如下:
最后, 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 对于表现良好的学困生, 教师也应给予一定的鼓励, 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抛锚式教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抛锚式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充分体现出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为改变我国传统的以应试为导向的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一) 语言知识的学习需要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
抛锚式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递观”, 它提倡应把学习者置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中, 使学生能够快速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 主动进行基于该情境的意义建构, 从而尽可能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构建知识, 使学习者获取真正的知识。
(二) 教学的有效需要教师转变角色
抛锚式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之一就是角色的转换。教师应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 即教师自己也应该是一个学习者。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讲授, 而是要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计划、指导、组织, 促进学习网络的形成, 充分开启他们的思维空间。
(三) 知识最优化的建构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抛锚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利用这种教学策略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激活思维, 促进知识最优化的建构, 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了让学生在生活 (或情境) 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自主建构意义世界,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然而, 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一种教学模式, 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性格等诸多相关因素,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教学方法, 取长补短, 为我所用。今后, 我们将不断以创新的态度积极推动和完善抛锚式教学法的发展, 使之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为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考试, 不是新课程的天敌——关于英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评价关系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7 (6) :35~37.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5) :74~81.
[3]何克抗, 郑永柏, 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张建伟, 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6 (4) :75~82.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中学英语教学
锚式教学是由温德比奥特认知与技术组(Cogni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简称 CTGV)在约翰·布朗斯福特(John Bransford)的领导下开发的,它是一种教育标准或模型。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
一、抛锚式教学的定义和原则
抛锚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之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学习被认定为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主动的建构和积累,抛锚式教学主要是基于以下的假设:当学生在试图解决现实的任务或者问题时,他们可以通过知识的转移提出解决方案,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运用抛锚式教学法可以起到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采取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并且在一个真实及具体的学习环境中根据个人的实际学习情况积极的寻求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抛锚式教学模式采用以下几种综合的认知设计的原则,一个是是采用生成性学习的原则可以增加学习者学习动机,激励学习者提出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方法: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比如:视频、音频、图画等用生动、形象的展示方式来增加学生对于所学概念实际意义的理解:三是关于在抛锚式教学中需要学生解决的相关问题的选择,对于学生来说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四是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将在某一领域所学知识或者技能转移到另一个领域的机会,这样的教学策略通常被称为“旋转式课程”。
二、抛锚式教学模型-基于目标的场景模型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实施抛锚式教学,教师应该首先制定好合适的“锚”即选定让学生进行探求的材料,而后确定以围绕此“锚”所产生问题的解决步骤,下面以《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小说和电影为场景,对常规的英语课堂教学法进行干预。
“锚”:《杀死一只知更鸟》的电影光盘、小说以及跟电影先联系时代背景的图片,并且对教师和学生做好课前的培训,需事先向学生介绍抛锚式教学法的具体步骤和怎么进行实际操作。
抛锚式教学法的具体步骤:
1.准备阶段:在引导阶段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进行访谈、探究等研究技能,为下步将这些研究材料转化为“锚”做好准备。
2.观看“锚”(杀死一只知更鸟)后向学生介绍影片中关于金钱、权利和人物关系等主题,紧接着让学生对影片中的故事进行复述,学生可以结合影片中重要的场景和元素对故事进行理解和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把所遇到问题记录在纸条上并张贴在黑板上以便随后进行复述的同学参考。
3.对“锚”(杀死一只知更鸟)进行分割、分类: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整个故事分割为几个关键的部分,学生能够很快将故事分成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把其中一个部分作为模型给学生演示该怎么样进行分析和讲解,比如可以把第一个部分用电影场景将人物之间产生的裂痕与其主题人性的善与恶串联起来进行讲解。学生在听老师展示和讲解完第一部分后可以用讨论的形式更好的对故事余下部分进行分割和展示。
4.对故事中的人物特性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选取故事中某个角色的人物特性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用电影剪辑片段来对所作的人物分析进行支撑,在小组讨论完毕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5.科研项目阶段:在学生对整个故事的内容和所表达主题有了了解后,同样以小组为单位对故事中相关的有探索价值的问题进行小组研究,小组成员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以及和故事相关的其它信息进行研究。最后研究问题的结果通过多媒体向全班同学展示。
在课堂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手段,教师的“教”主要是基于信息源的整合、分布和应用,所以传统的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方法即主要依靠卷面测试的方法将不再适用。试卷中的多项选择测试主要是对学生所掌握的静止性的知识进行评估,但是在抛锚式课堂中需要采用认知性的任务和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考察,评估的重点可以集中于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展示能力或者学生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化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很好的解决教师所提供“锚”下所产生的实际问题。
