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学校开学
8月18日
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图源 同济大学
陈芋汐2005年出生于上海
录取专业为运动训练
巴黎奥运会期间走红的
田径选手“眼镜哥”徐卓一
也现身同济大学
他还是陈芋汐的同学
奥运冠军都学了什么专业?
他们都来自哪些大学?
一起来看
读名校的奥运冠军
运动员读名校并不少见,本文整理了本次巴黎奥运会中国队金牌获得者毕业或在读院校情况。
奥运冠军毕业于哪些高校?
北京体育大学独占鳌头,多数运动来自北体研究生冠军班。它成立于2003年,招收在近2-3届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及世界杯赛(后二者在项目上须与奥运会项目一致)中获得单项冠军和集体项目冠军的运动员(集体项目为主力队员),担任上述获得冠军队员的单项教练和主教练的教练员。东京奥运会十米气手枪混合团体冠军庞伟、东京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冠军汪顺、乒乓球“大满贯”得主张怡宁等都就读于此班。
除了体育类院校,综合性院校也受到运动员的青睐。乒乓球冠军刘国梁、马龙、许昕均、孙颖莎、樊振东都选择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射击教父”王义夫、东京奥运会首金得主杨倩都来自清华大学。女子体操冠军邓琳琳、刘璇、乒乓球冠军丁宁、游泳名将叶诗文都来自北京大学。跳水女皇郭晶晶、跳水奥运冠军陈若琳、男子10米跳台跳水冠军林跃选择就读中国人民大学。
奥运冠军都学什么专业?
据统计,超过半数以上的运动员选择就读体育学类专业,专业一般会选择运动训练。这样他们既能够快速地了解课程,也能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经验,对教学和研究做出贡献。曾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训练学院读博士研究生的苏炳添,就以自己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如何跑出亚洲最快”。
就读于西南大学的跆拳道运动员赵帅也根据自己专项、专业进行研究,分析自己在跆拳道比赛中如何运用战术、技术,通过科学训练和策略制定来提高比赛表现。这些研究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自身专业的理解,也为其他运动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除了体育类专业之外,许多运动员也倾向于选择管理学门类专业。孙颖莎、马龙、王曼昱、徐嘉余、李冰洁、汪顺等优秀运动员都选择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深造,潘展乐则在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学习。
这样的学科选择,不仅为自己的运动生涯增添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多元化,运动员们在管理岗位上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将帮助他们在退役后顺利过渡到体育管理、企业运营、政策制定等岗位。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经历,也为运动员们提供了更多元的职业选择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不仅能够在体育领域内发挥自己的专长,也能够在其他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影响力。随着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这种跨学科的发展模式将成为越来越多运动员的选择,也会为体育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
读名校,成绩跟得上吗?
随着高水平运动员进入校园,运动员再也不会被贴上“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刻板印象标签。但我们也知道,许多运动员从小就开始进行体育训练,能够分给文化课的时间少之又少,那他们是如何进入名校的?成绩能跟得上吗?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六部(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提出“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退役运动员,可以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因此,这些高水平的运动员都是通过保送政策进入名校读书。
保送政策是对为国家荣誉努力拼搏的运动员们的肯定和回馈,为他们提供了继续深造和个人发展的机会。但入学容易,想要跟上课堂节奏,特别是那些非本专业的课程,还需要运动员自身的努力。体操奥运冠军邓琳琳就曾回忆过第一次去北大上课时候的情景。当时她在上中国政治学概论,她在教室里坐了半个小时就开始打哈欠:“老师讲的是中文,我居然听不懂。”当老师说出一个典故之后,全班同学都在笑,只有邓琳琳坐在那里,一脸茫然。
而这样的状态,发生在每一个刚入学的运动员身上。但困难永远都是用来克服的,他们经历了残酷的训练与竞技,早已不会畏惧困难。中国乒坛初代“大魔王”邓亚萍用11年时间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前女排国手张萍退役之后去香港中文大学念书,获得硕士学位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授课,如今她英文授课表达流畅自如,让人难以想象曾经是那个需要逐字逐句查阅字典的初学者。
运动员离开赛场,又进入到人生新赛场拼搏。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坚持,无论在体育竞技还是学术探索中,都能够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潜力。
体育强国
往期推荐
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
监制 | 吴文建 余新花 责编 | 陈显婷 编辑/制作 | 占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