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重新理解股市,年轻人,重新理解股市

访客 现代审美 2024-11-19 2 0

股市和股市里的人,开始在这个秋天回归理性、慢热的节奏。

文|杨书源 陈雨

编辑| 王 潇

9 月底开始,在这轮万众瞩目的 " 牛市 " 之中,年轻人是如何理解股市的?

我们采访了几位近期在股市里 " 小赚一笔 " 的股民,却发现了一个现象——在谈及 " 本轮炒股收益 " 时,他们都出奇一致地平静。

能让他们兴奋起来的,反倒是讲述他们在经历了这轮市场行情以后,如何调整生活坐标,重新排布家庭资产以及生活的优先级。

" 我们现在对股市未来向好都抱有期待,甚至认为一个更健康的慢牛要出现了。但这种期待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不是那种把全部家当拴在上头的狂热了。" 一位采访对象说。股市和股市里的人,开始在这个秋天回归理性、慢热的节奏。

在市值最低点,我却克服了对生活巨大的焦虑感

国庆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的上午,新手妈妈周夕夕决定,从股市将刚回本的资金撤走一半。一周后,她将这笔钱投入置换刚需房的首付款。而这套新房,放在一年前,是她 " 根本不能妥协的地段和学区 "。

" 不想和现实妥协 ",这也正是她和爱人在去年下半年,将夫妻俩工作多年所有积蓄投入股市的原因。9 月底那轮大涨之前,她看着这个家庭 " 距离那个目标反方向越跑越远 "。现在,投入股市的本金还差一点才算回本,但周夕夕却发现自己最初入市时那种焦虑感消失了。

讲述人:周夕夕 年龄:31 岁 职业:咨询公司产品经理

进军股市的理由

十一长假的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午,我和我爱人小顾一直盯着手机里的股市交易界面。我们已经约定好了,无论今天的大盘战况如何,都要把刚在股市里回本的 600 多万元,拿出 50% 作为我们置换新房的首付款。

那天,我们都自觉履行了这个约定。从股市里撤出钱去买房后,我们踏实多了,毕竟房子永远在那里,也算 " 落袋为安 "。

换房是我们迎接即将到来的孩子的方式,也是刚需。我在去年上半年查出怀孕,摆在眼前的难题就是我们在浦东的两居室不够住了:算上请一位住家阿姨和父母轮流来帮忙的话,我们起码要换一个三居室。我极力主张往徐汇、静安等学区比较好的地段看看,看了以后才知道,我们当时的预算结合还贷能力,很难在那里买到好的三房户型。

我们陷入了买房的两难抉择——如果在我们小区附近再倾尽所有买一套房子,只是多了一个房间,生活环境和孩子未来的教育环境都是原地踏步,我总是不甘心。我们决定 " 再咬牙踮起脚够一够 "。

我们把实现进阶买房的希望诉诸股市。此后将近 1 年时间里,我和小顾一直在拿这笔准备买房的钱在炒股,其中还包括双方父母 " 友情赞助 " 的 300 多万元。我俩作为有金融专业背景的人,都知道这样配置资产风险很大,但我们总有些侥幸,觉得自己是 " 操作能力在一般人之上的玩家 "。

与此同时我们在原有的两居室里,用环保实木板材打了很多柜子,从客厅连通到阳台。这样暂时能解决孩子出生以后大量的储物空间需求,也给我们多留一点时间在股市实现资产增值。

从去年夏天开户开始,我们在股市里的本金开始一点点往上加。最先注入的一笔投资,是我几年前从基金里赚的第一桶金,连本金和利润,一共是 47 万元。

2019 年前后,基金投资特别火,只要是有支付宝账户的,几乎都开通了基金账户。当时我和我爸说了投资想法,他立即给了我 20 万元试水。我爸是老股民了,在他的想法中,学会独立做投资决定,也算是 " 成年人世界 " 中不可省略的一环。

投资之初,我也跟着别人定投基金,甚至认为这无非是风险高一点的储蓄。直到玩基金好几个月后,我才发现基金的风险也不亚于股市,当时很流行跟着基金经理买基金的软件,本质就是一次性购买一揽子股票的组合。

