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3月18日消息(记者王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刚刚开赛的2012中超联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各家俱乐部竞相加大投入,强力外援纷纷到来,让新赛季联赛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对于高额投入带来的联赛繁荣态势,大部分业内人士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职业足球本来就是高度市场化的大众运动项目,巨额的资金投入是其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但是除了巨额投入之外,我们的职业俱乐部还需要做好哪些事情,才能真正走上正轨?中国足球与世界足球强国相比,目前又有哪些差距?通过记者对贵州人和茅台俱乐部董事长戴秀丽的专访,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如今的贵州人和国酒茅台俱乐部,前身是陕西人和浐灞俱乐部,2007年戴氏家族收购了这家俱乐部,戴秀丽一直担任俱乐部的董事长。今年年初,俱乐部迁移到了贵州,把贵阳奥体作为了球队新赛季的主场。回首经营俱乐部的五年多历程,戴秀丽坦言,自已以及人和集团在足球上的付出要大于回报,至少在经济上,俱乐部还远远无法实现自负盈亏独立发展。
戴秀丽:做企业这么多年,我觉得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当然这些年付出是远远超过回报的,大多数足球俱乐部都是亏损的,在国外有时人家问我,你们俱乐部的经营利润是多少?我说在中国俱乐部是没有一家有利润的。
放眼国际足坛,虽然一些豪门俱乐部为了追求成绩,确实会产生巨大的亏损,但更多的普通俱乐部,是可以达到收支大体平衡的。为什么在中国,所有俱乐部都会亏损呢?戴秀丽算了一笔账。
戴秀丽:任何一家西方俱乐部,电视转播的收入占经营俱乐部的60%,而在中国,我们的电视转播收入是0,包括球迷的门票收不上来,再就是因为大多数俱乐部都没有自己的体育场,各方面你都要去花钱。我在陕西的时候,包括体育场、安保,各方面下来一年至少300、400万吧,我们在陕西的时候,前几年几乎是入不敷出,前年是持平了,去年是稍有盈余。
不仅在俱乐部经营上,我们无法与足球强国相比,中国的职业球员培养,也与国外截然不同。我们的球员从小就被隔离在社会之外,从未真正做到体教结合,由此造成了球员承受压力的能力,以及用脑子踢球的能力都非常低下,戴秀丽用自己球队的外援举例说明了这一点
戴秀丽:球员不应该单纯的就是说,他就是一个踢球的。在国外,从小学就有自己的学校的足球队了,小孩一旦踢了足球可能就对文化课就会放弃了,这是不对的。包括我们这次引来的西甲的纳诺,他就是大学毕业,而且他学的又不是体育专业。而且包括拉法,他说我要学幼师,将来我要不不成球员的话,我要去做幼师。而且在西方好多球员都是学不同专业最后来踢球了,你问中国任何一个球员将来退役想干什么,可能都要会跟体育有关的。
虽然中国的职业足球还有诸多缺陷,面临许多困难,但职业足球需要高投入才能带来高产出的规律,在中国也是有效的。尤其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足球而言,可能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各家球队的高额投入,已经让中超开始有了国际声誉,对此戴秀丽很有体会。
戴秀丽:现在我到了哪个国家,人家都会提起都会说,阿内尔怕去中国了,这样我觉得把中超带到了全世界,现在至少世界其他国家知道了中超,如果没有大家对中超的了解的话,其他的好球员可能还觉得“我怎么会去中国踢球”,那么现在呢,从这两个西甲球员来到我们俱乐部,我就会感觉到,不是像几年前去中国,是你在西方混不下去,你去踢球就影响身份了。
就在几年前,人和俱乐部同样也曾经走过高投入的路线,当时他们重金引进一批国脚级球员,打造了一支号称中国皇马的球队,可球队却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成绩。如今,俱乐部转变了理念,在维持一定投入的同时,更加看重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
戴秀丽:我们的理念就是说,要把地基打好。就像盖一个大楼一样,你把地基打好了,到有一天你才能够坚实的把俱乐部搞好,我是不想今年我投入了几个亿,明年再投入几个亿,之后如果市场有什么变化,资金断裂,那么俱乐部生存都有问题。所以我就是说循序渐进的把基础打好,我今年要做的就是我要健全青训体系,自己的造血机能健全是我未来的目标,向西方靠拢。
对于还在探索中慢慢前行的中国职业足球而言,要想赶上亚洲乃至世界的先进水平,巨额投入结合长远眼光,也许正是我们最应该选择的道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登录平台或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