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家政养老深挖家政人才“蓄水池” 呵护“一老一小”幸福,民政家政养老,挖掘家政人才蓄水池,呵护一老一小幸福

facai369 音韵和谐 2024-12-18 7 0
  本报讯(记者 赵晓华)日前记者获悉,随着现代化家政行业的发展和就业观念的转变,家政对就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凸显。石家庄市妇联深入推进“河北福嫂·燕赵家政”提质扩容民生工程,凝聚多方合力,打造技能培训、人才培养、技能竞赛、助推就业一体化服务链条,深挖家政人才“蓄水池”,呵护“一老一小”幸福。   “家政就业很容易出现扎堆的现象,这与正确的宣传引导是分不开的。希望妇联多组织乡村的妇联主席、妇联执委到我们这里看看,我们也愿意走到基层去宣传培训,挖掘更多的家政人员。”在近日举行的一场家政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座谈会上,石市一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满足企业需求,市妇联积极搭建平台,在全省率先开展巾帼家政进社区(乡村)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巾帼家政企业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培训宣讲活动,把家政护理人员、技术和先进的理念送进社区(村)。在全省率先启动家政进社区(乡村)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家政龙头企业定期走进6个县(市、区),“牵手”培养农村家政护理员队伍。   “结对半年来,我们进乡村培训了700多人,吸引50多人加入我们公司。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希望继续扩展活动范围,增加活动频次。”石家庄一家家政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今年的‘河北福嫂·燕赵家政’职业技能培训大赛上,我们2020级毕业的一名学生获得了一等奖。”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职业技能大赛搭平台,让学生们看到了职业上升的通道,看到了全社会对这个职业的认可和尊重。带动了学生学习和就业的积极性。”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为家政人搭建职业梦想的舞台,今年石家庄市妇联开展了巾帼家政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选拔家政优秀人才参加市赛、省赛、国赛,通过岗位练兵、赛前培训等方式,锻炼培养家政人才。2024年,石市推荐12人参加全省大赛,11人获奖,总成绩全省第一。其中,三人获得一等奖。推荐两人代表河北省参加国赛,两人都取得了不错的名次。   为培养高素质家政人才队伍,吸引年轻人加入家政行业。今年,石家庄市妇联联合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总工会开展了校企对接活动,推动校企之间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企业发展与学校教学双赢局面。   记者了解到,为助推妇女就业创业,石家庄市妇联还联合市总工会、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共同举办了10场民生工程和女性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邀请高水平专家讲授技能,498.8万人次线上收看。同时,通过录制妇联约你学家政微课、家庭手工培训教学视频等方式,扩大培训覆盖面。举办了2024“春风行动”巾帼家政招聘专场,吸纳更多妇女群众加入家政员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培育五星级巾帼家政基地16个,选树五星级“河北福嫂”42名,开展巾帼家政进社区(乡村)活动2869场次。   本报讯(记者 赵晓华 通讯员 史建会)12月6日,石家庄四药集团原料药开发中心正式建成投用,这标志着该集团在深化“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原料药创新发展新高地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石家庄四药集团原料药开发中心依托企业自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积极与中国药科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大学、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等名校和“大院大所”搭建产学研用更为紧密的研发创新场景,旨在开展特色原料药、市场急需及短缺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研究,建设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原料药研发创新基地,加快形成精细化、系列化、高端化、绿色化原料药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全面提升石家庄四药在原料药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为整个医药产业链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石家庄四药在原料药业务发展上,向“新”而生、向“高”而攀、向“绿”而行,形成了“开发一批、转化一批、储备一批”递次发展的创新模式,成功获批原料药品种64个,在研品种35个,构建起以特色原料药为引领、大宗原料药为支撑的原料药创新发展格局,新产品不断“破围出圈”,形成了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独具且涵盖血容量补充、呼吸系统、内分泌、抗病毒、抗感染、精神、创新药物类等领域的产品矩阵,创新成果不断走出实验室跃上生产线,跻身国内原料药品种最为丰富的企业之一,产品跨洋过海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石四药原料药品牌不断叫响。