我算是运气很好的,当时我很看好新能源行业的前景,就认准了两个新能源基金买,不到几个月市值就翻倍还多了。几个月后,我把所得基金都卖出了,当时我的 20 万本金已经到了 46 万元的市值了,我凭直觉认为已经赚得过多了。

那次太过于顺利的投资经历,也让我在进军股市时有些掉以轻心了。除了我从基金里取出来的钱以外,当时小顾买的一个金融产品也刚好过了封闭期,他在两个月内陆续把一百多万元资金往股市里转移了。

小顾在资产管理公司上班,从大学开始炒股,股龄有十几年了。他当时的炒股逻辑我是认可的,那就是买券商股或者银行股。一旦有政策杠杆或者其他利好出现,想要拉动整个股市,第一波就会用金融股去拉动,这也是我们在 9 月底普涨的局面里,能够比别人更快回本的原因。

最后,我们总计在股市里投了 600 多万元,也是我们预备买房的全部 " 房款 "。不过这种大手笔的投入,也是基于一个前提——我们判断大盘已经在很低的位置了。那你问我为什么做出这个判断的,这也是按照大家炒股所谓的 " 常识 " 而言的,毕竟股市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 6000 点。

但让我没有预料到的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买的一些股票跌破净值了,还能往下走。这时候,你就会怀疑,你在股票市场上原认为是 " 常识 " 的信条,也只是人云亦云的想当然。

换一种活法

去年 10 月是我家的资金钱在股市里波动最大的时候,偏偏这时候我儿子出生了。

那段时间,一面是我们每天承受着在股市里亏损好几万元;而另一面,嗷嗷待哺的儿子每天都有很多计划外支出,生活成了一地鸡毛。

当时我请了月嫂在家坐月子,我婆婆也过来照顾我。家里住不开,只好让婆婆睡在了客厅打地铺,孩子白天在家几乎没有了活动空间。

我们请的住家阿姨会在无意中和我说一些育儿建议,比如她服务过的家庭是如何在客厅里给孩子装滑梯锻炼运动能力的。每次听到这些,我心里也有点酸。不是滑梯太贵我不舍得买,而是我家现在根本无处安放这样的微型滑梯。

我和小顾那段时间话也越说越少了,唯一的集体行动就是哄孩子。在这个家庭中,小顾是一个以赚钱为己任的丈夫角色,我可以感受到那段时间对他的打击有多大。当时我经常会接到他的 " 加班电话 ",但实际上我几乎同时会看到他的车已经停在楼下。他会在车里待一两个小时后再上楼,身上隐约还有点烟味,估计是戒了很久的烟那段时间又复吸了。

有一天,小顾望着满满当当的衣橱,第一次对我提出请求:" 你能不能少买点衣服?" 我特别委屈,因为我产后体形没有完全恢复,买宽松的衣服也是刚需。

以前经济宽裕时,小顾会尽量满足我的需求,喜欢的包、想去的西餐厅,或者说走就走的出国旅行。甚至觉得钱是化解夫妻双方矛盾的最好办法。比如我们都不想打扫家中卫生,那就定期找钟点工阿姨来帮忙收拾,谁也不会有意见。

但那段非常时期,小顾不再是那个 " 万能 " 的人了。我当时就在想,我和他作为生活共同体,是不是也应该追寻除了用金钱搭建的快乐以外,更多 " 细水长流的满足感 "。

我们原本身边留了小几十万元应付各种日常开销。但因为股市里只有出账,没有进账,再加上小顾那两年的工资绩效很不好,我们手边的钱越来越少,警报全面拉响。

我考虑过辞退阿姨独自带娃,也对家中开销做了 " 消费降级 ":近 5 元一片的进口桑蚕丝纸尿裤换成了 2 元一片的国产口碑纸尿裤;家里垃圾桶是一个智能感应垃圾桶,配套的自动打包垃圾袋属于很贵的耗材,几十块钱只能买一小卷,我把它们全都换成普通垃圾袋。

