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个瑞士卷该怎么分,这些天几乎成了全网老公的必答题。
事件起因是浙江义乌一名女子发视频自曝:买了一盒瑞士卷,女儿吃了两个,儿子吃了两个,老公吃了两个。夜深孩子们都睡了以后,她认为剩下的两个瑞士卷该自己吃,没想到遭到了老公的数落。于是,继 " 我和你妈妈掉进水里,你先救谁 " 的世纪难题之后,"8 个瑞士卷怎么分 " 又成了一道全网 " 送命题 "。
事件发酵之后,情况有了变化。网友质疑,此事是为博流量设计的摆拍。比如,该女子已经删除了引发争议的视频,并已在直播带货卖瑞士卷。
11 月 5 日,义乌当地社区工作人员找到当事人家里了解情况。该女子否认摆拍,表示 " 这次事件占用了太多公共资源,给大家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感到非常后悔和抱歉 "。
是否摆拍,暂无定论,当地社区准备第二次入户了解情况。
尽管真相暂时不明,甚至未来都很难查明,但此事在网上引发的汹汹舆情并未止息。在主编看来,不少言辞激动的讨论者掉入了那个典型的 " 抛开事实不谈,这种现象有没有 " 的网络话题陷阱。
不论摆拍与否,这样一起生活琐事,其实没必要成为热门话题。
这种家长里短的事,对当事人、对网络社区环境,实在谈不上有什么益处。于己,当事人自身陷入舆论漩涡不说,显然还会伤害家人情感;于众,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琐事岂是网友能吵明白的?吵来吵去的结果,只是徒增浮躁和戾气。
将社交平台当 " 树洞 " 并无不可,但也要预见可能出现的后果。
网络是开放平台,个人当然可以在此记录生活或倾诉不满。但发布之前,显然要考虑清楚会不会带来的麻烦,会不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伤害?会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或是引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推波助澜?
对吃瓜群众而言,不要真相未明就急匆匆地完成 " 自我代入 "。
秦朗丢作业,卖惨带货 …… 近年来,公众被一些 " 剧本 " 愚弄的例证实在不少。正如媒体评论所言:在热闹之余,回过神来的大众似乎品出了一些别样滋味,有些 " 被戏弄 " 的五味杂陈的感觉,更有一些 " 谁在制造热搜 " 的追问,以及我们应该关注怎样的新闻的思考。
对公众而言,面对各种奇怪的话题、新闻或热搜,保有基本的辨别能力很重要。
一方面,对于一些似是而非又不甚重要的话题,看过、笑过即可,毋需投入太多真情实感,甚至钻起牛角尖把自己代入故事中。那样只会影响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人际关系,结果就是 " 别人挖坑自己跳 "。另一方面,即便非要完成自我代入,也要等到真相明了。否则," 自我感动 " 一大波,伤害身边的人好一轮,最后才发觉自己是那个被愚弄的羔羊。
人忠于已知事实叫诚实,不忠于事实就叫作虚伪。如果一件事的真相都还未知,即自我代入,何尝不是一种陷入话题陷阱而不能自拔?
撰文 | 李哲
主编 | 李锦
审核 | 朱宗威
* 文章为主编有态度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出品 | 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