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基金许之彦:中证 A500 指数,一键配置中国的核心资产

访客 传统文化 2024-11-05 10 0

  近日,包括华安中证A500ETF等多只中证A500ETF集中发行,将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指数与量化投资部高级总监许之彦表示,被誉为“中国版标普500”,集结了A股各行业核心龙头。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买入中证 A500 指数,就是一键配置中国的核心资产。

  “中国版标普500”来了

  许之彦表示,中证A500指数被誉为“中国版标普500”,该指数从各行业选取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5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采取了“三级行业全覆盖,一级行业再平衡”的编制方法,并且纳入了ESG、互联互通、限制个股权重上限等规则,在编制上与标普500类似,集结了A股各行业核心龙头。

  此外,中证A500指数超配“新质生产力”等成长板块。同传统的宽基指数相比,该指数超配新质生产力等成长板块,更能体现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的特征。最后是中证A500指数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突出。不管是净值产收益率还是平均营收增速,中证A500指数均明显超过市场整体水平。

  过去20年来,许之彦始终坚守在指数基金领域,他见证了指数基金从小到大的全过程,在今年指数基金大爆发之后,也让他非常感慨。在许之彦看来,指数基金快速增长,主要有以下推动因素: 首先是优势突出,除了其透明、低费率、便捷等特征之外,ETF还有很多优点,例如效率高、流动性突出、更加公平等。ETF具有一二级市场联动的机制,“所买即所得”,知行合一,对所有持有人都公平。

华安基金许之彦:中证 A500 指数,一键配置中国的核心资产

  其次是市场本身的变化。随着市场透明度和效率的提升,叠加监管政策的正本清源,成熟的市场都会经历超额收益逐步下降的过程,目前A股市场正在经历这个过程。A股市场可分为两个阶段:在2018年之前,属于传统阶段;2018年以来,在政策强力推动下,全面推进科创板和注册制,市场主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技含量变得更高了。

  “在A股市场的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根据我们的测算,超过一半都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公司,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说,投资科技股有较高门槛,深入研究、跟踪公司的难度较大。”许之彦进一步表示。

  在许之彦看来,在十几年前,上市公司数量并不多,主动基金经理通过勤奋调研,深挖上市公司,是可以战胜指数的,但是现在随着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以及科技含量的提升,基金经理获得超额收益变得越来越难。

  最后是ETF逐步深入人心。随着ETF产品逐步丰富多元,机构投资者近年来也在纷纷加大ETF的投资。特别是最近一年来,不仅中央汇金在持续增持ETF,很多保险资金、私募机构也在买入。个人投资者投资ETF的账户也在明显增加,很多新开户的投资者也选择了ETF作为投资A股和把握市场机会的工具。

  做好投资者陪伴

  当前指数基金发展火热,而在10年前,行业总规模仅有两三千亿元。尽管初期发展不太顺利,但许之彦对指数基金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他当年做了一个大胆的预言:未来10年规模会增长十倍。彼时指数基金规模仅有两千多亿元,如今仅ETF规模就突破了3万亿元。

  展望未来,许之彦表示,从中长期看,ETF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未来十年,预计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让许之彦乐看后市的理由,除了源于A股市场本身的演进,还有产品创新层面的原因。持续的产品创新,可以让投资者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从业20年来,历经多轮市场牛熊,让许之彦对重大市场变局更为敏锐。在9月24日的政策转向之后,他就迅速组织团队进行政策解读、投资宣教等活动。“9月27日,我们做了全网大直播,及时向投资者解读政策变化,向市场传递我们对未来市场的看法,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投资人,”许之彦说。

  此次直播有100多万人观看。为什么安排全网大直播?许之彦表示,很多新入市投资者对市场了解不足,需要做好投资者教育服务工作。尽管中长期坚定看好市场,但不代表市场是直线往上走,投资者要控制好投资节奏,同时加大对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认知,采用均衡投资策略,分散化投资,可以考虑用定投的方式投资。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产品收益存在波动风险,投资需谨慎,详情请认真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投资者在投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过程中应当注意核对自己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