我在小区里发现一个可以自动称重回收硬纸壳和塑料瓶的机器,就把家中的废品攒了去卖。几个月后,我把卖废品赚的 40 多元全都提现,那天我真的太有获得感了,以前我从来不认可钱是靠攒出来的。但现在这种几分一毛积少成多的钱,让我觉得无比踏实。

现在,周夕夕经常会在下班后去自动回收箱里投放她收集的废纸箱。受访者供图

以前在我的观念里,孩子不上早教是会落后于同龄人的。后来我带孩子去试听了一节,就对早教课 " 祛魅 " 了。我把孩子带到小区楼下找同月龄的宝宝玩。他在小区草坪里 " 摸爬滚打 " 了一段时间后,大动作、交际沟通能力发育得也很好。

我发现身边人,在那段时间里生活态度转变很大的不在少数。比我早一年生孩子的一位朋友,也经历了想要小房换大房但预算不够的焦虑阶段。

夫妻俩甚至把老家的一套房子卖了投身股市。但忽然有一天,她告诉我:自己现在在市中心一个环境很不错的小区租房住,月租金 2 万元,她描述:" 是那种我以前削尖了脑袋也买不起的房子,一家四口都有独立的起居室扰,步行 10 分钟就是一大片能让孩子活动的公园绿地。"

我惊讶于她观念的转变,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把上海的房子也卖了,留在身边作为生活的底气。她现在耐心等待着股市行情好转,重新回笼资金后再置换房子。

而我也开始认真挖掘身边的资源了。我发现就在我生活的社区周围,有三甲医院的分院,也有上海顶尖的公办教育集团来这里办的九年制学校。以前我眼光向上的时候,对平行视线内的一切都是缺乏兴趣的。

或许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股票那段时间不理想,迫不得已才这样的。但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很多时候我们生活的弓,就是被自己拉得太满了,导致你也不知道你最核心的靶子在哪里,不知道该往哪里射。" 既要又要 " 的生活,无论是哪种收入状态的人,过起来都挺辛苦的。

" 退场 " 还是 " 进场 "

人的转折点,往往会在你已经为 " 退一步 " 做好充足心理准备时忽然出现。我们的股票毫无预兆地从 9 月底开始,在一周内 " 蹭蹭 " 往上反弹,几天的工夫就快要接近我们投入本金的数字了。

那几天我和小顾每天在家,嘴角都是不自觉上扬的。但一周,几乎身边所有人都在说着股票的话题。

等到我们在股市里钱基本涨回本金的大概九成时,也已经到了国庆休市了。我和小顾不约而同决定去看房,也十分默契地把楼盘位置锁定在了家附近的几个新楼盘,至于原本日思夜想的那几个市中心楼盘,我们一个也没去看。我们对未来生活的规划重新调整到了统一频道:不为跻身更好的生活所累,也放弃 " 鸡娃 "。选房的时候,我的诉求也很明确,选一个客厅宽敞采光好的三居室,孩子能有充分的活动空间,父母来了也能有独立的房间。

我家的经济警报解除了,我这大半年养成的 " 节流 " 习惯还是如旧。比如我现在去任何一个地方要买门票时,都会上 " 闲鱼 " 看看是否有人以更低的价格在转卖。我的废品回收事业也在继续。有一天我出门时,小顾忽然叫住我,朝我递了两个刚喝完的可乐瓶。当时我有点愣住,他提醒我:" 你不是要拿去卖钱吗?" 我这才意识到,他的金钱观也发生了些改变。

但是,我们对股市还是有期待的。但这种期待,和以前志在必得的状态截然不同了。我们去签购房合同的那天,按照我们买房楼盘的交易规则,只需要付 25% 的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之后三个月内可以继续增加首付款比例。当我和小顾商量接下来要追加几成首付时,他打趣说:" 那就要看我们持仓那些股票的表现了。"

