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策略——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基本功比赛、入编考试必备资料,中小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策略——评职称、基本功比赛、入编考试必备资料

facai369 现代审美 2024-12-24 2 0

宁波市教育局体育教研室为全市体育教师编印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策略》,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职称考试、入编考试的重要资料。

全文章有299页,因内容较长,请大家关注“体育教学研究”微信公众号自行下载。

内容节选(如要下载全文,请打开最下面“阅读原文”)

理 论 篇

一、名词解释

1.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2.体育的“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

广义概念:指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概念:指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它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3.体育课

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煅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学习领域

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2011版《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5.领域目标

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6.水平目标

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7.地域性运动项目

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8.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9.亚健康状态

它是指机体无明确疾病,但活力下降,适应能力出现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常伴有乏力、头昏、头痛、耳鸣、气短、烦躁等症状。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功能低下的状态)。

10.新兴运动类项目

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11.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它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12.运动参与

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13.模块

是为了实现明硧的教学目标,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內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或一个模块由某一运动项目(如篮球、有氧操、短距离跑等)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內容组成,一般为18学时,从便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系统的学习。

14.学习方式

是指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它不是指具本的学习策略,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15.诊断性评价

是在教学开始前,对学生体能、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程度等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为因材施教和进行个体参照性评价奠定基础。

16.形成性评价

是指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评价方式。

17.终结性评价

是指教师综合学生在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方面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变化,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进行的整体评价,目的在于评价学习成绩。

18.总结性评价

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是否最终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19.相对性评价

是指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的一种评价方式。

20.绝对性评价

是指以既定目标为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所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

21.教学过程评价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亦即对师生双方通过教学达成目标的情况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

22.教师教学评价

是指对教师的教学以及背后的专业素质的全面评价,包括完成教学工作的数量、质量、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等方面。

2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合作可以是两人之间、多人之间的合作。合作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获得更大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组成学习小组,采用集体性的运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在非集体的体育活动中(如体操等)也应该给学生提供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相互纠正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的能力。

24.自主学习

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自主支配学习时间和空间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

25.探究学习

是一种学生主动研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现代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强调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通过个人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适度的研究,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创造性学习

在传统的体育锻炼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需“跟我学”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造结合起来。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好的知识和技能,挖掘更多的潜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27.探究式学习

也称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主性学习为主,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28.延伸性学习

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学习和活动。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许多学校的体育设施还很不完善,学生在学校里所能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就很有限,而社会上流行的运动项目又很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社区里、节假日里有选择地进行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课程资源,积极进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29.信息化学习

是指学生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电视、杂志和网络等使知识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体育信息通过各种媒体显现出来,吸引着学生去阅读和观看。例如,NBA篮球赛事把篮球运动的许多技能直接通过电视介绍给青少年,网络中也有大量科学锻炼与健康的知识可供学生阅读。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是学生能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30.评价式学习

是指学生了解评价的方法和参与评价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关注体育教学的过程,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

31.案例

是对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一步向前运行的。

32.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

33.教育机智

指教师在突发事件面前,在很短的时间内,灵活巧妙地处理问题的能力。

34.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5.生活方式

指人们长期受到一定社会文化、经济、风俗、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的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36.体育课程资源

是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37.体育课

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教师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对相对固定的学生所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

38.体育课结构

指一堂课的几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39.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的要求,反映的是教学主体的需要。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40.教学目标

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41.体育教学

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42.体育教学要素

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43.体育教学方法

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直观法、练习法(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

44.体育教学内容

是依据体育教学的目标选择出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进行加工的、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原理运动技术和比赛方法等。

45.体育教学原则

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46.体育教学风格

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⑴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⑵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⑶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⑷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⑸室外活动组织;⑹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47.体育教学组织

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48.体育教学模式

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包括教学理论和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操作程序和师生组合五大因素。

49.体育教学设计

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教学的问题,确定体育教学目标,建立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50.体育教学技能

