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 微信公众号@上海虹口 资料图
虹口是上海“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重要区域之一,被誉为“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聚集地”。全区现有各级不可移动文物199处、2片完整的历史文化风貌区、47个风貌保护街坊、19条风貌保护道路、98处优秀历史建筑。
围绕公益诉讼守护“文化三地”主题,11月26日,“聚焦建设‘五个中心’检察在行动”上海检察系列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虹口区检察院)举行。
系统保护历史文化
澎湃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虹口区检察院对虹口区历史风貌进行全面调研,摸清保护现状及活化利用情况,以公益诉讼履职推动责任主体协同共治。
根据辖区内2片完整历史文化风貌区——山阴路和提篮桥片区蕴含的文化精神以及所处地理区位、功能定位不同,虹口区检察院分别聚焦历史建筑生活使用、修缮改造和海派文化、多元文化融合发展不同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公益诉讼工作。该院办理的督促保护山阴路历史文化街区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历史文化街区与石窟寺保护专刊典型案例”。
2018年起,虹口区检察院起步探索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先后办理德邻公寓案、山阴路风貌保护区保护系列案件,并于今年7月印发《服务保障虹口区“文化三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该方案从综合保护、海派文化、先进文化、名人文化、公共文化等5个方面提出16项具体举措,系统保护历史文化。
优秀历史建筑受损如何发现?
发布会现场,虹口区检察院发布了以公益诉讼督促保障山阴路风貌保护区城市更新项目系列典型案例。
山阴路历史街区留有鲁迅、茅盾故居、瞿秋白寓所等旧址,因过高居住密度、较低的居住品质成为城市更新的压力所在。检察机关于2023年4月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通过检察建议督促属地街道开展执法,督促相关行政部门履行主管职责,合力拆除违法改扩建50余处,保护历史建筑1万余平方米,建立居住类历史建筑修缮流程。
溧阳路优秀历史建筑存在未按要求修缮外立面,影响“一院一景”风貌打造情况,检察机关于2024年3月以民事公益诉讼立案并公告,通过聘请历史建筑保护专家担任“益心为公”志愿者,召开公开听证会与建筑所有人磋商,达成磋商协议,及时修复受损外立面,重现花园洋房风貌。
在发现李白烈士故居、革命文物拉摩斯公寓等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后,虹口区检察院又督促相关监管部门和经营管理单位履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责任,持续开展综合整治。
检察官介绍,历史风貌区的更新改造以量大面广的优秀历史建筑为主,检察机关以明晰责任主体开展精准监督,以行政公益诉讼为主,积极开展民事公益诉讼,补位行政监管,形成公益保护闭环。
发挥办案职能的同时,虹口区检察院在全区开展类案综合治理。2023年11月,该院联合区房管、文旅、城管等七部门签订《关于加强本区优秀历史建筑公房管理协作配合工作的意见》。
为更精准获取案件线索,虹口区检察院还充分利用检察大数据,研发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损害发现公益诉讼类案监督模型,从物业管理、房地产管理等单位部门获取优秀历史建筑日常管理和交易数据,从执法部门获取行政执法数据,经对比分析发现优秀历史建筑受损线索。目前,该模型已上架最高检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