那天我和小顾开车送我们请的育儿嫂回老家办事,她在车上沉默了许久后,忽然问了一句:" 是不是现在炒股都赚到钱了,要怎么开户呢?" 我俩听到后愣了一会儿,随后叮嘱阿姨:" 我们可以教您如何开户,但这件事还是得先和家里商量清楚。" 一个星期后,阿姨从老家回来了。她向我们宣布:" 我和老公商量了,还是决定先观望。等下一波牛市行情来了,请你们第一时间和我说 ……"

在短视频账号里做个 " 自律 " 的股民

从 9 月底到现在,90 后博主朗天的短视频账号增加了近 2 万粉丝。留言区和评论区,数千条留言几乎全都指向一个问题:" 明天的股市会怎么样?" 朗天知道网线那头,是趁着这波行情急于入市的 " 小白 " 们在盲目 " 拜师学艺 "。

这位原本只有不到 6 万粉丝的财经新闻博主借势采取 " 增粉计划 "。他开始在平台上公开自己的炒股心路历程。作为在股市里浸泡了近 10 年的 " 老人 ",朗天在一遍遍的直播讲述中,发现自己的炒股心态也在日益成熟。

面对政策环境日益向好的 A 股市场,他想要进一步将财经新闻博主的身份发展为第二职业,提点新股民在股市的风浪中拥有自律平和的心态," 这比我告诉你要买哪只股票要靠谱得多。" 他说。

讲述人:朗天 年龄:32 岁 职业:外贸公司职员

在极端自信和极端自卑之间,我走了新股民要走的所有弯路

区分一个人是不是刚投入股市,其实也很简单。一个新手,急于在不确定的股市中寻找一个十分确定的答案。

9 月 28 日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场直播,在符合平台规定的尺度内,分享我在超级大牛市中的心路历程。当时进直播间的人一直维持在六七十人。很多人一看就是有些手足无措的新手,一直在追问我觉得某个股票明天会不会涨。我没有给他们中间任何一个人答案,因为我自己也没有答案。

9 月 24 日对炒股的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节点,国新办开了 " 推动高质量发展 " 系列的主题新闻发布会。当时我的感觉就是这绝对是利好消息,但没想法市场反应来得如此迅猛。从那天开始,大盘连续一周都是红红的一片,老股民都特别亢奋,新股民也忙着跑步进场。

很多对未来股市看好的人,在朗天的短视频账号评论区留言。

这些在 9 月底 10 月初涌入股市人,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的自己。我是在 2015 年 3 月开户进入股市的,本金就是在学校内外各处兼职攒下的 3 万元。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要去股市赚钱,尽管此前我没有学习过任何基础性的知识。

那年我记得是 A 股历史上的第二个高点,应该是 5178 点,我就是在最高点来之前的两三个月入场的。所以炒股的头两个月,我还是赚了一点钱的,但很快我就进入了过度自信的状态。

我会做这样的假设:我现在拿 3 万元去炒股,两个月挣了 2 千元,那我拿 15 万元去炒股是不是两个月我就挣 1 万元了?但是两个月后,我就自食其果了。

当时我炒股实际上就是人云亦云。当时还没有那么多短视频号上的金融大 V,但微信公众号已经有了,我关注了一堆炒股相关的公众号,每天听各种老师的说法,然后跟风操作,最后阵脚全乱了,最终以亏损 1 万多元收场。为了惩罚自己,我那个暑假没有回家,一直在学校后街的奶茶店做零工。那个过程挺痛苦的,每天起床第一个念头就是担心,如果股票今天又跌怎么办?

