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汉阳区民政局组织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上门服务故事案例分享会,与以往活动不同,这次分享会以一线养老工作者讲述为主,7位来自一线的养老工作者分享了上门服务的亲身经历和感人故事,他们当中既有退休党员、社会工作者,同时还有扎根养老服务6年以上的一线工作者、00后大学毕业生……
五里墩五琴里社区养老服务网点工作人员闫新霞在网点已经工作了6年,为了方便社区老人更快找到她,她会帮老人存入自己的手机号码,还建了微信群,为老人提供定期探访、助餐助洁、代买代购、爱心理发、陪同就医等服务,辖区的老人都亲切地叫她“闺女”。
张春兰是一名有15年社区工作经验的退休党员。退休后,她通过参加社区党员和志愿服务活动,很快和七里一村的老人们打成一片。看到辖区养老服务网点招聘,她毛遂自荐,表示自己低龄老人的身份能够精准地对接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对于性格孤僻的老人,她通过“经常偶遇”打招呼的方式与老人建立“熟人”关系,一起参加文娱活动、做手工,将他们带进辖区老人交际圈。同时,发挥自己低龄老人的优势,把身边的活力低龄老人,发展成为养老服务志愿者,现在她的志愿者队伍已有25人,定期上门为高龄和困难老人搭把手,“大的事情干不来,量量血压、聊聊天、按按摩,这些事情还是没问题的,谁都会有老的一天嘛。”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事业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参与到一线养老服务工作中。鹦鹉街杨泗社区养老服务网点工作人员周雨琦就是一名95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并将社会工作理论和养老服务实践相结合,运用专业知识为老人量身定制服务。在入户走访中发现,刘爹爹的老伴去世后,陷入孤寂和痛苦之中,在细心观察和交流后,结合老人偏爱阅读的习惯,定制了“每日送报”计划,并将社工的倾听、同理心等技巧融入其中,鼓励老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老人的笑容也逐渐增多了。
一线养老工作者往往需要十足的耐心和奉献精神,才能成为了老年人生活中的“好帮手”“贴心人”,保障困难老人的现实需求、引导上门服务规范化也是确保养老服务网点开展上门服务质量的重要任务和前提。如何将党的关怀送到最需要帮助的困难老人身边?如何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上门服务?为此,区民政局重新修订了养老服务网点运营等级考核办法,将上门服务作为网点主要工作职责将失能独居、重疾重残老人作为第一圈层,每周至少2次上门,围绕三张服务清单,即30项基本养老服务清单、19项免费服务清单和10项有偿服务清单积极开展助餐助洁、代买代购、心理慰藉等服务。社区117个养老服务网点服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地点由过去的社区转到老人家庭;服务方式由过去坐等老人上门转变为主动上老人的门;服务形态由过去端茶递水转变为助餐助洁、心理慰藉等专业化服务;服务理念上由过去靠政府补贴勉强维持转变到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向市场谋出路谋发展。
为将服务送进家门、送进院里,加强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区民政局通过组织11个街道、25家养老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企业交流推介会,针对居家老人上门服务和托老需求及养老机构医养康养发展,会上组织九如城、长江康养、楠山康养、炎黄等7家养老企业进行了项目推介,详细介绍了企业基本情况、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和特色项目;市第五医院、汉阳医院、市中医院也分别介绍了老年人健康方面的服务项目和优势。推介会的举办为养老企业和街道进一步推进上门服务、有偿服务和医养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
今年以来,区民政局多措并举,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困难老人上门探访关爱工作。极寒天气,发动网格长、养老设施工作人员、志愿者全面参与雨雪冰冻天气“敲门行动”,省民政厅推广汉阳做法;酷暑时节,开展“送清凉暖民心”活动,通过网点上门照护、纳凉点开放、养老院送诊,将关爱送到老人身边。10月是全国敬老月,区民政局联合各街道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和关爱帮扶活动,有效利用辖区老年大学、养老机构等资源,积极开展歌咏、阅读、书画、摄影等老年人喜爱的文体活动,为老年人送温暖、解难题、办实事。
(湖北日报客户度通讯员 严军 王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