三、中学英语抛锚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在抛锚式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其教学的难度大于传统式的说教型的教法。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如何向学生陈述抛锚式教学中的“锚”即问题,比如如何对其中主要的问题和因素进行陈述,其次是如何对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进行提取和整合,抛锚式教学提供的情境中有嵌入式的信息,所以教师提供的暗示性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脚手架。简而言之教师可以帮助和教导学生在以抛锚式教学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者学生方面,他们在抛锚式教学活动中最终需要解决教师所提供的故事背景中矛盾或问题,教师所提供的故事情境作为所抛出的“锚”来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构想,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可以得到围绕此故事为情境的其它信息。抛锚式教学激励和挑战着学生去探寻情境故事中所嵌入的隐藏信息,学生采用现实性的、陈述性的以及故事的情节、线索为格式的探求方法,另外学生要解决一个较大的问题时,通常需要将这个大问题分解为更多的小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考虑问题,同时学生可以先将故事某个部分的情境进行浏览后,其中的某些信息可以对解决一些小问题进行支撑,还可以利用其它的资源或技能来进行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所以学生的职责是以小组为单位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其想法和问题的解决计划,全班同学可以分为赞成者和反对者对问题进行讨论。
总之,在抛锚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应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相反传统教学观以传授-强化-记忆为过程的“ 填鸭式”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不止是被动地记忆一些单词、句子或是应付考试某些题型,而是学生能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解释新现象,形成解决各种问题和灵活运用所掌握的英语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也应充分考虑到所选材料的真实性,并且设计好情境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人人参与问题解决,建构新的知识。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潜能,使整个教学活动由“ 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 问题讨论为中心”转变。
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抛锚”式教学方法初探, 发现此教学方法是学生适应日常生活, 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抛锚之“锚”——准确定位
这里的“锚”是指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核心问题。依据抛锚式教学所倡导的理念, 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创设真实的“锚”是实施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课堂教学中“锚”定位准确了, 就如课堂核心目标有了“导航仪”, 对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有着非常的作用。
1.创设情境。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关注生活、了解社会、获取知识的一扇窗口, 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生活的有心人和信息的传递者。课文课堂必须充满时尚感和时代感, 让学生在与时俱进中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流程中恰当地拓宽主线, 锦上添花地穿插一些和教学相关的, 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知识, 创设真实的语文情境。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 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问题是教学的心脏, 有了问题, 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 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二、抛锚之“抛”——开放过程
这里的“抛”是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为解决所抛出的“锚”——核心问题而进行的开放性学习活动。围绕“锚”组织语文教学, 就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 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开放学习过程, 真正做到教学活动以学生活动为轴,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此“抛”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三大特点: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
1.学会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并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 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观基本上否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表现为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 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容器”, 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因此, 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要根据自己先前经验来建构新的知识的意义。
2.学会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不单是一种知识传输的过程, 更是一种使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索心向并积极探究的过程。教学应把学生所学知识置于多种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境中, 或镶嵌于活动背景中, 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 或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探究新知识, 形成自己对各问题的观点和见解, 建构自己的判断和信念。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 语文学习要改变单一接受式学习方式, 倡导探究学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以及认知发展水平, 向学生呈现探究性问题, 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 并利用信息传播、实践技能去探究现实世界的问题。
3.学会合作性学习。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进而使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进行合作学习。建立合作学习的氛围很重要, 注重培养学生不仅作为个体积极发现问题, 而且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合作性, 这种合作性包括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 教师应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一个有利的框架支持, 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
三、抛锚之“测”——多元发展
这里的“测”是指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解决“锚”中问题, 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目标, 自主地解决背景中的真实性问题, 以及自主地与他人合作交流。因此, 该教学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 将评价融于学习过程本身, 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奖励, 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调节。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完成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和调节, 评价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水平, 逐步使自己的反思监控水平从外向走向内控, 从有意识向自动化水平行进,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