我后来发现,这也是新股民经常陷入的心态:情绪完全被股市左右,在极度自卑和极度自信之间疯狂摇摆。在那个时候起,我有了一个认识——股市不是一个赌场,你需要有系统性的操作理论支撑你的每一步。

2018 年是我在大连一家大型外贸企业入职后的第 3 年,我在新城区买了一套房子。因为急需用钱,我就把股市全都清仓了。直到 2020 年初,我买房后的债务压力基本缓解了,生活也理顺了,想赚钱的想法再起浮现,我又入市了。

这次我会在每天的操作复盘过程当中,把持仓个股的表现和当日相关的财经类的新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汇总到一起。我开始挑选有代表性的操作书,包括技术支持类的,财经理论类的书,做了一本本厚厚的笔记。

但有了自己成熟的交易体系,就一定会赚钱吗?也未必。2020 年上半年,我重仓投入了半导体产业股,有时一天挣的钱要比一个月的工资都还多。但是到了 2021 年,半导体和光伏行业发展遇到瓶颈,马上作用在了我买的行业股票上。

股市里的钱也一直不是我的闲钱,我工作挣钱以后,最大的诉求就是想给农村家中两代老人养老。我想给我父母买一套距离我比较近的城区电梯房。我爷爷身体不好,但是独自在家没人照顾。我想给我爷爷找个好一点的养老院,保证他在两三年内生活无忧。

所以那段时间,我真的非常渴望迅速获得一大笔钱。除了买半导体股票以外,我还买了期货、加了杠杆。我变得和新股民一样热血,半夜不睡研究投资策略。

但几个月后,我被市场又一次教育了,我输得很惨。买房以后自己攒下的钱几乎都搭进去了。当时我甚至觉得每天去搜集财经新闻也是一个负担,也没办法一个人在家里待着了,就去上海找好朋友散心。

去了上海后,我坚持提议要去陆家嘴看看,虽然当时手头拮据,但我还是买了两张票邀请朋友一起登上了上海中心的观光厅。在观光厅里,我一直在疯狂拍照。看到超高层建筑的尖顶穿透云层,我感觉平时整理的财经新闻里的那些叱咤风云的场面,此刻都具像化了。我在陆家嘴环岛那些显示着上证综指、深证成指等世界各地金融指数的大屏幕前驻足看了很久,我朋友根本不理解我当时的心境,他疑惑地问我:" 大连的金融商务区没有这些高楼大厦吗?"

朗天当时在上海拍摄的陆家嘴核心区域。受访者供图

我赔了给爷爷预备的养老钱,好在我姑姑很快就从外地回来照顾他了,家庭困境解决了,我心里也平和了很多,慢慢我的市值也回升了 50%。回想起来还是很庆幸的,我在行情不好的时候,选择了观望而不是落荒而逃,无形中我已经把炒股作为了投资的一个路径,而不是一次性的投机行为。

泥沙俱下之时,我更想证明自己

在 9 月 24 日大涨以后,我开启了 3 次直播,我把自己的操作毫无保留亮出来了。毕竟在这种普涨的时刻,我作为财经资讯类博主我很清楚,在这个时候去谈股市,就是 " 流量密码 "。

但我和粉丝们说得很清楚:" 我亮出操作,只是为了证明我真金实银在干,不是在甩嘴皮子。你们不能照抄我的思路操作,但我会和你们解释清楚我每一个操作背后的风险防范点,这是你们要看的。"

我是一年前开通这个账号的,我的想法最初很简单,就是为了财经资讯的共享。因为我本来自己每天也搜集财经新闻,现在开通了短视频账号,只不过把以前写在本子上的新闻转到了平台上,让需要的人拿去用。在股市处于关键位置时,我能通过分析一些新闻事实背后的风向,劝大家保持冷静。

朗天的个人账号主页。

实际上,我在 9 月 20 日左右,发现股市在经历了前一轮下调后,正在一点点回弹。我决定把仓位铺到了八成左右,想从这一波操作中 " 赚了就跑出来一些 "。后来就迎来了那轮大涨,因为涨势太凶,我在 9 月 28 日做了一波减仓。

我在十一长假搜集财经新闻时发现,所有不管以前挣没挣着钱的人,都在高喊 "10 月 8 日必须进场 "。我有点担忧了,因为散户的一些集体情绪和行动,也会影响机构的操作。如果当时我们散户都觉得是入场的时候,那么机构可能就会觉得在这时候撤仓一部分更有收获。

