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员,要公平还是要和平?乌克兰的这个冬天不好过,乌克兰的冬天,公平还是和平?

访客 孩子起名 2024-11-18 1 0

直新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期对媒体表态称,随着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俄乌冲突将会 " 更快结束 "。那么目前的俄乌战场态势有何新进展?冬天到了,战争的烈度会升高吗?

特约评论员 吴蔚:泽连斯基是在接受乌克兰公共广播公司专访时作出的上述表态,这意味着他讲这番话的主要对象是乌克兰民众,这无疑是一种预期的管理。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泽连斯基的论述还是很严谨的,他为战争的结束方式作出了限定。首先是战争会结束但是日期并不确切;其次是获得和平的方式必须是公平的,尤其对乌克兰而言。

这番表述在我看来没毛病。自 2019 年当选乌克兰总统以来,泽连斯基主导了乌克兰在北约的协助下实现军事现代化。甚至可以说,乌克兰军队的 " 北约化 " 正是以 " 军事手段收复克里米亚半岛以及顿涅茨克、卢甘斯克 " 为目标牵引的。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如果最终俄乌冲突以一种所谓 " 丧权辱国 " 的方式换取和平,那么乌克兰军民过去这两年多付出的流血牺牲,可能就付诸东流了。泽连斯基的执政生涯恐怕也会迎来重大转折,要知道,乌克兰今年原本是要进行总统大选的。

可是政治有政治的逻辑,战争却遵循自己的法则。在我看来,泽连斯基正在面临的 " 公平与和平 " 选择题,任谁都很难作出抉择。道理却也浅显:战场上得不到的,也休想在谈判桌上得到。

还是将目光投向战场吧,战线的推移更能说明眼下的问题。

如果要用一句话去描述眼下的俄乌战场态势,犬牙交错肯定是最准确的。在许多局部的战场正面,攻守拉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但是从总体战争进程上看,目前俄军正处于攻势,乌军则是相对被动的守势。有开源情报分析师做过统计,11 月上半个月,俄军新增控制土地面积 436 平方公里。

目前战场上最为焦灼的战役方向主要有三个。其中有两个位于战线东南方的顿涅茨克州境内。首先是俄军在大诺沃西尔卡至库拉霍沃一线打出钳形攻势,形成了一个宽度大约 17 公里的口袋,以第 33 机械化旅为主力的乌军有被合围的风险。其次在顿涅茨克州东北方向的库皮扬斯克正面,俄军也发起了攻坚作战。最后就是在俄罗斯境内的库尔斯克方向,乌军自今年 8 月 6 日发起库尔斯克战役后,在俄罗斯境内打出了基于苏贾镇的突出部。至今三个月有余,俄军与乌军在这一线形成了僵持对峙。

俯视地图不难看出,乌军试图在俄罗斯境内获得军事进展,但进攻的矛头已经被迟滞,战场正面正在被逐步蚕食。

有迹象表明,俄军统帅部正在谋划冬季攻势,争取在美国政权更迭的交接期扩大战果。这个周末,俄军向乌克兰多个枢纽城市发起了远程打击,巡航导弹、战术弹道导弹向乌克兰城市的基础设施飞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乌克兰的这个冬天并不好过。

直新闻:另一方面,特朗普也在近期频频发声,他对美国政府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对乌克兰的大额援助表示不满。他表示,这场俄乌冲突必须停止。吴先生,特朗普真能如愿调停俄乌冲突吗?

特约评论员 吴蔚:特朗普 " 语不惊人死不休 ",但上任 24 小时以内结束俄乌战争,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普通美国选民可能会觉得这是神通广大之举,但内行人都明白,特朗普是打算把工作做在前头。

在两个多月的美国政权过渡期内,胜选者特朗普肯定已经在密集推动与冲突各方的 " 准官方接触 " 了。眼下,由特朗普决策团队派出的说客、掮客游走在亚欧大陆的各个国家。吹出去的牛,就得想办法给圆上。

那么好了,特朗普真能如愿调停止战吗?我个人倒是认为,挺难的。

首先难在俄乌调停。正如我刚刚提到的 " 公平与和平 " 的选择题。如何让乌克兰接受眼下的俄乌战场分界线就是某种既定的 " 战争结果 ",这恐怕需要更多筹码的交换与博弈。这还不说莫斯科方面是否接受眼下的战场接触线变成某种 " 国界 "。

其次难在时与势不饶人。离开白宫将近 4 年,当特朗普再次坐在坚毅桌前,翻看那些只有总统先生才拥有阅览权限的绝密情报分析时,他一定会惊讶地发现,短短 4 年时间,局势已有了巨大变化。当他以继任者的视角去回溯复盘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拜登政府的一系列决策过程,他可能会皱起眉头细细思考:换作是我,又当如何呢?

再者难在利益的分配上。要知道,美国军工复合体在这场惨烈的俄乌冲突中赚得盆满钵满。特朗普嫌弃拜登给乌克兰的援助太多,可细究起来,这些用作军备采购的钱最终都流向哪里了呢?当他翻开援乌物资的采购清单时可能会脊背发凉,那些声名显赫的防务巨头企业,哪一个又不是他的座上宾、帐中客?由这些军工大佬们签发的一张张支票助力特朗普赢得大选。他又该如何回馈这些台前幕后的金主们呢?战争机器从来嗜血,军火商永远在谋求新的战场。

种种的疑问连续拷问 " 二进宫 " 的特朗普," 上任 24 小时以内结束俄乌战争 " 究竟是钉在墙上的钉子,还是泼出去的水,只能交给时间去揭晓了。

作者丨吴蔚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