目前,咖啡因、甲硝唑、阿奇霉素、茶碱、氨茶碱等拳头产品“扬帆出海”,成为欧美市场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依托企业原料药创新平台,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多学科整合和‘产学研用’创新,加大高分子类、精麻类等特色原料药品种的开发,推动原料药创新链条向中高端延伸。”石家庄四药集团负责人表示,将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落脚点,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力争在“十五五”中期,把石家庄四药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化学原料药研究领军企业,努力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本报讯(记者 黄蓥 通讯员 孔明)青春的活力跃动京津冀,梦想的歌声畅想未来路。12月4日,“靓青春·唱未来”2024年京津冀大学生焕彩新声文化季之“鲜声夺人”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年度总决赛在河北广播电视台精彩落幕。   此次赛事由共青团河北省委、共青团北京市委、共青团天津市委、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联通河北省分公司联合主办,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承办,历时5个多月,得到80余所高校同学们的热烈响应,覆盖青年学生近180万人次。   历经训练营的磨砺与雕琢,10位优秀选手终于站在决赛的舞台上。在第一轮的致敬每一个“你”环节中,十强选手两两组队,围绕5首命题歌曲,在旋律的引领下,吟唱着心灵悸动的澎湃激情,包括本报在内的30位媒体评审和20位大众评审在第一轮比赛参与投票。而第二轮《星光遇上星光》环节中,十位选手各自为梦想而战。   第一位上场的选手是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黄诗婕。作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的一名警校生,李季远始终以英雄为榜样,在舞台上给予观众蓬勃能量。孙铭泽,来自天津音乐学院的音乐才子。经过两轮竞演与现场五位评委及其他评审团的打分,十位选手的最终排名终于揭晓。来自河北地质大学的徐伟凌荣获本年度“鲜声夺人”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总决赛的冠军,来自天津音乐学院的孙铭泽、王珮玉分别获得本次比赛的亚军和季军。   (上接02版)   增产潜力还有多大?   转观念,补短板,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   “过去种地靠力气,现在得靠头脑。签协议那会儿还有点担心,结果大大超出想象,真是不服不行。”靳力志说。最近他听说,外地有种植户采用宽行1.3米、株距缩小的新模式,亩产超过1000公斤。他打算年后请教专家,拿出部分地块做试验。   未来,玉米单产还有大面积提升的空间吗?   从技术层面看——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研究员李少昆说,目前我国玉米单产相当于世界高产国的2/3左右,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增密是高产的基础。“对小农户来说,短期内不宜过度增密,一是有倒伏风险,另一个是对肥水需求增大,边际效益降低。”河北省玉米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崔彦宏提示,玉米栽种密度要因地制宜,把关品种特性进行合理增密。   “在现有基础上补齐薄弱环节,栾城区大面积玉米亩产突破1000公斤是有希望的。”杜雄分析,在栾城区,多数地块仍采用传统的播种机械,种植密度达不到理想要求,缺苗断垄时有发生。进一步提高播种质量,需要加快优质耐密品种推广和机具更新换代,比如配备更大马力的牵引拖拉机并加装北斗导航装置,加快高精度气吸式播种机应用推广等。   从种植观念看——   单产提升的理念,体现在耕种收全过程。10个百亩示范方,是在10月7日前后收割的。从9月底开始,张福秋就急得天天给张华打电话,“好多人9月23日就收完了,路人经过了都问,你这个地还要不要了。”可事实证明,晚收半个月,亩产增加超过150斤。   “农民种地跟投资一样,也有落袋为安的心态。”张华说,理论上说,玉米完熟收获产量最高,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播种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时间;但是粮食一天在地里,农民就会有顾虑。   “新技术的落地,实质上是对农民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的改变。”杜雄说,只有认识转变了,才能更好促进新技术应用落地。   从操作层面看——   玉米生长早期有个重要环节——控旺,即小苗长出6—8片叶子时,喷洒专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长势。“玉米不长高,基部茎节会变得短粗,跟小胖子似的,抗倒能力就强了。”张华说。   一些农机服务组织反映,不同的地块玉米出苗有先后,而控旺却需要卡准时间窗口。无人机宽幅较大,喷洒药雾时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地块。   “目前只能是尽量统一播种时间,滴水齐苗,保证出苗均匀,整齐一致。”张华表示,进一步整建制提升玉米单产,类似的薄弱环节还有待进一步细化、优化。   跳出单一作物,整建制推进,给整个地区粮食生产带来了溢出效应。   “栾城区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二者在生产技术经验、技术服务、机具等方面有相通之处。”杜雄说,在提升玉米单产的同时,逐步建立起技术服务和农机具租赁服务体系,产业间通过良性循环、互促相长,有利于区域整体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看到今年赵军海的玉米种得好,许多农户把冬小麦也交给他托管。赵军海说,合作社今年新购了小麦播种机,种出来麦苗特别齐。   张福秋家的院子里,特意留了100亩玉米穗子,等着元旦前后脱粒卖个好价钱。作为种粮大户兼服务主体,他打算年后投资30万元建烘干塔,“烘干再卖,粮食价格能增加1/4,大伙儿提产量更有劲头!”   (原载2024年12月06日《人民日报》 第17版)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