我在 10 月 7 日晚上的时候也发布了视频,提醒大家 10 月 8 日需要防范的入市风险。第二天股市高开低走,甚至没有给人太多操作的机会,我 " 逃 " 出来了一部分。两周以后,我看大盘比较稳了,又把仓位重新打回到 6 成。

经历了九十月份以后,我股票账户里的资金又增加了 20%,金额比一年工资还要多。我开直播并不是为了向大家炫耀,而是想告诉大家,股市不是挣快钱的地方,应该有长线作战的准备。

很多新股民心态是比较极端的,他就是抱着挣一票就跑目的来的。这种热钱涌入以后,他们就会在网络上四处寻找答案。股民的这种心理也在被越来越多短视频平台上所谓的 " 业内人士 " 利用。我看到有的号称专业财经博主的人在组建收费粉丝群,入群只要交五六元,然后他会在群里告诉你大盘明天的预测,说得挺似是而非的。但入群人给的咨询费积少成多,日入上万元的也很多。还有的账号更是荒诞,博主会准备两块骨头,一块上写着 " 跌 ",另一块骨头上写着 " 涨 ",然后让狗去叼骨头,叼起的骨头上面的字代表着明天大盘的趋势。有回他的狗一连三天叼对了骨头,粉丝量 " 哐哐 " 往上涨。最近我发现短视频平台也加强了管理,很多像这样挣新股民 " 学费 " 的账号都被禁封了。

也有一些名声比较好的财经类博主,会在牛市来临时,提点大家可能遇到的风险。但是第二天如果股市涨得特别疯,很多没上车的人就会去指责这个博主。我这些年接触下来后发现,真正的业内人士,根本不会给出直接的投资建议。道理也很简单,比如我面对一个有上亿资产的投资者,但我并不清楚他的真实家底,我极力推荐他买某个股票,拿他买入后,他持有的股份数量是足以对这个股票未来走势造成影响的,这就会使得原本的投资建议失灵。

这本就是一个泥沙俱下的时代,我们国内的股市才 30 多年的历史,法律和监管制度还在不断完善优化,但股市发展速度极快,自由流通市值 10 年里增长了近 10 倍数,风险投资的机会也很多。国外历史比较久的证券交易市场,活跃的大部分都是专业机构,这就是专业和专业之间的对垒,而我们的股市活跃的绝大部分主体都是散户,散户的专业认知本就是参差不齐的。

" 股市不是一个创造财富的地方,而是一个让财富重新流动分配的地方 ",作为散户我们一直在和资金实力、技术手段更强大的机构在同一场域,我们应该怎么赢?有些老股民,总是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但我认为这种归因方法恰恰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即使我们看个股走势可能看不懂,但是我们国家要发展哪些领域,比如 " 十四五 " 规划中提及的发展重点,包括最近政府提倡的 " 以旧换新 " 等政策,这些是一目了然的。只要你去搜集一些这方面的新闻,做下思路统计,很多投资决策就能自然显现出来了。

这两个月,我在股市里的操作基本都是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也迅速积攒了近 2 万名新粉丝,我也想借机把这个账号作为自己第二职业的开端。

我也不是空穴来风立这个目标的。我已经整理了好几年财经新闻了,我很明显感受到今年证券市场一些政策改革力度,信息透明化程度明显提高了,散户在股市中的生存境遇也在变好。我们的股市正在从国企、民企的融资市场转向让每一个投资者都能挣到钱的投资市场。当我们现在来谈论股市,大家都觉得有奔头。

这两年,我还承包了一个无人收银的自助小卖部。这个小卖部的利润,成了我固定不动的应急存款来源。我再也不想发生上次那种一心想在股市里给爷爷赚养老钱的情况了。

想同时追求生活的稳定性和风险投资的高收益本就是悖论,这是股市教给我的最重要一课。

最近这轮牛市以后,我从手机里翻出了一年多前在陆家嘴拍的街景和高层建筑,我准备把这些照片作为我短视频配图的素材库。我希望更加认真严肃地和信任我的人谈论股市,也让我的账号鞭策我在股市中一直做个自律的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主人公均为化名)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