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作品选登,让“家门口”的幸福感具象化,家门口的幸福感,好评中国作品选登

访客 音韵和谐 2024-11-25 13 0

□李强

城市更新改造亮点频出、爱心驿站为 " 新市民 " 提供暖心服务、居民家门口有了更多好去处……今年上半年,全国多地围绕群众所需不断推进民生项目建设。记者走访看到,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打造 " 小而美 " 民生项目,带给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体验。

作为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烂缦胡同曾违建众多、路面坑洼,近期完成改造提升后,灰瓦青砖的烂缦胡同,古韵与新貌相融共生,这种 " 家门口 " 的幸福感说来就来。

盼望背街小巷得到改造,盼望边角地得到利用,盼望老街区能得到升级,群众的这一个个朴实愿望,其实就是 " 家门口 " 幸福感的具象化。从实际情况来看,不是做不到,关键取决于相关方面的视角能不能聚向这一个个朴实的愿望,视角聚向哪里,幸福感就能抵达到哪里。

与其埋怨 " 空间不够 ",不如拓宽视野 " 做大空间 "。天宁寺桥位于北京西便门和广安门之间,桥下有近 5000 平方米的空间,这里曾是周边单位的内部停车场,幽闭昏暗、杂物乱堆、通行困难。如今通过改造一番,这个桥下空间热闹非凡,篮球场、乒乓球室等成为周围孩童的乐园,近期相关方面还根据附近街坊们的需求,重刷地面、更换新设备、开设淋浴室,让桥下空间焕发新活力。空间究竟从何而来?鲜活案例就摆在我们眼前,办法总比问题多,空间的 " 大 " 坐等不来,靠的是去 " 做 "。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而民生是覆盖 " 你我他 " 的民生,不是少数人的民生,更不是挂一漏万的民生。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民工,每天奔波的出租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以及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同样渴盼民生的触角延伸再延伸,需要相关方面的视角 " 看过来 "。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伴随着更多群体被牵挂," 惠民生 " 惠及更多人,让更多群体出门不用走多远就能办妥很多事,拥有 " 家门口 " 的幸福感。

目光所至,惠及所在。北京已建成务工人员之家 296 个,今年一季度提供就业、维权、便民等服务达 45 万人次;淮安市目前已兴建 832 个温馨驿站,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 " 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可歇脚、伤可用药 " 等多项免费服务;2022 年以来,修文县共投入 20 余万元助力打造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目前站点已累计服务户外劳动者 20 万余人次,日均服务 400 余人次……每一个数据,都通往幸福。有关方面在 " 想得到 " 中 " 做得到 ",让更多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红利,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要推进更多民生之事干得成、做得到,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视角聚向哪里,幸福就能抵达到哪里。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