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完成某种体育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的行为方式。

51.体育学习策略

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

52.教学模式

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特征,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不同的教学模式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不同的教学思想,教学的价值观,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具体教学经验的概括化,是联系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

53.体育教学活动最优化

是指教师在对教学系统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通过最优化地选择教学方案和科学地组织教学,在己有的物质基础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尽力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54.极点

指在一定强度的运动中,运动员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而不协调,精神低落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变化,这种现象人们称为“极点”。

55.整理运动

是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56.准备活动

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进行的练习,目的是预先动员人体的功能能力,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为运动中发挥最大工作效率做好功能准备。分为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57.一般性准备活动

主要是一些全身性身体练习,主要包括跑步、踢腿、弯腰等,一般性准备活动的作用是提高整体的代谢水平和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58.专门性准备活动

指与所从事的体育锻炼内容相适应的运动练习,如打篮球前先投篮、运球,跑步前,先慢跑等。除非进行一些专门性运动和比赛,一般人体育锻炼时只需进行一般性准备活动,即可进行正式的体育活动内容。

59.单元教学

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的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单元教学。

60.课时计划

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是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格式常用的有三种:表格式、笔记式(描述式)、表格与笔记结合式。目前还有采用画图式、卡片式等。

61.单元教学计划

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62.水平计划

《课程标准》对学习学段的划分是以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的,表现形式是水平学段,因此,现在的水平计划实际上就是学段计划。

63.学年教学计划

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64.学期教学计划

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65.课堂常规

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84.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

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66.教学案例

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者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67.单元教学

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的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单元教学。

68.诱导练习

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较难动作所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的练习。

69.辅助练习

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目的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70.专门性练习

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

71.重点

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72.难点

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73.一般性练习

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

74.讲解法

是指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及其作用,完成动作的要领、方法和要求以及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75.演示法

是教师将教学内容用实物、教具表演出来或做动作示范等,使学生获得有关技术动作的正确概念,加强感性认识。

76.完整教学法

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段落和部分,完整地传授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不会破坏技术动作的完整结构,不会割裂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全部技术动作。

77.分解教学法

把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次进行教学,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

78.游戏法

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改编成体育游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从而掌握运动知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79.比赛法

是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按统一的比赛规则和以最大运动强度进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竞争性和娱乐性强、运动负荷大等特点。

80.预防和纠正错误法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可能出现或已经产生的错误动作,采取有效预防和纠正措施进行教学的方法。

81.自学式教学法

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自练学习活动掌握动作技术的教学方法。

82.发现式教学法

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自学自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方法。

83.案例教学法

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84.分组教学

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的一种组织形式。

85.教学分组

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86.分组不轮换

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87.分组轮换

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88.同质分组

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优点在于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缺点是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

89.异质分组

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差异,各组之间在整体实力上的差距不大,异质分组不同于随机分组,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岁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

90.合作型分组

是指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以及学生特点将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的一种分组形式。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比其他课程要多得多,这主要是由于体育活动的特性所决定的。无论是在游戏活动还是竞赛活动中,合作都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助于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91.帮教型分组

在合作型分组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种互为依赖的关系。但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组织部分学生直接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这就形成了帮教型分组。

92.友伴型分组

如果让学生自己分组活动,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这就是友伴型分组。与关系密切的同伴在一起练习,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并能得到友情的支持,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友伴型分组,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93.随机分组

它是分组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优点在于既简单、又迅速;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学生在爱好、能力上的差异,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94.条例式案例

即把案例涉及到的材料,按背景、问题、解决方法、评论、反思、相关链接等部分排列起来。

95.体育教材的排列方法

体育教材的排列方式有集中排(连续排)、分散排(间隔排)、集中与分散结合排三种。

96.练习密度

指学生实际练习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97.练习时间

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时间的长短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

98.专项密度

也称运动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99.课的密度

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

内容太多,请大家关注“体育教学研究”微信公众号自行下载。

责任编辑: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